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的股票平台,合法配资平台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百億新能源汽車補貼姍姍來遲 補貼滯兌已成車企發展難題

   2019-03-21 道哥說車18360
核心提示:自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行業嶄露頭角以來,補貼二字便如影隨形,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據此前業界傳出的消息,2019年新能源國家補貼或
自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行業嶄露頭角以來,“補貼”二字便如影隨形,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據此前業界傳出的消息,2019年新能源國家補貼或將降低50%,而地方補貼也將全面取消,到了2021年則會全面關閉補貼窗口??紤]成本問題的車企為了生存,必然會適當上調車型售價,因此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是否要趕在新政出爐前入手一輛純電動車已經成為了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正當新能源車企和消費者都在觀望政策動向之時,一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期盼已久的補貼巨款也終于“下放”,給這段時間一直緊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了好消息。3月19日,工信部發布《關于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公示了2015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車輛信息,以及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車輛信息。根據公示信息,近1/4是2015年的車輛,約30億元;2016年的占3/4,約95.79億元。如公示期無異議,這些補貼將下發給近百家企業。

這些伴著濃濃“金錢味”的補貼數字對于眾車企來說像是一筆“意外之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補貼政策規定,消費者按補貼后價格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款項由新能源汽車企業向相關政府部門提交申請領取。但是當消費者提車走人之后,恐怕并不知道他拿到的是企業墊付的錢。車企方面無法及時拿到真正的國家補貼反倒要幫政府先墊付,這樣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甚至可能導致惡性循環和騙補的事件發生。因此這筆滯兌多年的補貼款的下發,無疑也為車市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

126億資金給了誰?

盡管有證據表明,新能源汽車補貼窗口將在2021年前關閉,但三四年之前的新能源汽車申報審核與結算現在還在繼續。3月19日,工信部公示了關于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涉及補貼金額達126億元。

其中2015及以前年度企業共計申請新能源汽車推廣數30936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約為33億元,專家組核定新能源汽車推廣數29034輛,應用應清算補助資金總額約為30億元。而在2016年度企業共計申請新能源汽車推廣數72614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約為96.84億元,專家組核定新能源汽車推廣數71546輛,應用應清算補助資金總額約為95.8億元。

根據公示信息,如公示期無異議,這些將近126億(2015年月30億、2016年約96億)的補貼將下發給近百家企業。而在這126億里面,比亞迪在2015、2016兩年中共獲得新能源補貼約26.89億元,占據補貼總額的五分之一,可謂最大贏家。同在純電動乘用車生產居前列的吉利和北汽股份(為北汽新能源代工)也進入補貼前七名,其中排名第二的吉利汽車在兩年中獲得補貼共計11.11億元,尚不足比亞迪的一半。

而由于客車的單車補貼金額巨大,因此拿到補貼較多的還是客車生產企業,其中北汽福田、南京金龍、珠海銀隆子公司珠海廣通、廈門金旅,都排在補貼領取車企前列(主要是客車單車補貼額度較高,最高可達50萬)。這7家企業占本批總補貼數額的52%,而剩余的眾多企業瓜分剩余48%補貼。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有2.87%的申請車輛,沒有獲得補貼。比如,陸地方舟申報的456輛車中有400輛被專家組核減,原因是企業申報車型驅動電機生產企業與備案參數不一致。不過,更大部分的車輛,在車企自查或者逐級上報清查中,就已經被排除在外。在這批補貼的核算中,除了因車輛的一致性問題導致大批車輛無法拿到補貼之外,還有部分車輛的補貼將相應核減。按照公示名單,2016年及2015年兩批公示名單中均有企業車型被專家組核減補助。

新能源車企墊付補貼近千億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中,自工信部在網站上公布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公示以來,加上本次公示,已經是工信部第6次組織專家對新能源補貼進行審核:2017年車輛的補貼目前只統計了90.84億,日后還會分批公示發放。2016年度被核定可享受補貼的數量達到34.64萬輛,合計約503.21億元。此前信息顯示2009年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加上后來6次公示,2015年的車輛又增加了30億補貼。到此為止,新能源汽車中央補貼累計清算或發放約958.4億,但這還并不包括未清算的補助資金。

據悉,2017年車輛的補貼,目前只統計了90.84億,日后還會分批公示發放。而2018年剛剛過去,各地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統計上報工作也還在進行。這些信息也從側面佐證了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新能源車補貼的“回款周期”并不短暫,這對于絕大多數的新能源車企業而言將是一個相當重的負擔。

從補貼流程上來看,從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交申請,到工信部等部門核實完將是一個相當長周期的過程。審查完后,再根據相應流程撥付補貼。意味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款不僅先由廠家先墊資,并且企業還要等待相當成一段時間才能領到。而從數據上看,這幾年新能源汽車企業墊付的資金已經達千億元的規模,這么長時間這么大金額,最終產生的利息和財務費用也相當可觀,但并不是每家企業都能承受得住這樣的資金壓力。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進一步退坡,為吸引消費者,完成銷量目標,自掏腰包抹平補貼價差就成為了不少新能源車企無奈選擇的競爭手段。而在另一方面,隨著高續航里程的新車型不斷推出,多家車企也紛紛啟動了對原有車型的回購和置換,而這些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均存在大量的資金需求,車企的壓力自然不言而喻。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