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6月3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花費逾2年時間,采用較傳統晶體硅電池便宜一半及較輕的“銅銦鎵硒”材料,成功研發出制電率高的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一塊僅三微米厚、手掌大小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在陽光照射下三小時便可為一部手機充足電。
據香港媒體報道,目前全球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中,九成為晶體硅電池。香港中大物理系教授蕭旭東領導的研究小組,自2009年起獲中大和特區政府資助800萬港元,對材料較為便宜及較輕、由“銅銦鎵硒”材料制造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進行研究,成功研發出最高光電轉換效率達17%、為亞太地區制電率之冠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比率已迫近全球最高20.3%的制電率。
蕭旭東說,使用“銅銦鎵硒”材料制造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僅厚三微米,較晶體硅電池薄50倍。在生產成本方面,薄膜太陽能電池也比晶體硅電池節省一半的生產成本。蕭旭東表示,國際市場普遍預計,在未來20年間,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市場占有率將從10%升至35%。
由于新薄膜太陽能電池材質柔軟且便攜,蕭旭東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可貼蓋在任何物品的平滑或凹凸背面上,如背包、手袋、帳篷、遮陽傘等個人物品上,隨時隨地為電子產品充電。“若貼在手機背后,日曬三小時已足以充滿一部為一般500毫安電容量的手機或數碼相機。”
蕭旭東表示,目前已有企業透露對此技術感興趣,估計最快一年半后能推向市場。
據香港媒體報道,目前全球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中,九成為晶體硅電池。香港中大物理系教授蕭旭東領導的研究小組,自2009年起獲中大和特區政府資助800萬港元,對材料較為便宜及較輕、由“銅銦鎵硒”材料制造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進行研究,成功研發出最高光電轉換效率達17%、為亞太地區制電率之冠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比率已迫近全球最高20.3%的制電率。
蕭旭東說,使用“銅銦鎵硒”材料制造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僅厚三微米,較晶體硅電池薄50倍。在生產成本方面,薄膜太陽能電池也比晶體硅電池節省一半的生產成本。蕭旭東表示,國際市場普遍預計,在未來20年間,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市場占有率將從10%升至35%。
由于新薄膜太陽能電池材質柔軟且便攜,蕭旭東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可貼蓋在任何物品的平滑或凹凸背面上,如背包、手袋、帳篷、遮陽傘等個人物品上,隨時隨地為電子產品充電。“若貼在手機背后,日曬三小時已足以充滿一部為一般500毫安電容量的手機或數碼相機。”
蕭旭東表示,目前已有企業透露對此技術感興趣,估計最快一年半后能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