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張北草原,碧空如洗,風景如畫。
隨著風電市場進入平價時代,全行業開始迎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項目趨向場景化、定制化發展;風電產品逐步趨于垂直化、精細化分類。時代為風電產業賦予了新的使命,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風電的“美學”被重新定義,而風電人對“最美風電場”的追尋仍舊步履不停。
本次風電觀察跟隨《風能》雜志主辦的“最美風電場”活動來到張北,對于風電場“最美”的定義,我們在這里找到了張北答案。
——高效
華能張北風電場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張北草原邊上,自然優美。項目總裝機是24.2萬千瓦,其中應用三一重能風電機組5萬千瓦,共采用 16 臺 SE14630、1 臺 SE12120,于 2020 年 12 月底全容量并網。2022 年 1-7 月風場可利用率高達 99.98%,發電表現及穩定性極其優異。三一重能風電機組的高可靠性、高發電量得到了實踐和市場的再一次印證與認可。
——穩定
華能張北風電場也是“無故障風場”的標桿之一,風場在設計理念上充分考慮了當地的資源條件,在大部件及配套設備選型上適應當地運行工況要求,其中高可靠性的風電機組也是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同時三一重能現場運維人員合理開展常規巡檢、狀態維護等計劃性檢修工作,也為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打下了基礎,三一重能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余梁為在采訪中談到在華能張北風電場在2020年陸上風電“搶裝期”圓滿完工,其中三一重能在搶裝期間緊守質量底線,采用高標準要求,也是實現“無故障風場”的重要基礎,這也是三一重能“做一個項目,插一面紅旗,樹一個標桿”的具體實踐。
——智能
創造佳績的背后是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科學的運維管理。華能新能源總經理趙建勇先生在采訪中表示:“新能源公司于2020年建成了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全部國產化硬件實時數據的智慧運維系統平臺,實現了機組大部件提前20天精確故障預警,故障率降低30%以上,事故常處理時間減少29%以上。”
三一重能現場運維配合華能新能源公司智慧運維系統平臺,雙強聯手巧妙對數據平臺加以使用,科學設計智慧化運維方案,充分的保證了運維管理質量,成功實現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反應速度,將可能出現的風險扼殺在搖籃里,持續為風電場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最美風電場的風電“美學”將被如何詮釋?
是高效的運轉能力,是“無故障”的穩定表現,是智慧化的體系建設,更是一眾“逐風之人”的共同守望。
華能張北風電場在2020年陸上風電“搶裝期”圓滿完工,兼顧效率和品質,項目的成功脫不開企業之間的高效配合、精誠合作。華能與三一重能的高效溝通奠定了項目成功的基礎,結合場址資源條件,對項目規劃和設備選型進行了深度配合,為項目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也打開了良好的開端。華能新能源總經理趙建勇先生也在采訪中表示:“未來,華能新能源公司將在與三一重能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凝聚共識,拓寬合作領域,推動互惠發展。一是擬圍繞存量風機提質增效加強合作,總結張北“無故障風場”成功經驗,加大其他項目生產技改力度,進一步降低風機故障率,提升風機發電效率,努力打造更多“無故障風場”;二是擬圍繞產業合作獲取資源進行合作,發揮華能的電力投資運營優勢及三一重能裝備制造產業優勢,通過產業協同獲取資源,實現互利共贏;三是擬圍繞風電產業“走出去”開展合作,雙方擬研究并積極獲取海外新能源項目合作開發機會,發揮各方優勢拼船出海,推動產業合作“走出去”戰略的實施?!?br/>在當今之風電產業,企業之間協同合作、優勢整合的重要意義愈發凸顯。無論是配件企業與整機企業之間,還是風電投資企業與裝備制造企業之間,默契與協作將成為企業生存發展、互利互惠的必然條件。
三一重能現場運維經理高軍
最美風場所創造的這一“風電美學”正印證了技術更迭、產業布局、產品安全、企業合作將成為風電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永恒命題。而三一重能和華能共同搭建的美好,可以被更多的項目和企業復制,與更多伙伴一起攜手并進,共創風能產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