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是臺州市新興優勢出口產品。昨日,記者從臺州海關了解到,2010年前3季度我市出口太陽能電池62.9萬個,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8倍,價值1.6億美元,增長8.1倍。
“從出口市場看,歐盟和大洋洲是主要出口市場。前三季度臺州市對歐盟和大洋洲出口太陽能電池1.1億美元和0.4億美元,分別增長13.2倍和4.6倍,上述市場出口合計占97%?!迸_州海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市太陽能電池出口量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全球光伏市場的復蘇提速,帶動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和出口大增。而出口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原料多晶硅價格波動所致,從7月下旬開始多晶硅從長期徘徊的60美元/公斤的市場低谷啟動,一直上漲到目前的95美元/公斤,兩個月內價格的累計漲幅度已達到50%。
在我市太陽能電池出口高速增長的背后,產業的整體發展仍暗藏隱憂,過度依賴出口且終端市場高度集中,原料、關鍵技術設備、市場需求“三頭在外”,嚴重威脅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95%以上的光伏產品依賴出口,且集中在德國等少數國家,一旦這些國家發起貿易保護措施,對我國光伏產業的打擊就可能是毀滅性的。除貿易保護風險外,歐洲一些國家擬下調或取消政府對太陽能補貼支持政策,也會對市場帶來長期沖擊。
而原料和關鍵技術上對進口的嚴重依賴,則導致產業核心競爭力弱化。長期以來,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硅塊生產國和出口國,但硅塊下游,太陽能電池主要原料的多晶硅提煉技術由于遭受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進口依存度仍然很大。目前全球多晶硅39%產自美國,18%產自歐洲,只有18%產自中國。同時,諸如晶硅電池全自動絲網印刷機和自動測試分撿機等太陽能電池生產必需的高端關鍵技術設備也需依賴進口。上述兩方面因素直接導致我國太陽能電池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在和發達國家同行的長期競爭中處于弱勢,為后續發展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