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網可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消納,靠近用戶側,所造成的能源浪費最少。但他同時認為,微網在應用上仍有局限性,傳統電網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更勝一籌。
作為系統性整合創新的新產物,微電網將為城市和區域能源向低碳轉型帶來契機。
10月19日,在蘇州舉行的2018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城市和區域能源轉型”分論壇上,協鑫智慧能源副總裁牛曙斌表示,相較于傳統的規?;l電、長距離傳輸、供需協調不均衡的模式,微網以“聚焦用戶側,供用能一體化,冷熱電一體化”的模式,與之形成很好的互補,在城市和區域能源轉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市場是檢驗技術最主要的手段。”牛曙斌稱,以國家首批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示范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多能互補示范工程和國內首批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協鑫能源中心微能網為例,項目均位于中國城市最具競爭力的開發區,融合了風、光、地熱、天然氣、儲能等多種供能形式,能源效率超過70%,清潔能源消納實現100%,并且可實現并網、離網無縫切換,智能調控。
“從區域性的初步實踐看,效果很好。”牛曙斌介紹說,“不僅滿足了用戶用能需求,也符合城市能源低碳轉型方向。”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張金泉對此種變化趨勢表示認同。他表示,電力在能源轉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發電側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電網方面是微網系統將成為傳統電網的重要補充。”
張金泉稱,微網可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消納,靠近用戶側,所造成的能源浪費最少。但他同時認為,微網在應用上仍有局限性,傳統電網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更勝一籌。
張金泉表示,傳統電網從發電到輸電都比較簡單,隨著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情況變得復雜起來。據了解,目前歐洲很多國家在研究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的情況,“接入規模從30%到60%甚至100%,所需的控制系統完全不同,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作為全球最大公用事業企業和中國最重要的能源企業之一,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電網發展新趨勢。10月18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在題為“能源——為美好生活”的分論壇上,提出了“電力是能源轉型中心環節,電網革命是能源轉型的關鍵”。
舒印彪表示,推進電網革命成為促進能源轉型的關鍵舉措。隨著大量分布式電源、微電網、電動汽車、新型交互式用能設備的接入,這些并網主體兼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重身份,改變了傳統潮流從電網到用戶的單向流動模式。
“未來電網要適應能源轉型帶來的變化和要求,必須在現有基礎上進行革命性升級換代。”舒印彪說。
除技術上的革命性突破,眾多與會人士還認為,城市能源轉型離不開國家的創新政策支持。其中,加強政策的穩定性和建設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機制被重點提及。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互聯網云平臺總經理方斌表示,目前針對新能源發展制定的相關政策眾多,但缺乏一個長效機制,因而造成了“短期內一哄而上,然后又很快退燒”的局面,并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此外,政策在流程上亟待優化。方斌舉例稱,廣州某增容項目客戶反饋,項目成本中有40%是硬件成本,其余60%是審批流程成本,造成了該節能改造項目在推廣上的困境。他呼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
阿特斯陽光電力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邢國強認為,轉型需要企業、政府和社會三方努力。“光伏電價在很多地方已低于傳統電力,這充分說明了政策改革的重要性。我相信,我們需要讓企業界和政府官員之間開展更深入的交流,整個社會也要意識到現在的問題。”
對于以上種種,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趙勇強表示,城市能源轉型充滿了挑戰和障礙,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作為系統性整合創新的新產物,微電網將為城市和區域能源向低碳轉型帶來契機。
10月19日,在蘇州舉行的2018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城市和區域能源轉型”分論壇上,協鑫智慧能源副總裁牛曙斌表示,相較于傳統的規?;l電、長距離傳輸、供需協調不均衡的模式,微網以“聚焦用戶側,供用能一體化,冷熱電一體化”的模式,與之形成很好的互補,在城市和區域能源轉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市場是檢驗技術最主要的手段。”牛曙斌稱,以國家首批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示范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多能互補示范工程和國內首批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協鑫能源中心微能網為例,項目均位于中國城市最具競爭力的開發區,融合了風、光、地熱、天然氣、儲能等多種供能形式,能源效率超過70%,清潔能源消納實現100%,并且可實現并網、離網無縫切換,智能調控。
“從區域性的初步實踐看,效果很好。”牛曙斌介紹說,“不僅滿足了用戶用能需求,也符合城市能源低碳轉型方向。”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張金泉對此種變化趨勢表示認同。他表示,電力在能源轉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發電側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電網方面是微網系統將成為傳統電網的重要補充。”
張金泉稱,微網可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消納,靠近用戶側,所造成的能源浪費最少。但他同時認為,微網在應用上仍有局限性,傳統電網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更勝一籌。
張金泉表示,傳統電網從發電到輸電都比較簡單,隨著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情況變得復雜起來。據了解,目前歐洲很多國家在研究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的情況,“接入規模從30%到60%甚至100%,所需的控制系統完全不同,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作為全球最大公用事業企業和中國最重要的能源企業之一,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電網發展新趨勢。10月18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在題為“能源——為美好生活”的分論壇上,提出了“電力是能源轉型中心環節,電網革命是能源轉型的關鍵”。
舒印彪表示,推進電網革命成為促進能源轉型的關鍵舉措。隨著大量分布式電源、微電網、電動汽車、新型交互式用能設備的接入,這些并網主體兼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重身份,改變了傳統潮流從電網到用戶的單向流動模式。
“未來電網要適應能源轉型帶來的變化和要求,必須在現有基礎上進行革命性升級換代。”舒印彪說。
除技術上的革命性突破,眾多與會人士還認為,城市能源轉型離不開國家的創新政策支持。其中,加強政策的穩定性和建設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機制被重點提及。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互聯網云平臺總經理方斌表示,目前針對新能源發展制定的相關政策眾多,但缺乏一個長效機制,因而造成了“短期內一哄而上,然后又很快退燒”的局面,并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此外,政策在流程上亟待優化。方斌舉例稱,廣州某增容項目客戶反饋,項目成本中有40%是硬件成本,其余60%是審批流程成本,造成了該節能改造項目在推廣上的困境。他呼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
阿特斯陽光電力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邢國強認為,轉型需要企業、政府和社會三方努力。“光伏電價在很多地方已低于傳統電力,這充分說明了政策改革的重要性。我相信,我們需要讓企業界和政府官員之間開展更深入的交流,整個社會也要意識到現在的問題。”
對于以上種種,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趙勇強表示,城市能源轉型充滿了挑戰和障礙,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