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德國政府組織出資近180萬歐元,于2021年7月啟動了“SoLiS多層軟包電芯鋰硫固態電池開發”(SoLiS – Development of Lithium-Sulphur Solid State Batteries in Multilayer Pouch Cells)項目,旨在將有前景的電池概念從基礎研究轉化為工業應用。
這項基礎性研究建立在“Liscell”聯合項目的基礎上,德國德累斯頓的弗勞恩霍夫材料與射線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Material and Beam Technology IWS)已參與該項目。該研究所表示:“基本上來說,鋰硫固態電池的可行性,已在實驗室規模上得到驗證。然而,電芯原型應用方面的數據很少,目前尚且無法評估該技術。”
這項工作現將在SoLiS的框架內完成:其目標是開發基于Li-S固態技術的多電極層電池電芯,并以應用型方式對其進行評估。據介紹,除了加工和制造工藝,研究人員還希望,對電極的納米和微觀結構進行整體研究和優化。其挑戰在于使硫與導電碳和離子導電電解質緊密接觸。
在Fraunhofer IWS的領導下,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向五個科學和工業界合作伙伴提供了資金,總計近180萬歐元。Fraunhofer IWS負責項目協調,還將為該項目提供電極和原型電池生產方面的創新技術。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致力于研究正極復合材料和合適的電極設計。明斯特大學(Westfälische Wilhelms-Universität Münster)的科學家們負責探討自定義固體電解質及其對新型電池的傳輸性能。在描述固態電池界面現象方面,吉森大學(Justus Liebig University Giessen)提供了經驗和專業知識。Schunk Kohlenstofftechnik GmbH正在生產碳添加劑或行業相關復合材料。圖片(來源:蓋世汽車/作者:Elisha)

(圖片來源:弗勞恩霍夫研究所)
這項基礎性研究建立在“Liscell”聯合項目的基礎上,德國德累斯頓的弗勞恩霍夫材料與射線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Material and Beam Technology IWS)已參與該項目。該研究所表示:“基本上來說,鋰硫固態電池的可行性,已在實驗室規模上得到驗證。然而,電芯原型應用方面的數據很少,目前尚且無法評估該技術。”
這項工作現將在SoLiS的框架內完成:其目標是開發基于Li-S固態技術的多電極層電池電芯,并以應用型方式對其進行評估。據介紹,除了加工和制造工藝,研究人員還希望,對電極的納米和微觀結構進行整體研究和優化。其挑戰在于使硫與導電碳和離子導電電解質緊密接觸。
在Fraunhofer IWS的領導下,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向五個科學和工業界合作伙伴提供了資金,總計近180萬歐元。Fraunhofer IWS負責項目協調,還將為該項目提供電極和原型電池生產方面的創新技術。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致力于研究正極復合材料和合適的電極設計。明斯特大學(Westfälische Wilhelms-Universität Münster)的科學家們負責探討自定義固體電解質及其對新型電池的傳輸性能。在描述固態電池界面現象方面,吉森大學(Justus Liebig University Giessen)提供了經驗和專業知識。Schunk Kohlenstofftechnik GmbH正在生產碳添加劑或行業相關復合材料。圖片(來源:蓋世汽車/作者:El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