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圍繞能源革命,計劃提交5件建議,內容涉及新型鋰離子電池、儲能和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新能源“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以及“鏈主”企業的培育。
張天任向記者介紹,鋰電作為二次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動力、儲能、消費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鋰電快速發展的背后,存在局限性與阻力,主要體現在:鋰礦資源對外依存度高,價格仍舊處于高位,供給開始出現過剩;鋰電池的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等。
他建議,建立鋰離子電池應用分級管理制度,推動鋰離子電池應用最優化發展;從政策、輿論等各方面為各類技術路線創造平行發展的應用條件和氛圍;鼓勵發展安全性高、性能更好的新型動力電池,給予穩定的創新條件。
而關于推進氫能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加速實現全面市場化方面,張天任表示,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在氫能及氫燃料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氫能市場分割嚴重,科研人才緊缺,燃料電池成本較高,燃電車輛使用費高,加氫站有潛在風險等問題。
他認為,只有全面擴大氫燃料電池的示范應用范圍,豐富應用場景,完善基礎設施及法規政策,形成規模優勢,才能有效降低氫燃料電池整體成本,提高技術水平,培育專業人才,推動全產業鏈成長。
對此,他建議落實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鼓勵地方出臺應用補貼,出臺強有力的氫氣補貼,建立人才培訓和評價機制,建立加氫站安全運行管理體系,以及規范涉氫應急防范和處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