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配套電源項目建設現場,由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黃河公司”)承建的165萬千瓦風電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預計將于今年9月30日并網發電。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青海首條特高壓外送通道,也是中國乃至全球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黃河公司負責建設的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電源點項目的按期投產發電對青海省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意義重大,同時這里也是全球最大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的主戰場。
復工復產以來,通過優化現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強化設備供應保障,增加施工資源投入,黃河公司正在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所耽誤的進度搶回來。
駐廠監造保交付
實現9·30并網有信心
諾木洪風電場作為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電源點之一,安裝單機容量2.5兆瓦的風機140臺,總裝機350兆瓦,配套建設3座110kV匯集站和110kV送出線路。
項目原計劃于2月1日澆筑第一臺風機基礎混凝土,由于疫情影響,延期到3月16日開始首臺基礎澆筑,通過業主單位積極組織,截至6月10日,140臺風機基礎已全部澆筑完成,按期完成基礎澆筑目標。
黃河公司工程部副主任王倫介紹說,黃河公司正在全力以赴組織推進特高壓配套外送風電項目646臺風機吊裝工作,目前現場11臺主吊設備正在在全力施工,預計到7月中旬將會達到15-16臺主吊同時施工,確保9月底的并網節點目標。
除了現場施工進組織,風電主機的交付是保證工程按時推進的最重要因素。據悉,五家整機商基本按照預定進度在交付風機。
“三一重能風機所占比例最大,交付任務最重,但從目前來看,交付及時,能夠按照合同的承諾按時供貨。” 王倫說。
去年以來,由于風電“搶裝潮”,導致供應鏈緊張,風電整機“一機難求”,全國范圍內很多項目都面臨著風機無法按時交付的窘境。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配套電源項目風機交付狀況良好,有什么秘訣嗎?
據王倫介紹,一方面,是整機商的積極配合;另一方面作為業主的黃河公司專門成立了質量監督工作組,第一時間安排專人進行駐廠監造,既保證了風機質量,又保證了整機廠家按期排產,確保生產計劃完全按照供貨計劃落地。“駐廠監造對于保障整機按時交付功不可沒。”
比對優選設計方案
規?;瘜崿F最佳經濟性
作為競價項目,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配套風電項目中標電價為0.39元/千瓦時,在風資源不突出的情況下,千方百計降低工程投資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就風速而言,青海的風資源條件并不突出,屬于四類風區,但青海最大的優勢在于擁有大量荒漠化土地,在項目的土地成本、施工成本、運維成本方面,具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
“設計方案就相當于項目的基因,只有把設計方案把控好,才能保證后續施工和整個項目的高質量推進。”王倫說,“在去年投標階段,雖然時間非常緊張,設計院的精力也很有限,黃河公司堅持把好設計方案龍頭關,組織三一重能等風機廠家開展風資源分析和多方案比選,與設計院形成背靠背方案驗證,最終確定了機組選型,從源頭上確保了整個項目經濟性最優。”
過去,風電項目多以5萬千瓦為主的小規模開發,基地項目大規模開發要充分利用好項目開發建設的規模化優勢。“招標采購方案采用大標段為主的標段劃分,大標段才能吸引大單位,大單位能夠帶來高水平的管理,規模化帶動了上游采購、現場施工等各個環節的綜合成本下降,實現成本降低,這一點從中標的價格就可以看出來。”王倫稱。
風電平價以后,粗放式發展模式將轉向精細化發展模式,開發商必須算細賬,把效益一點點摳出來。王倫認為,仍然要以設計方案為龍頭,精打細算做比選,包括配套送出工程電壓等級的選擇、匯集站規模選擇、位置選擇等,每個環節都要實現經濟性最佳。
深度開展后平價
讓數據真正發揮價值
風電進一步降本,需要開發商和整機商乃至整個產業鏈形成更緊密的合作共生關系。近年來,黃河公司也將風電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反饋給整機商,有針對性地共同挖掘優化空間。
“青海海拔高且寒冷,人工觀測難度大、成本高,我們曾建議整機商開發地基沉降觀測系統,現在業內很多整機廠商都朝這個方向努力實施。”王倫舉例說。
在王倫看來,項目的后評價很重要,而目前風電行業的后評價深度仍存在明顯不足。
“沒有實測數據的時候,我們的決策依據是按模型推測的,當有了實測數據后,進行實測數據的分析,再結合理論模型,重新去定位,我們就能進一步分析當初設定的方案是不是最優的。”王倫說,“比如,原來預測的尾流損失是6%,實測數據是10%,出現了偏差,就必須通過后評價,弄清楚數據偏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這對于整機研究,控制策略優化,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都會大有幫助。風機控制策略的優化不是基于前期的預測分析,而是更應基于實測數據。”
王倫表示,目前行業不少整機商已經在項目后評價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為業主方,黃河公司愿意與整機企業及產業鏈一同,進一步挖掘風機和風場的運行數據,讓這些數據發揮最大價值,讓數據驅動風電行業更大程度的降本增效。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青海首條特高壓外送通道,也是中國乃至全球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黃河公司負責建設的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電源點項目的按期投產發電對青海省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意義重大,同時這里也是全球最大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的主戰場。
復工復產以來,通過優化現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強化設備供應保障,增加施工資源投入,黃河公司正在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所耽誤的進度搶回來。
駐廠監造保交付
實現9·30并網有信心
諾木洪風電場作為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電源點之一,安裝單機容量2.5兆瓦的風機140臺,總裝機350兆瓦,配套建設3座110kV匯集站和110kV送出線路。

項目原計劃于2月1日澆筑第一臺風機基礎混凝土,由于疫情影響,延期到3月16日開始首臺基礎澆筑,通過業主單位積極組織,截至6月10日,140臺風機基礎已全部澆筑完成,按期完成基礎澆筑目標。
黃河公司工程部副主任王倫介紹說,黃河公司正在全力以赴組織推進特高壓配套外送風電項目646臺風機吊裝工作,目前現場11臺主吊設備正在在全力施工,預計到7月中旬將會達到15-16臺主吊同時施工,確保9月底的并網節點目標。
除了現場施工進組織,風電主機的交付是保證工程按時推進的最重要因素。據悉,五家整機商基本按照預定進度在交付風機。
“三一重能風機所占比例最大,交付任務最重,但從目前來看,交付及時,能夠按照合同的承諾按時供貨。” 王倫說。

去年以來,由于風電“搶裝潮”,導致供應鏈緊張,風電整機“一機難求”,全國范圍內很多項目都面臨著風機無法按時交付的窘境。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配套電源項目風機交付狀況良好,有什么秘訣嗎?
據王倫介紹,一方面,是整機商的積極配合;另一方面作為業主的黃河公司專門成立了質量監督工作組,第一時間安排專人進行駐廠監造,既保證了風機質量,又保證了整機廠家按期排產,確保生產計劃完全按照供貨計劃落地。“駐廠監造對于保障整機按時交付功不可沒。”
比對優選設計方案
規?;瘜崿F最佳經濟性
作為競價項目,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配套風電項目中標電價為0.39元/千瓦時,在風資源不突出的情況下,千方百計降低工程投資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就風速而言,青海的風資源條件并不突出,屬于四類風區,但青海最大的優勢在于擁有大量荒漠化土地,在項目的土地成本、施工成本、運維成本方面,具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

“設計方案就相當于項目的基因,只有把設計方案把控好,才能保證后續施工和整個項目的高質量推進。”王倫說,“在去年投標階段,雖然時間非常緊張,設計院的精力也很有限,黃河公司堅持把好設計方案龍頭關,組織三一重能等風機廠家開展風資源分析和多方案比選,與設計院形成背靠背方案驗證,最終確定了機組選型,從源頭上確保了整個項目經濟性最優。”
過去,風電項目多以5萬千瓦為主的小規模開發,基地項目大規模開發要充分利用好項目開發建設的規模化優勢。“招標采購方案采用大標段為主的標段劃分,大標段才能吸引大單位,大單位能夠帶來高水平的管理,規模化帶動了上游采購、現場施工等各個環節的綜合成本下降,實現成本降低,這一點從中標的價格就可以看出來。”王倫稱。

風電平價以后,粗放式發展模式將轉向精細化發展模式,開發商必須算細賬,把效益一點點摳出來。王倫認為,仍然要以設計方案為龍頭,精打細算做比選,包括配套送出工程電壓等級的選擇、匯集站規模選擇、位置選擇等,每個環節都要實現經濟性最佳。
深度開展后平價
讓數據真正發揮價值
風電進一步降本,需要開發商和整機商乃至整個產業鏈形成更緊密的合作共生關系。近年來,黃河公司也將風電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反饋給整機商,有針對性地共同挖掘優化空間。

“青海海拔高且寒冷,人工觀測難度大、成本高,我們曾建議整機商開發地基沉降觀測系統,現在業內很多整機廠商都朝這個方向努力實施。”王倫舉例說。
在王倫看來,項目的后評價很重要,而目前風電行業的后評價深度仍存在明顯不足。
“沒有實測數據的時候,我們的決策依據是按模型推測的,當有了實測數據后,進行實測數據的分析,再結合理論模型,重新去定位,我們就能進一步分析當初設定的方案是不是最優的。”王倫說,“比如,原來預測的尾流損失是6%,實測數據是10%,出現了偏差,就必須通過后評價,弄清楚數據偏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這對于整機研究,控制策略優化,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都會大有幫助。風機控制策略的優化不是基于前期的預測分析,而是更應基于實測數據。”

王倫表示,目前行業不少整機商已經在項目后評價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為業主方,黃河公司愿意與整機企業及產業鏈一同,進一步挖掘風機和風場的運行數據,讓這些數據發揮最大價值,讓數據驅動風電行業更大程度的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