德鲁兹人这一仗,应该没想到会打成现在这样。苏韦达省的战火越烧越旺,41个阿拉伯部落的旗帜插到城市外围,谁都有刀,谁都冲,但偏偏那个最该出手的,以色列,却突然不见了踪影。
代理人打生打死,后台却默不作声,中东的战争逻辑就这么变幻莫测。
事情的起点,还是叙利亚新政权自信心爆棚,以化解冲突为由挥军进入苏韦达。硬刚德鲁兹武装的那一刻,他们或许还以为背后能靠上以色列这棵大树。但局势瞬间反转。以色列空军的炮弹虽然擦着苏韦达头顶飞过,却成了把叙政府军赶出城市的最后一脚。朱拉尼可能以为谈个停火协议、一撤兵,这局子就算翻篇,结果不到两小时,枪声又起。叙新政府刚刚撤离,41个阿拉伯部落联合大军就像被闸门放出来的洪水,直扑德鲁兹控制区。
外表看起来,这是叙利亚的旧剧本:一方退步,另一方进逼,外部势力时不时空袭搅局。可这次不一样。 阿拉伯部落来了个一窝蜂,声势达到10万,一时间苏韦达的德鲁兹人就成了包围圈里的稀罕物。即使他们直接拉出全部村民进城增援,依然难挡这种密不透风的围攻战术。再说得直白一点,以色列原本撑腰的德鲁兹武装,这下就是“自家大哥站边看,小兄弟被群殴”。
为什么以色列会突然“隐身”?如果说之前的猛烈空袭是替德鲁兹撑腰,那现在的鸦雀无声,无论怎么看都不合常理。如果德鲁兹一败涂地,失去的可不仅是几个城镇,而是以色列在叙南部的桥头堡。在以色列传统的打法里,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亲近势力被围剿还袖手旁观。
换句话说,就是以色列这一刻突然明白了——动静闹得太大,圈里圈外都盯着你,自己也快踩进战争的大坑了。
这一波大部落联军来势汹汹,不只是量大,还有质变。背后光靠一股地头蛇难撑得起这场面,无论是人力调动,还是武器补给,都透露出有人在幕后下了一盘大棋。你说碰巧?刚好遇到41家部落一拍即合?嗯,世界要真这么简单,天天下棋的也不会是以色列和伊朗了。
别忘了,阿萨德旧部的“叙利亚伊斯兰抵抗组织”向全国发信息——“敬请关注,做好准备”。这句话背后的分量,足以让朱拉尼半夜醒来都得想想自己还能不能坐稳交椅。叙利亚旧政权余烬未尽,眼下趁着南部大乱,明显是准备卷土重来重分地盘。而且这些年谁在支持阿萨德?伊朗一直没闲着,还不断“劝告”朱拉尼:要抗以,否则你这新政府迟早被推翻。可惜朱拉尼看起来光是保命都成了问题,哪还有心思搞民族团结。
局面到这一步,根本不是叙新政府一句“停火”就能摆平。8个师的正牌部队灰溜溜后撤,甚至有人直接换装混进阿拉伯联军继续打。就算朱拉尼嘴上说签了协议,底下人还能自己动手打得比谁都拼。你说这管理能力,还指望他带领新政府稳住叙利亚?
现在看的明明白白,群狼环伺之下,德鲁兹人是实打实在挨打。他们自己人都在喊,农村的、城里的全赶快支援,就差没把“救命”写在脸上。结局不难想象,外援要不到,自身又分崩离析,再硬扛下去,不过是多撑几天。更扎心的是,以色列明明有能力,却突然熄火,这才是隐藏在背后的深层算计。
仔细一看,以色列的选择其实透露着两手准备。真要拼,立刻冒着被拖进全面战争的巨大风险。关键在于,德鲁兹人的“价值”没到让以色列不惜一切代价的分量。想稳妥,干脆按兵不动,等大局定下再说。这一招叫“看在眼里,忍在心头”,多年的中东老手都是这样练出来的。
那么,既然代理人快拉不住了,局面会不会由此变天?阿萨德旧部已经在暗中集结,伊朗也早早甩下话,朱拉尼正好又风传逃离大马士革。内战的火焰一烧起来,叙利亚谁也别想轻易收场。本来阿拉伯部落只是地方势力,现在一旦跟叙利亚前政权残部连成一线,局势马上就冲着重新洗牌而去。
僵局越是复杂,外部势力的影子就越难捉摸。比如这场41比1的大混战,哪家国际玩家敢说跟自己毫无关系?各方代理人轮番上演,用得好是棋子,用得不好,一夜之间就成弃子。当天以色列还是阿拉伯部落的对头,转头又不吭声,就差没把“我见死不救”写在墙上。朱拉尼再怎么发号施令,到头来还是把命运交给了不稳定的幕后大手。
结局是什么?中东这口大锅,谁想收拾残局,恐怕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又成了新一轮代理人的背景板而已。
#致伟大胜利#
合法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