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對于飲用水源水質信息公開情況,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在2018年環保部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對經濟觀察網透露,“從2018年第一季度起,按季度公開縣級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就是2856個城鎮飲用水源水質信息,要求從今年開始公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劉志全說,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水十條”)要求,環保部把飲用水安全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實保障老百姓飲水安全。
環保部此前印發了《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方案》,要求對全國31個省(區、市)轄區內的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以及2856個縣級行政單位所在的城鎮,開展所有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的水質常規監測和全指標分析工作,每年要開展一次109項全指標分析。地級及以上城市在用飲用水源地共950多個,每月監測一次,縣級城鎮在用飲用水源地共3500多個。
其中,地表水水源水質每季度監測一次,地下水水源水質每半年監測一次。如發現異常情況,要開展加密監測。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的監測項目、監測方法和評價標準,均嚴格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等相關要求。
對于目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劉志全介紹,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標準的比例為95%。其中,地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3.7%,主要超標項目為硫酸鹽、鐵和總磷;地下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85.1%,主要超標項目為錳、鐵和氨氮。
值得注意的是,水源地的水經過自來水廠處理后,才能輸送到千家萬戶,自來水水廠有一整套處理要求,達到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才能進入到城市自來水管網用于居民生活飲用。
劉志全說,為進一步推進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公開工作,強化社會和輿論監督,落實地方政府水源保護責任,環保部組織制定了《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信息公開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廳(局)根據這個方案的要求,自2016年1月起按月公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劉志全說,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水十條”)要求,環保部把飲用水安全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實保障老百姓飲水安全。
環保部此前印發了《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方案》,要求對全國31個省(區、市)轄區內的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以及2856個縣級行政單位所在的城鎮,開展所有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的水質常規監測和全指標分析工作,每年要開展一次109項全指標分析。地級及以上城市在用飲用水源地共950多個,每月監測一次,縣級城鎮在用飲用水源地共3500多個。
其中,地表水水源水質每季度監測一次,地下水水源水質每半年監測一次。如發現異常情況,要開展加密監測。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的監測項目、監測方法和評價標準,均嚴格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等相關要求。
對于目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劉志全介紹,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標準的比例為95%。其中,地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3.7%,主要超標項目為硫酸鹽、鐵和總磷;地下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85.1%,主要超標項目為錳、鐵和氨氮。
值得注意的是,水源地的水經過自來水廠處理后,才能輸送到千家萬戶,自來水水廠有一整套處理要求,達到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才能進入到城市自來水管網用于居民生活飲用。
劉志全說,為進一步推進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公開工作,強化社會和輿論監督,落實地方政府水源保護責任,環保部組織制定了《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信息公開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廳(局)根據這個方案的要求,自2016年1月起按月公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