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的股票平台,合法配资平台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聚焦光伏、風電等重點領域!江蘇省《2022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指南及申報要求》

   2022-02-09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24160
核心提示:1月28日,江蘇省科學技術、江蘇省財政廳兩部門發布《2022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
1月28日,江蘇省科學技術、江蘇省財政廳兩部門發布《2022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通知提出,圍繞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和傳統產業綠色發展,聚焦鋼鐵、化工、光伏、風電等重點領域, 大力推進低碳工業流程再造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形成高性能長循環儲能系統等一批重大戰略產品,為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先發優勢,推動江蘇省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低碳轉型步伐。

通知還指出,瞄準國際前沿,加強綠色低碳高技術戰略部署,著力推進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等前瞻性技術研發。

原文如下:

關于印發《2022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

各設區市、縣(市)科技局、財政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2022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以下簡稱“本專項”)緊扣江蘇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科技創新需求,超前部署碳中和基礎研究,著力突破重點行業領域碳達峰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開展重大技術應用推廣與集成示范,集聚碳達峰碳中和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努力提升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

江 蘇 省 科 學 技 術 廳

江 蘇 省 財 政 廳 文件

蘇科資發〔2022〕32號

一、支持重點

2022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按前沿基礎、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科技示范、重大創新載體建設等六類項目組織。

1.前沿基礎項目。面向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聚焦碳高效捕集利用與封存、變革性零碳能源、環境與氣候協同控制、固碳增匯等方向,著力加強碳達峰碳中和前沿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力爭形成一批引領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的原創性理論和方法。

2.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瞄準國際前沿,加強綠色低碳高技術戰略部署,著力推進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等前瞻性技術研發;圍繞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傳統產業綠色轉型需要,著力加強可再生能源消納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和標志性技術成果,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服務支撐我省實現碳達峰。

3.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面向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需求,重點圍繞農業生態碳匯、農業溫室氣體減排、農業高效低碳多目標協同等技術方向,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構建低碳農業技術發展新模式,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4.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圍繞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和傳統產業綠色發展,聚焦鋼鐵、化工、光伏、風電等重點領域,大力推進低碳工業流程再造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形成高性能長循環儲能系統等一批重大戰略產品,為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先發優勢,推動我省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低碳轉型步伐。

5.重大科技示范項目。聚焦我省重點領域、行業和區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緊迫需求,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推廣和應用示范,在重點領域部署開展關鍵技術集成示范,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在重點行業部署開展綜合技術應用示范,打造轉型升級樣板,在有條件的區域部署開展區域綜合示范,探索低碳發展新路徑,推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范本,為我省2030年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提供科技支撐。

6.重大創新載體建設項目。聚焦戰略科技力量培育,重點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優勢明顯、擁有高水平領軍人才和團隊,對行業或區域解決相關問題貢獻度大、示范性好的重大創新載體,為提升碳達峰碳中和創新服務能力提供高質量的科技創新平臺支撐。

二、組織方式

1.本專項項目申報按照屬地化原則,由設區市科技局、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單位、在寧部省屬本科高校等項目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推薦。項目采取“揭榜掛帥”、部省聯動、競爭擇優等多樣化方式組織,相關申報要求、推薦名額、實施期限等具體事項詳見對應申報指南。

2. 關于“揭榜掛帥”項目。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部分指南方向采取“揭榜掛帥”方式組織實施,由各項目主管部門充分發動轄區內有條件的創新型企業、高校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有針對性地“揭榜”申報。項目申報不設門檻,不占申報名額,項目負責人和承擔單位不受在研限制(“揭榜掛帥”項目負責人及企業承擔單位除外),但申報書須覆蓋該指南方向中所有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鼓勵項目承擔單位跨地區整合資源,組建創新聯合體申報“揭榜掛帥”項目,積極探索重大技術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

3. 關于部省聯動項目。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部分指南方向將推薦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部省聯動專題,省科技廳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承擔單位屆時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項目,并對同時獲得國家和省立項的項目通過部省聯動渠道予以集成支持。

4. 關于定向組織項目。對于實施目標明確、技術路線清晰、組織程度較高、優勢承擔單位相對集中的科技項目,可采取定向組織方式確定承擔單位。在充分調研會商的基礎上,由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或地方推薦,經專家論證后立項實施。

三、申報要求

1.全面實施科研誠信承諾制。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蘇辦﹝2019﹞39號)、《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全省作風和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蘇科監發〔2019〕336號)和《關于進一步壓實省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的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主體責任的通知》(蘇科監發﹝2020﹞319號)有關要求,項目負責人、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主管部門均須在項目申報時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嚴禁剽竊他人科研成果、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偽造材料騙取申報資格等科研不端及失信行為。因科研失信或嚴重社會失信正在接受處罰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申報本年度計劃項目。在項目申報和立項過程中相關責任主體有弄虛作假、冒名頂替、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不良信用行為的,一經查實,將記入信用檔案,并按《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作出相應處理。

2.同一項目負責人限報一個項目。原則上有其他計劃在研的項目(不含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項目,但重大創新載體項目不受上述限制(已有在研創新能力建設計劃項目負責人除外)。在本專項內,有已公示擬立項的項目負責人,原則上不得牽頭申報同類項目(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按同類項目管理)。同一項目負責人不得同時申報本專項項目和其他科技計劃項目(不含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創新能力建設計劃項目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項目負責人須為項目申報單位的在職人員(與申報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確保在職期間能完成項目任務。

3.同一企業原則上限報一個項目(不含重大創新載體項目)。除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研發型企業,以及申報“揭榜掛帥”項目的企業外,有其他計劃在研項目(不含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創新能力建設計劃項目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的企業,不得申報本年度項目;在本專項內,有已公示擬立項項目的企業,不得申報本年度同類項目(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按同類項目管理)。

同一企業不得同時申報本專項項目和其他科技計劃項目(不含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創新能力建設計劃項目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同一單位以及關聯單位不得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發項目同時申報包括不同省科技計劃。凡屬重復申報的,取消評審資格。

4.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省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有關要求。

5.項目研究要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按照《關于改進科技評價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蘇科監發〔2020〕135號)要求,注重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6.嚴格落實審核推薦責任。項目申報單位和主管部門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審核工作的通知》(蘇科計函〔2017〕7號)等相關文件要求,嚴格履行項目審核推薦職責。項目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負有法人主體責任,嚴禁虛報項目、虛假出資、虛構事實及包裝項目等弄虛作假行為。項目主管部門切實強化審核推薦責任,會同同級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對項目申報單位社會信用情況進行審查,并對申報材料內容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嚴禁審核走過場、流于形式。省科技廳將會同駐廳紀檢監察組對項目主管部門審核推薦情況進行抽查。

7.切實落實廉政風險防控要求。按照管行業就要管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嚴格落實省科技廳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意見》(蘇科黨組〔2018〕16號),嚴格遵守“六項承諾”“八個嚴禁”規定,把黨風廉政建設和科技計劃項目組織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切實加強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的廉政風險防控。嚴格執行省科技廳《關于轉發科技部〈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的通知》(蘇科監發〔2021〕44號)要求,對因“打招呼”“走關系”等請托行為所獲得的項目,將撤銷立項資格,追回全部省資助經費,并對相關責任人或單位進行嚴肅處理。

四、其他事項

1.申報材料統一用A4紙打印,按封面、項目信息表、項目申報書、附件順序裝訂成冊,一式兩份(紙質封面,平裝訂)。項目相關佐證材料統一由項目主管部門審查并填寫《項目附件審查表》,相關佐證材料需在網上填報上傳以供評審。申報材料需同時在江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網上報送(網址:http://kjjh.jspc.org.cn),網上填報的申報材料是后續形式審查、項目評審的依據,須與紙質項目申報材料一致。項目申報材料經主管部門網上確認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報。本年度擬立項項目將在科技廳網站(網址:http://kxjst.jiangsu.gov.cn)進行公示,未立項項目不再另行通知。

2.各項目主管部門將申報項目匯總表(紙質一式兩份)隨同項目申報材料統一報送至省科技計劃項目受理服務中心,地址:南京市成賢街118號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

3.項目申報材料(不含定向組織項目)網上填報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10日17:30,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11日17:30,逾期不予受理。此外,項目申報紙質材料受理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14日17:30,逾期不予受理。

4.受理服務中心咨詢方式:

省科技計劃項目受理服務中心聯系人:王超群 朱鴨梅,咨詢電話:025-85485955。

5.業務咨詢方式:

(1)“前沿基礎”“重大科技示范”項目聯系人: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與基礎研究處朱碧云,咨詢電話:025-84215986。

(2)“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聯系人:省科技廳高新技術處張競博,咨詢電話:025-86631760。

(3)“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聯系人: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顧冰芳,咨詢電話:025-57712971。

(4)“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聯系人: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處宗衛正,咨詢電話:025-83213360。

(5)“重大創新載體建設”項目聯系人:省科技廳科研機構處范宜,咨詢電話:025-57715340。

附件:2022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指南及申報要求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財政廳

2022年1月28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

2022 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

項目指南及申報要求

一、前沿基礎項目

(一)項目指南

1001 碳高效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基礎針對工業源CO2減排難度大的問題,研究不同工藝、不同目標的CO2高效捕集、轉化利用與適合我省地質特點的封存基礎理論,發展低能耗、低成本的CO2捕集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材料,研發高活性、高選擇性、長壽命的CO2轉化利用催化劑,開發高效、安全、產業化的CO2地質封存與利用關鍵技術,探索CO2捕集、利用、封存與監測全流程耦合機制,提高過程利用效率,為大規模減排與資源化利用奠定理論基礎。

1002 變革性零碳能源技術基礎針對零碳能源轉化效率較低、供需時空不匹配等重大挑戰,研究可再生能源高效轉化、快速致密儲存與互補利用等前沿基礎理論,突破非鍵合能帶調控及電能存儲、仿生快響應高密度儲熱、熱電充儲一體化等變革性技術;開發新型能源材料低成本規?;苽浼夹g,研發高效率、快響應、長壽命的能源轉化、儲存與互補利用一體化器件;構建多能互補零碳排放能源系統,引領碳中和能源技術變革。

1003 環境與氣候協同控制技術基礎圍繞碳中和背景下減污降碳目標,開展碳減排情景下水、土、氣、固等形態下污染物與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的理論、污染物治理碳減排技術研究。厘清碳排放與環境質量的同頻變化規律,獲取溫室氣體和環境要素的反饋機制。研究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技術的全生命周期協同減碳機制,優化控制污染物排放、氣候治理和溫室氣體減排演化路徑,構建碳中和與生態環境改善協同的新一代污染防治技術體系。

1004 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與碳匯協同技術基礎針對我省典型生態系統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固碳能力和生態功能提升的重大科技需求,圍繞河流-湖泊-海岸帶環境治理、污染土壤和退化濕地修復、降污增匯管控對策等領域,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工程與固碳增匯協同的科學基礎問題,突破生態系統修復與固碳增匯協同的關鍵技術和實現路徑,為“美麗江蘇”建設和“雙碳”目標實現發揮引領作用。

(二)申報要求

申報本類項目除須符合通知正文有關要求外,還須符合以下要求:

1.每個項目省資助經費不超過300萬元,項目實施期一般為3年。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省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有關要求。

2.申報單位須是在我省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等科研主體,應具備開展重大基礎研究的條件和保障能力,原則上在相應研究領域建有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

3.申請人在相關領域有較深學術造詣并取得突出成績,受到國內外同行普遍認可,組織協調能力強,具有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領軍才能,原則上須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

4.申請人應是申報單位正式全時在職人員,具備開展高強度科學研究活動的健康條件,應為196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組織相關研究工作,每年用于項目的工作時間

不得少于6個月。

5.研究內容屬于指南支持的領域和方向,可涉及相關指南條目的全部或部分內容。應具有較強原創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中短期有望取得“從0到1”的重大原創突破。

6.申報項目由各設區市、縣(市)科技局,國家、省高新區科技局審查并推薦;省屬單位的項目由省主管部門審查推薦;在寧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的項目由本單位科技管理部門審查,單位推薦(蓋法人單位公章)。主管部門、在寧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應根據通知要求對申報項目進行篩選,并在規定的額度內推薦。

7.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和部省屬科研院所,每個單位每個指南方向推薦不超過2項;其它項目申報單位推薦總數不超過2項。

8.前沿基礎項目需在江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網址:http://kjjh.jspc.org.cn)上傳相關證明材料,證明材料作為附件和申報書一起裝訂。

二、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

(一)項目指南

1.揭榜掛帥任務專題

1011 高效鈣鈦礦基薄膜疊層太陽電池器件關鍵技術研發研究內容:開展薄膜型鈣鈦礦/鈣鈦礦兩端疊層太陽電池結構設計、器件制備及其機理研究;開展鈣鈦礦材料的寬幅帶隙調控及疊層電池能帶匹配設計研究;開展疊層電池低光電損耗隧穿結設計和界面能級調控研究;揭示疊層電池器件衰減機制并實現穩定性提升策略;實現大面積疊層電池組件制備并研制關鍵裝備。

考核指標:(1)獲得帶隙寬幅調制的鈣鈦礦材料和制備技術,鈣鈦礦薄膜帶隙在 1.2 至 1.8eV 間可調;獲得低光電損耗隧穿結設計方案,并闡明載流子復合機制;(2)實現鈣鈦礦/鈣鈦礦兩端疊層電池轉換效率≥28%(面積≥1cm2),小尺寸疊層電池模塊轉換效率≥24%(面積≥20cm2);(3)疊層電池封裝后在 1 個標準太陽光照下最大工作點連續輸出 1000 小時,電池轉換效率衰減≤10%;(4)開發出可實用化的疊層電池制備技術及關鍵裝備,并建設疊層電池研發示范線,實現中試級疊層電池模塊制備且轉換效率≥22%(面積≥400cm2)。

1012 低成本雙面鈣鈦礦光伏組件及裝備關鍵技術研發研究內容:圍繞高效穩定的雙面鈣鈦礦光伏組件制造技術、工藝及成套生產線,研發相關核心技術及關鍵裝備,包括:研究開發鈣鈦礦在大氣環境中的結晶動力學及大面積成膜制造工藝技術;鈣鈦礦薄膜界面/晶界鈍化調控技術;雙面受光透明電極的設計與沉積工藝及光場調節技術;提高電池和組件雙面率的器件結構設計及制備技術。

考核指標:(1)實現平米級鈣鈦礦光伏組件在大氣環境下(潔凈度≥30 萬級,濕度≥RH60%)的生產制造;(2)實現平米級雙面單結鈣鈦礦光伏組件正面效率≥21%,雙面率高于70%;(3)組件穩定性按照 IEC61215/IEC61730 規定的成套測試流程通過第三方機構的測試認證,功率衰減≤5%,同時實現戶外實證電站運行一年功率衰減≤2%;(4)組件的生產電耗降低至 0.18KWh/W,組件生產成本降至 0.7 元/W。

1013 超高效異質結電池關鍵技術研發研究內容:研究超高效異質結電池的疊層結構及表界面鈍化方法,研究 CVD 非晶硅摻雜層的微晶結構及帶隙匹配,研究氧化非晶硅對帶寬的影響及電池短路電流的影響,研究高透過率及高導電性的 RPD 沉積設備及先進 TCO 材料,研究非銀材料的金屬成柵工藝的整套技術。

考核指標:(1)超高效異質結電池的實驗室轉換效率>26.5%,研發中試產線的效率>25.5%,組件效率>24%;(2)制備的電池無光致衰減效應;(3)高透高導先進 TCO 薄膜的載流子遷移率>80cm2V-1s-1;電池制造每瓦能耗降低 10%;(4)非銀金屬成柵工藝成功導入異質結電池制備并且完成電池的全套可靠性驗證,開發出制備異質結電池的專有 RPD 沉積設備。

2.重點領域攻關專題

本專題重點支持對碳達峰碳中和具有較強帶動性的新型能源技術等前瞻性技術,以及支撐高碳排放產業節能降耗所需的零碳低碳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①新型能源技術

2011 可再生能源技術

研究目標: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擴大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太陽能電池產業化效率實現國際引領;掌握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及其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并實現工程驗證;推動先進核電安全有序發展,因地制宜深化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開發利用。

研究內容:(1)高效低成本晶硅電池先進制造工藝與技術裝備、薄膜電池、疊層電池等新型太陽能電池制備技術;(2)太陽能碳轉化、太陽能熱發電、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等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3)大容量高電壓風電機組、中低風速整機及部件、深遠海風能利用、海上風電組網、多風場協同調度等關鍵技術;(4)先進核能、中深層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利用技術與裝備研發。

2012 氫能技術

研究目標: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探索在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規?;瘧?,支撐從區域氫經濟到廣域氫社會的科技、產業與應用創新。

研究內容:(1)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制氫、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含氫化合物制氫等氫能制取技術;(1)高壓氫氣運輸、低溫液氫運輸、摻氫天然氣運輸等長距離大規模氫能運輸關鍵技術;(3)固體材料儲氫、有機載體儲氫等安全致密儲氫技術;(4)氫冶煉、氫能熱機、氫燃料電池等氫能高效利用技術。

2013 消納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技術

研究目標: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實現千萬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并網與消納,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和電網安全保障水平。

研究內容:(1)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友好并網、柔性交直流輸電、遠距離特高壓輸電、復雜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等智能電網關鍵技術;(2)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智慧能源管理、虛擬電廠等電網信息化關鍵技術;(3)新型電力系統保護控制裝備與技術。

2014 新型儲能技術

研究目標:建立完整自主的儲能技術研究和制造體系,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行,推動先進儲能技術在能源低碳轉型重要應用場景實現商業化,支撐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

研究內容:(1)半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等中長時間儲能技術;(2)壓縮空氣、固態儲熱、熔鹽儲能等超長時間儲能技術;(3)混合電池電容、超級電容器、液流電池、飛輪電池等高效長壽命低成本高功率儲能技術;(4)高性能快速充換電系統、超大規模儲能、分布式儲能等系統集成技術。

②零碳/低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

2021 鋼鐵/化工行業零碳/低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研究目標:推進鋼鐵、化工等重點領域生產制造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減少工業過程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實現現有高碳工業流程的零碳或低碳替代。

研究內容:(1)生產工藝深度脫碳、短流程制造、新型凝膠材料、一步法制烯烴、濕法流程新工藝、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及助劑等減污降碳關鍵技術;(2)高效電機及拖動設備、高效制冷、高效熱泵、先進通風、過程智能調控等能效綜合提升技術;

(3)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綠色低碳交通、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等低碳技術集成與優化;(4)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低碳技術交叉融合創新。

2022 廢棄物資源化減碳低碳利用技術

研究目標:推動能量梯級利用、物料循環利用,推動再生資源規范化、規?;?、清潔化利用,實現工業余能綜合利用率和新興產業廢物循環利用率大幅提升,支撐工業領域綠色低碳制造與循環經濟發展。

研究內容:(1)廢氣廢液廢渣高效潔凈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2)工業余壓余熱利用等余能深度回收與資源化利用技術;(3)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葉片等回收利用關鍵技術。

③其他

2031 除上述所列技術方向外,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以及其他滿足我省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且技術創新性高、突破性強、帶動性大的非規劃創新關鍵核心技術。

(二)申報要求

本年度指南分為揭榜掛帥任務專題和重點領域攻關專題,采取重點項目、競爭項目兩類組織,具體由設區市科技局、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單位等項目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申報。申報本類項目除須符合通知正文有關要求外,還須符合以下要求:

1.揭榜掛帥任務專題。本年度揭榜掛帥任務專題只采取重點項目組織方式,按照“任務定榜,掛帥揭榜”模式,結合部省聯動工作任務部署,重點聚焦太陽能光伏領域,通過公開征集研發需求,組織專家凝練榜單,專題部署3項揭榜掛帥任務。每項揭榜掛帥任務原則上只支持1個項目,每個項目省資助經費不超過1500萬元,采取“項目+課題”的形式組織,每個項目可設置3-5個課題,其中至少有1個課題為省內企業承擔,同一單位只能承擔1個課題,每個課題省資助經費一般不超過50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應為主要課題的承擔單位,其主管部門作為項目主管部門,項目實施期一般為4年。積極探索“賽馬制”,根據專家意見支持不同團隊圍繞同一個目標,采取不同技術方案開展技術攻關,項目實施過程中,將通過“里程碑”考核,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后續支持方式。

2.重點領域攻關專題。本年度重點領域攻關專題可采取重點項目、競爭項目兩類組織,按照面上引導、競爭擇優的原則,由各項目主管部門擇優推薦以企業為主的各類創新主體申報。重點項目采取“項目+課題”的形式組織實施,每個項目省資助經費不超過1500萬元,每個項目可設置3-5個課題,其中至少有1個課題為省內企業承擔,同一單位只能承擔1個課題,每個課題省資助經費一般不超過50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應為主要課題的承擔單位,其主管部門作為項目主管部門,項目實施期一般為4年。競爭項目省資助經費一般不超過400萬元,實施周期一般為3年。

3.推薦申報要求。本年度項目實行擇優推薦申報,各項目推薦單位須聚焦本地區、本領域、本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深入摸排,精心遴選,擇優推薦符合“雙碳”計劃定位的項目。

每個設區市推薦4項(含縣、市、區的申報指標);省產研院推薦2項;2021年度通報的全省高新區評價排名前10位的高新園區每家推薦2項,其余高新園區及常州科教城每家推薦1項;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推薦2項,其他在寧部省屬本科院校推薦1項;在上述指標范圍內,每個設區市(含縣、市、區)推薦的重點項目不超過2項;每個高新區推薦的重點項目不超過1項;重點項目申報占用項目申報單位所在地指標,課題申報不另占用指標。揭榜掛帥任務專題重點項目不受名額限制。

4.申報單位為江蘇省境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強的科技投入能力且正常運營。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應簽訂聯合申報協議,并明確協議簽署時間。高校、科研院所或省產研院專業研究所申報項目必須有企業聯合,且企業實質性參與項目研發工作。

5.申報項目具有較好的前期研發基礎,項目負責人及團隊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項目申報單位近年內須有有效授權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重點項目申報單位還應提交知識產權分析報告,從自有知識產權、專利風險及知識產權管理能力三方面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

6.對規?;慨a與產業化項目、無實質創新研究內容項目和一般性技術應用與推廣項目均不予受理。涉及安全生產等特種行業的,需擁有相關行業準入資格或許可。

7.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省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的相關要求。原則上企業申報的競爭項目或重點項目課題省撥經費不超過總預算的30%,不得以地方政府資助資金作為企業自籌資金來源。

三、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一)項目指南

1001 江蘇典型困難立地區域林木碳匯提升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針對我省低洼灘地、鹽堿地等典型困難立地區域品種缺乏、造林困難及碳匯能力不足等問題,重點開展適于困難立地區域多功能、高固碳林木品種培育和篩選,林地促生型菌株規?;嘤傲帜靖咝г耘?,基于遺傳效應的林木生物量與固碳作用協同,喬灌草菌立體復合生態系統碳匯模式創新等關鍵技術研發,構建我省典型困難立地區域林木碳匯提升技術體系并建立示范應用基地。

考核指標:1.培育和篩選低洼灘地、丘陵坡地適用的高固碳林木品種4-5個,固碳能力較原地主栽品種提高10%以上。2.篩選林木促生型內生真菌2-3種,困難立地區域林木碳匯能力提高3%以上。3.構建喬灌草菌立體復合生態系統碳匯新模式3-4套,制定協同固碳技術規程2項。4.形成適于我省典型困難立地區域林木碳匯提升的技術體系,在典型困難立地區域營建碳匯示范林2-3個,示范區林年均生物量高于同類地區15%以上,林地土壤有機碳增加8%以上。

1002 淡水魚類養殖溫室氣體減排與低碳養殖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開展淡水魚類單養、混養等典型淡水養殖模式溫室氣體同步原位觀測研究,明確我省淡水魚類養殖典型模式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和排放因子,編制我省淡水魚類養殖溫室氣體排放清單;開發低碳環保飼料和固然減排微生物制劑;構建精準飼喂、養殖尾水治理技術;開發智能增氧和水質監測系統,形成低碳養殖關鍵技術,構建碳氮協同減排和低碳高效的淡水養殖模式;建立一批低碳減排養殖示范基地。

考核指標:1.形成我省淡水魚類養殖溫室氣體排放時空分布圖1份;建立淡水魚類養殖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化方法1套。2. 開發淡水魚類養殖低碳飼料配方3-5個、固碳減排微生物制劑2-3個,形成精準飼喂技術2-3套、養殖尾水治理方案2-3套,開發智能增氧和水質監測系統2套。3.集成淡水魚類養殖溫室氣體減排增產協同技術3-5項,建立低碳高效淡水魚類養殖典型示范基地3-5個,溫室氣體減排20%以上,單位水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降低25%以上,尾水氮磷排放減少15%以上。

1003 高標準農田質量提升與固碳減排協同技術研究研究內容:圍繞耕地質量提升與固碳減排,開展土壤障礙因子消減、土壤有效養分提高、健康土壤微生物區系培育和土壤固碳減排等多目標協同技術研究,研發能同步實現耕地質量提升與固碳減排的土壤微生物菌劑、土壤調理劑、生物質炭基專用肥等綠色低碳產品,開發障礙土壤綠色調控、污染土壤生態修復、水肥協同綠色循環、保護性耕作等綠色低碳農業技術,構建耕地質量提升與固碳減排多目標協同的綠色低碳農業模式并建立示范應用基地。

考核指標:1.研制生物質炭調理劑、功能微生物菌肥、農用功能材料等新產品及其配套應用技術5-8個(套)。2.開發農業有機廢棄物快速腐熟還田、水肥協同調控等耕地質量提升新技術3-5套。3.建立耕地質量提升與土壤固碳減排協同技術示范基地3-5個,實現耕地質量提升1個等級以上,土壤有機碳含量增加20%以上,土壤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下降30%以上。

1004 化肥農藥綠色低碳精準減量施用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內容:圍繞農藥化肥精準減量施用與農業溫室氣體減排,研制新型緩控釋肥料、靶向傳輸助劑、肥藥一體化制劑和農藥化肥增效劑等產品,研發農藥化肥靶向傳輸、精準施用、藥肥一體化協同增效和溫室氣體減排等多目標協同技術,構建農藥化肥精準減量施用多目標協同的綠色高效農業模式并建立示范應用基地。

考核指標:1.研制種子處理劑、靶向傳輸助劑、功能性緩控釋肥料、藥肥一體化制劑、增效劑等新產品5-8種。2.構建適配我省典型作物栽培與農藝模式下化肥農藥精準減量施用技術體系2-3套。3. 建立農藥化肥精準減量施用協同技術示范基地3-5個,實現作物較同地區增產5%以上,農藥化肥減施20%以上,土壤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下降15%以上。

1005 基于生物燃氣和綠氫的生物甲醇制備聯產有機肥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處理及新能源本地化消納問題,研發秸稈、畜禽糞污等協同發酵的生物質天然氣制備、提純及聯產有機肥技術,形成分布式清潔能源高效水解制氫技術模式,開發基于CCUS和綠氫的高效催化制備生物甲醇關鍵技術和裝備,構建基于生物燃氣和綠氫的生物甲醇制備聯產有機肥成套技術體系并建立示范應用基地。

考核指標:1.年處理秸稈2萬噸,畜禽糞污15萬噸,制備生物燃氣≥300萬方,純度≥95%,單位標方高位發熱量≥31MJ。2. 聯產2.6萬噸/年生物有機肥及生物菌劑,有機質含量≥45%,含水率≤30%。3.年產生物甲醇100噸,純度≥93%,高位發熱量≥4650Kcal/kg;綜合減排量二氧化碳2萬噸/年。

(二)申報要求

申報本類項目除須符合通知正文有關要求外,還須符合以下要求:

1.本年度項目全部采用“揭榜掛帥”方式組織,項目實施周期不超過4年。申報書內容要求系統完整,覆蓋指南方向中所有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項目必須要有企業參與或承擔。項目省撥經費不超過500萬元。

2.申報單位須為江蘇省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項目負責人須為項目申報單位在職人員,并確保在職期間能夠完成項目任務。

3.項目須符合計劃定位和指南方向,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產品與裝備。優先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研發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科技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申報的項目,鼓勵產學研聯合攻關;優先支持創新聯合體申報的項目;優先支持省內單位聯合長三角其他地區科研單位申報的項目。

4.同一單位同一指南方向限報1個項目。

5.申報單位須對照指南規定的指南代碼進行申報,一個項目填寫一個指南代碼。經費預算及使用須符合省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的相關要求,經費預算合理,支出結構科學,使用范圍合規。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省撥經費不超過項目總預算的50%。

四、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一)項目指南

1.“揭榜掛帥”項目

1001 高性能、長循環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研究內容: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節能降碳的需求,圍繞大型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發電側、電網側及負荷側的消納應用,突破電池組件、零部件、逆變器等核心裝備,研究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儲能關鍵技術,開發高能量、高功率、寬溫域和長壽命的儲能系統,實現儲能集成系統最優組合和配置,以及儲能系統產品的規?;瘧谩?br />
考核指標:儲能系統能量效率88%以上(交流測),室溫下電芯單體循環壽命≥8000次(93%DOD,70%EOL),實現儲能與高比例應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銜接,在電力系統、軌道交通等多個場景實現應用,安全性能滿足國家有關標準與規范。

2.競爭擇優項目

2001 零碳/低碳工業流程再造研究內容:富氫或純氫氣體冶煉、生物濕法冶金、短流程高效冶煉關鍵技術裝備,高效節能低碳水泥窯燃燒工藝及裝備,甲烷直接合成、先進精餾等行業新型低碳技術裝備,固廢高質循環利用、多元廢物協同處理等關鍵技術裝備等。

2002 可再生能源及氫能技術裝備

研究內容:低成本高效光伏電池、組件及制造裝備,大功率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新型核能發電技術裝備,高效低成本儲能技術裝備,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大規模儲氫、管道輸氫等關鍵核心技術裝備。

2003 消納可再生能源的智能電網

研究內容: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及電網安全高效運行技術裝備,高準確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主動支撐、柔性交直流輸電、低慣量電網運行與控制技術裝備等,節能降碳遠距離特高壓輸變電、智能輸變電成套裝備等。

2004 重點行業低碳技術裝備

研究內容:滿足節能降碳需求的熱電協同技術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建筑電氣化、低碳新材料替代技術裝備,新能源汽車新型電驅動動力總成、動力電池系統及關鍵部件,低碳重型車輛和船舶油電混合動力技術裝備。

2005 特種合金低碳制備技術及裝備

研究內容:軸承鋼、軌道鋼等高品質特鋼材料制備技術、短流程鋁合金制造關鍵技術及裝備、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及裝備等,新能源汽車整體式底盤輕量化關鍵構件、航空發動機單晶葉片,大型風電、核能、儲能系統關鍵部件。

(二)申報要求

申報本類項目除須符合通知正文有關要求外,還須符合以下要求:

1.本年度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實行屬地化原則,由設區市科技局作為主管部門,審核項目申報單位的申報資格、項目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并行文推薦報送。“揭榜掛帥”項目不受推薦指標限制,面上競爭擇優項目每個設區市推薦名額不超過8項。

2.申報單位須為江蘇省境內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可作為技術依托單位參與項目申報。申報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研究開發能力和產業化條件,有穩定增長的研發投入,須建有研發機構。申報企業資產及經營狀態良好,具有較高的資信等級和相應的資金籌措能力,一般要求企業近兩年持續實現盈利。

3.項目實行法人負責制,企業法人代表承擔項目管理和經費使用的主體責任,申報材料中須附法人代表證明或法人代表委托書。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負主體責任,項目申報書須經項目負責人和參與人員簽字確認。

4.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省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的相關要求。原則上企業申報的項目省撥經費不超過項目總預算的1/3,不得以地方政府資助資金作為企業自籌資金來源。“揭榜掛帥”項目省撥經費原則上不超過2000萬元,面上競爭擇優項目省撥經費原則上不超過1500萬元,項目實施周期為3.5年(2022—2026年)。

5.項目的申報材料包括項目申報書和附件,相關附件材料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上兩年度會計報表、與技術依托方的合作協議,能反映創新水平的佐證材料,能反映知識產權權益的證明材料等。

五、重大科技示范項目

(一)項目指南

1001 技術集成示范

聚焦我省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需求,圍繞清潔能源替代、循環經濟、CCUS等重要領域,開展化石能源低碳高效轉化利用、水泥低能耗制備與高效利用等綠色降碳關鍵技術研究,探索風光氫儲耦合一體化綜合能源系統,依托我省CCUS潛力與碳資源條件推進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并開展工程化示范,形成與我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相適應的低碳轉型關鍵技術應用示范體系。

1002 行業應用示范

針對我省火電(燃煤與燃氣電站)、鋼鐵、石化、交通等難減排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目標,研究行業深度減碳、高碳源大型工業碳減排等關鍵技術,實現碳捕集利用封存全鏈條技術突破,開展行業近零/凈零排放重大科技示范。由行業主管部門結合本行業碳達峰碳中和任務部署組織實施。

1003 區域綜合示范

結合江蘇區域特色及資源稟賦,支持我省有條件的市、縣(市)、國家和省高新區,區域因地制宜,開展二氧化碳排放底數、排放發展趨勢、節能降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研究,加強成熟技術的集成應用,選擇縣(市)、區、高新區開展多種綠色低碳技術耦合優化工程示范,探索建立可推廣的區域綜合示范實施方案、實現路徑和工作舉措。

(二)申報要求

申報本類項目除須符合通知正文有關要求外,還須符合以下要求:

1.本年度項目按照技術集成示范、行業應用示范及區域綜合示范三類進行組織,項目實施期一般為3年。積極探索按“業主制”組織實施項目,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的作用。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每個項目省資助經費不超過1000萬元。行業應用示范及區域綜合示范項目每個項目省資助經費不超過3000萬元,項目完成,驗收通過后,符合條件的予以滾動支持。

2. 申報單位須是在我省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或其它科研機構,政府機關不得作為申報單位進行申報。項目第一負責人(196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須是申報單位在職人員,并確保在退休前能完成項目任務。

3.項目申報單位須為項目建設與運行的主體,鼓勵與科研機構、有關企業聯合申報。鼓勵承擔單位加大自籌經費投入力度,按照自籌經費與省資助經費2:1的比例提供自籌資金,并提供自籌經費配套承諾函。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省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的相關要求。申報單位承諾的自籌資金必須足額到位,不得以地方政府資助資金作為自籌資金來源。

4.申報項目由各設區市、縣(市)科技局,國家、省高新區科技局審查并推薦;省屬單位的項目由省主管部門審查推薦;在寧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的項目由本單位科技管理部門審查,單位推薦(蓋法人單位公章)。主管部門、在寧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應根據通知要求對申報項目進行篩選,并在規定的額度內推薦。

5.1001、1002、1003指南方向,每個設區市結合區域特色和產業優勢,擇優遴選推薦,每個設區市限額推薦3項;每個縣(市),國家、省高新區(含一區多園)限額推薦1項;非在寧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001、1002每個指南方向可申報1項,由所在設區市科技局審核推薦,不占地方推薦指標;在寧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1001、1002每個指南方向限額推薦1項;省有關部門根據部門職能,1001、1002每個指南方向限額推薦1項。

6.項目名稱和研究內容應符合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重大科技示范)定位要求,項目名稱為“研究內容+重大科技示范”。

7.重大科技示范項目需在江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網址:http://kjjh.jspc.org.cn)上傳相關證明材料,證明材料作為附件和申報書一起裝訂。

六、重大創新載體建設項目

(一)項目指南

1.技術創新中心建設

重點圍繞能源轉型和節能減排,在智能電網、低碳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以市場為導向,跨區域、跨領域整合新型研發機構、高校院所、行業骨干企業、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資源,布局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實施方式:采用擇優組織方式。由項目主管部門按照《江蘇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2020年版)》要求,組織符合條件的申報主體,整合相關科技力量,提出建設方案,經地方政府推薦申報。

2.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重點圍繞能源綠色低碳、工業節能降碳、循環經濟助力減碳、建筑交通綠色低碳等方面,支持地方或園區與省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以及與我省簽訂戰略協議的央企集團等戰略科技力量共建,以知名專家及其團隊為核心,研發領域符合國家和省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具備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能力的新型研發機構。優先支持有地方龍頭企業參與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項目。

申報條件:申請的新型研發機構須在2016年8月16日之后在我省注冊,以科技研發、技術服務等為主導業務,投資規模較大,并已實質性運行。

實施方式:由設區市科技局審核并擇優推薦。

3.公共平臺建設

重點圍繞能源智慧管理、碳排放核算與監測等領域,布局建設跨學科交叉、跨領域融合、多主體協同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為各個行業,各類園區、企業等提供高水平的排放核算、能源管理等服務。

申報條件:申請平臺牽頭建設單位應為在相關學科或領域實力較強的獨立法人的科技服務機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新增總投入不低于1000萬元,省撥經費資助將依據項目新增總投入,擇優給予分檔支持,原則上不超過新增總投入的40%。

實施方式:由設區市科技局擇優推薦,每個領域限推薦1項。

(二)其他要求

申報本類項目除須符合通知正文有關要求外,還須符合以下要求:各設區市科技局應在項目審查推薦前與省科技廳溝通會商。重大科技創新載體項目建設周期為3-5年。申報單位應根據擬申報建設項目不同的功能定位,闡明本單位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的現有基礎和特色優勢,明確項目實施對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方向和預期目標,以及擬開展或實施的示范項目、示范工程和主要成效等。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辦公室

2022年1月28日印發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深圳市凌科電氣有限公司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