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的股票平台,合法配资平台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全國政協委員曹志安:推進儲能電站、抽水蓄能電站等調峰電源建設

   2020-05-27 中國城市能源周刊21910
核心提示:配套發展儲能及調峰電源,以滿足系統調峰需求為導向,推進儲能電站、抽水蓄能電站等調峰電源建設,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建立調峰
配套發展儲能及調峰電源,以滿足系統調峰需求為導向,推進儲能電站、抽水蓄能電站等調峰電源建設,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建立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化投資回收機制。

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和海南五省區,是我國經濟活力最強、增長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

其中,廣東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承載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2019年,廣東省GDP達到10.76萬億元,約占全國11%;海南正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造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廣西亦發揮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著力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云南則正建設連接南亞東南亞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推動形成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開放前沿;貴州也正加快形成綠色生態廊道和綠色產業體系,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云南、貴州兩省近年增長勢頭強勁,GDP增速連續三年排名全國前三。

在區域發展戰略的帶動和區域政策的支持下,南方五省區將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對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志安認為,為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必要積極謀劃能源電力發展新思路,推動構建南方五省區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能源電力布局。

南方五省區能源轉型升級緊扣“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持續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能源電力發展呈現新特征。

一是電力需求超預期增長。2019年,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1.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比全國增速高2.4個百分點,“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速6.7%,比國家“十三五”電力規劃指標高出2.5個百分點。

二是電源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南方五省區電源裝機3.4億千瓦,發電量1.3億千瓦時,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4%、5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國際一流。實現清潔能源充分消納,2019年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超過99%。

三是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不斷加強。建成“八交十直”西電東送大通道,送電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2002年至今累計送電超過2萬億千瓦時,將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力東部的碧水藍天和經濟社會發展。

曹志安指出: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海南自貿區(港)等建設的持續推進,南方五省區電力需求將持續穩定增長。但受限于資源稟賦、能源“雙控”、能源安全等因素,南方五省區能源電力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一是電力供應后勁不足。西南水電開發接近尾聲,沿海核電開發存在不確定性,煤電受能源“雙控”和排放指標等約束開發規模受限,南方五省區無論是送端電源基地的云南、貴州,還是受端負荷中心的廣東、廣西、海南,都將出現電力缺口,預計2025年南方五省區電力缺口超過3000萬千瓦,其后電力缺口將不斷擴大。

二是能源轉型對電網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電力發展將進入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提質轉型期,風電、光伏發電開始平價上網,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產消合一者”不斷涌現,多能互補、多網融合方興未艾,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對電網提出更高要求。

曹志安認為:

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應對能源電力發展新挑戰,需要立足全國,結合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條件,統籌區內外兩種資源,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構建南方五省區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能源布局。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大力推進區內電源發展,推動能源電力結構清潔化轉型。積極發展新能源發電,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西部云南等資源優勢省份,積極推進陸上風電、光伏開發;廣東、廣西等沿海省區結合技術經濟進步,積極穩妥發展海上風電;各省區因地制宜積極發展分布式新能源。進一步推進水電開發,大力推動內金沙江流域龍頭水庫開發,優化云南省電源整體出力特性,穩定南方五省區以水電為主的“西電東送”格局。

安全高效發展沿海核電,穩妥推進廣東惠州、汕尾,廣西防城港三期、白龍等核電規劃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調峰氣電,在粵港澳大灣區等負荷中心和重要城市規劃分散建設一批調峰保安氣電,保障重要城市供應安全,提升系統調節能力。優化發展清潔煤電,充分認識清潔煤電的基礎保障作用,加快推進南方五省區已核準煤電建設,在貴州資源基地、兩廣沿海地區規劃儲備一批清潔煤電。配套發展儲能及調峰電源,以滿足系統調峰需求為導向,推進儲能電站、抽水蓄能電站等調峰電源建設,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建立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化投資回收機制。

2.積極引入區外經濟清潔電力。我國能源資源與經濟發展呈逆向分布,能源清潔化轉型必然要求大力推進西北風光煤儲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初步考慮“十四五”期間謀劃10—20個能源基地建設,進一步推進“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發展,滿足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

南方五省區區內部資源保障能力不足,有必要在穩定區內“西電東送”的基礎上,立足全國,積極引入“北電南送”,推進西北綜合能源基地清潔能源送電粵港澳大灣區等負荷中心。一方面將清潔能源輸送至全國經濟效率最高的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大灣區中心城市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優勢和承載能力;另一方面有效促進西北清潔能源開發,將西北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3.加強核心關鍵技術創新。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特色和優勢,聯合高校、企業、研究機構,“用產研學”相結合,進一步加強新能源發電技術、儲能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智能電網技術等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提升發電持續穩定性,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和接納大規模新能源發電能力,突破大規模新能源消納瓶頸,為構建靈活多元、多能互補的電源供應體系提供保障。

同時強化新能源研究試驗基地建設,在廣東沿海地區建設海上風電研究中心,開展海上風電機組性能研究,柔性直流輸電并網系統性能測試和驗證,以及高端裝備研發,促進海上風電等新能源產業蓬勃健康發展。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