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認為,根據此前COP28達成的協議推算,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發電能力要增長3倍。按此前光伏產業的發展速度測算,整個光伏裝機需要在6年的時間里累計增長幅度超4000GW。
不僅如此,李俊峰還指出,當前全球有超過100個國家在發展光伏,整個光伏市場依然在不斷增長。
作為光伏行業當下主流技術,n型組件產品已經成為市場爭相選購的熱門。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近三年時間,在SNEC展會期間發布的n型組件產品占比由7.4%攀升至90%以上,包括晶澳科技在內的多家光伏組件頭部企業的n型產能占比也在快速提升。
2023年的各大央企光伏中標數據也證明n型組件也正在成為主流之選,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PV-2005)統計,2023年有92.25GW的n型組件招投標項目定標,而上一年n型組件定標數據僅有3.47GW。n型組件在一年的時間里定標數據漲了近26倍。由于技術的進步和產能的擴展,n型組件價格下降幅度明顯。兩者之間的價差也在逐漸接近,組件招投標市場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實現n型化發展。
針對市場對n型組件的需求大漲,各光伏企業不斷開啟增產模式,晶澳就是其中一員。
晶澳科技聯席執行總裁李守衛在“向山越?!E來有光”2024晶澳生態朋友圈跨年會暨新品發布會上坦言:“目前,晶澳有一系列拉晶、電池片、組件等擴產項目在建,2024年,待這些項目落地后,晶澳科技硅片、電池、組件各環節產能均將突破100GW,晶澳n型電池產能在總產能中的占比達67%?!?/p>
光伏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除了投資大幅增長,產能也在不斷攀升。
2023年12月以后,光伏制造業投產項目為17個,其中涉及硅片15GW、電池43GW、組件30.2GW以及兩個光伏玻璃項目。
2023年12月有35個光伏制造業相關項目簽約、開工、投產,新增簽約投資金額超683.4億元。2023年全年,光伏制造業簽約投資合計金額超1.3萬億。光伏制造業的紅火側面印證著整個產業的需求旺盛,擴展的目的在于引領市場增長。
由于光伏產業科技屬性強,技術升級迭代速度快,讓技術成熟的先進產能進行擴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以當前主流的n型電池為例,目前生產良品率高的企業多為有一定產能積累的企業,更高的產能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是能更大限度地壓縮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占有率。
李守衛也認為,2023年是光伏行業n型電池技術商業化的騰飛之年,全球光伏產業正式進入新舊更替,n型和P型組件生產成本的差距不斷縮小,n型組件正在實現替換P型組件。相對應的性能更具備優勢的n型光伏組件產品已經逐步成為海內外客戶的首選,全球市場占有率處在上升空間。
在此背景下,縱觀目前整個光伏產業的n型產業鏈產能都在大幅提升,盡管如此,n型組件市場供應鏈缺口依然存在,而根據控制全球升溫的目標預判,到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可能會超過5000GW,n型產品的供應能力是否可以滿足未來龐大的市場裝機需求,成為整個光伏產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它也正在影響著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更多的光伏企業進行擴產,實際目的是加快新舊產品更迭,更多、更快地搶占市場。
晶澳的“底牌”在哪兒?
晶澳是全球光伏行業老牌一體化龍頭企業,它創立于2005年,2007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9年回歸在國內A股上市。它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發電解決方案平臺企業,打造了硅片、電池、組件、光伏電站的垂直一體化全產業鏈,光伏產品出貨量占全球市場份額16%以上。晶澳長期以來將目光始終鎖定在光伏技術創新領域,不斷推出受市場歡迎的高效電池和高可靠性組件?;蛟S這就是晶澳的一張“底牌”。
早在2014年,晶澳以敏銳的行業嗅覺和技術研發實力率先實現單晶PERC組件的量產,自此進入高速發展期,也因此奠定了其在光伏行業的頭部梯隊的位置。
這一次,晶澳同樣抓住了n型光伏組件發展的契機,適時推出新一代n型DeepBlue 4.0 Pro組件。國際能源網獲悉,此款組件采用了Bycium+高效電池技術、高效&高可靠性封裝技術、高密度封裝技術以及矩形硅片(182mm*199mm)等四大核心技術。其中Bycium+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可達26%,具備更低衰減、更優高溫發電性能、更高雙面增益以及更好弱光性能等多重優勢。
DeepBlue 4.0 Pro組件此前成功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吉塘200MW+160MWh儲能牧光互補復合型光伏項目實現并網發電。項目地處海拔3900m-4200m的高原牧草地帶,25年的年平均利用小時數1695.79h。項目地具備更高海拔、更好輻照資源、更強的紫外輻射的特點,對組件的衰減性能要求更高,而此前的晶澳聯合第三方的實證數據顯示,晶澳科技n型組件首年的功率衰減僅為0.15%,驗證了組件的可靠性的同時,也證明了該組件可為客戶帶來更多的發電增益。
有高品質的成熟的產品可以滿足當下光伏市場的需求,晶澳DeepBlue 4.0 Pro的誕生恰逢其時。
擴產其實是一場大考
光伏產業發展的歷史,實際是一場圍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考驗。有多少企業都在這種大浪淘沙的洗禮中化作歷史的一縷塵埃。
產能的結構性過剩實際也是對光伏企業的一種考驗,只有技術先進、市場需求量旺盛、擴產速度快的企業才能在這樣的考驗中存活。
晶澳在選中n型組件技術后,一直在產能拓展方面進行積極布局。國際能源網獲悉,2023年以來,晶澳旗下有9個生產基地新建的n型項目已經投產,包括寧晉基地6GW電池項目,邢臺基地10GW組件項目,合肥基地10GW組件項目,揚州基地20GW電池項目,越南基地2.5GW拉晶及切片項目,東臺基地10GW電池及10GW組件項目,以及曲靖基地10GW電池和5GW組件項目,石家莊基地10GW切片及10GW電池項目,包頭基地20GW拉晶、切片及四期5GW組件項目。其中很多基地n型產能建設都跑出了“晶澳速度”,實現了“百日投產”。這樣的擴產速度讓晶澳如期完成2023年的產能規劃目標,截至目前,該公司的組件產能達到95GW。
不僅如此,晶澳在海外也在積極進行產能拓展,其在越南基地有5GW電池項目在建,美國基地也有2GW組件項目在建。這些海外項目布局也為晶澳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晶澳全球化布局動力強勁,其先后在海外設立13個銷售公司,面向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綠色光伏產品及服務,相關產品廣泛應用于美國、印度、巴西、烏茲別克斯坦、沙特等國的地面光伏電站以及工商業、住宅分布式光伏系統。
如果算上晶澳即將在內蒙鄂爾多斯基地投產的30GW拉晶、30GW切片、30GW電池、10GW組件一體化產能項目,2024年晶澳科技硅片、電池、組件各環節產能均將突破100GW!
如此先進的技術加上如此迅速的擴產能力,讓晶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底氣十足。
細節決定成敗
很多光伏企業都在嘗試著擴產這條路,但同樣是擴產,有的企業卻因為細節把握不到位,功敗垂成。晶澳卻是“細節控”,其擴產的速度雖然很快,但仍能保證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平穩發展。
李守衛指出,晶澳成立新材事業部,以此進一步保障自身產品的供應能力不會因為輔材波動而受到影響。
為了妥善將貨物如期交到客戶手里,晶澳在倉儲物流領域也費了很多工夫。晶澳創新了鐵海聯運和路改水模式,實現在物流領域的降本增效。晶澳還與寧波港、河北港口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與上海港、青島港、天津港均保持定期溝通交流,充分調動了不同港口的各種優勢資源。
此外,晶澳與MAERSK、COSCO、CMA、EMC等主要船公司直接合作,大幅增強了自身對國際物流的時效性掌控,有效保障了晶澳產品在全球范圍的按時交付。
晶澳還計劃升級倉儲管理系統,致力于實現從工廠到客戶項目地交付全過程的可視化跟蹤管理,隨時監控異常情況,保障每個訂單的完美交付,讓客戶更安心。
這些細節的把握,讓晶澳在同樣擴產的光伏企業中,表現更為出眾。
當光伏產業新一輪競爭之戰打響之時,晶澳已經快人一步,跑在了隊伍的前頭,成為先進技術、優秀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和行業發展的引領者。在實現能源轉型的迫切需求下,晶澳正在以生態化的發展理念和全球化的市場布局,在國際光伏太陽能舞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