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汽車連續2年的出口量超越日本,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2024年的中國汽車出口量為585萬輛,比2023年增長了19%,排在第二的日本則下降5%,出口量為421萬輛,此舉進一步拉大了領先的優勢。
同時,2024年的日本國內純電動汽車新車銷量為5.97萬輛,較上年減少32.5%,4年來首次下滑。作為對比,2024年的外國廠商純電動汽車新車進口銷量為2.42萬輛,較上年增長5.7%,連續6年創新高。其中,比亞迪增加53.7%至2223輛,首次超過豐田汽車的2038輛。
不難看出,消費者的心態正在發生改變。
01
中國汽車“出海曲”
“走出去”和“走進去”,從來不是一件輕松事。
2024年12月,汽車出口50.4萬輛,環比增長2.9%,同比增長1.1%。其中,乘用車出口42.6萬輛,環比增長1.6%,同比增長1.1%;2024年全年,汽車出口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其中,乘用車出口495.5萬輛,同比增長19.7%。
傳統燃料汽車方面:2024年12月,傳統燃料汽車出口37.1萬輛,環比下降8.8%,同比下降4.3%;2024年全年,傳統燃料汽車出口457.4萬輛,同比增長23.5%。
新能源汽車方面: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車出口13.4萬輛,環比增長60.7%,同比增長19.8%;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同比增長6.7%。
車企方面:從增速上來看,2024年整車出口前十企業中,比亞迪出口43.3萬輛,同比增長71.8%,增速位列中國汽車品牌第一;長安汽車出口53.6萬輛,同比增長49.6%,成為第二;江淮汽車出口24.9萬輛,同比增長46.7%,排在第三。
一路出?!巴饩怼?,倚靠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需求表現強勁。近年來,全球新能源產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我國出口的“新三樣”等綠色低碳產品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電動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其次,供給得到優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比亞迪在技術創新和競爭力都相對較強,產品種類也愈加豐富,供給能力不斷提高。當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不斷完善,購車需求有望繼續釋放。
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
以日本市場為例,日本汽車品牌在日本市場的市占率高達94%,擁有全球TOP 10的車企,用戶基礎強大。雖然中國汽車品牌憑借更低的價格,更智能化,全產業鏈整合等多種優勢,但進入日本市場依然不容易。此外,日系車企的本土汽車出口量和在海外基地生產的汽車總量已經超過2000萬輛,但中國車企海外本地化生產所占份額依然很小。
“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p>
展望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將達到3290萬輛左右。隨著新能源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汽車出口市場的持續擴大以及政策支持的不斷加強,中國汽車產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02
日本汽車“衰落歌”
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正變成懸在日系車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泰國地區,中國汽車銷量逆勢攀升,而日本車企今年7月銷量均創下兩位數的跌幅;在南美、中東等日系車強勢區,比亞迪巴西高管甚至揚言“2年內邁至銷量榜第五”……
根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汽車出口量2年來首次下滑,占出口總量90%的乘用車下降了4%,減至381萬輛。面向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地的北美地區的出口量下降了7%,為160萬輛。自2008年以后,日本的汽車出口量再未突破500萬輛。
曾經叱咤的日系品牌,為何會崩塌?
一方面,中國車企的分食。
在中國市場上,日系品牌近三年來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2.6%、20.0%、17.0%,市場份額不斷萎縮。2023年以來,豐田、本田、日產在華銷量分別下滑1.7%、10.1%、16.1%。2024年在華銷量最多的是豐田,為177.6萬輛,銷量下滑6.9%,本田則較上年大幅下滑30.9%,跌至85.2萬輛,日產在華銷量約為69.6萬輛,下滑12.2%。
另一方面,日本車企的落后。
首先,日本電價昂貴、關鍵原材料完全依賴進口,不足以支撐日系車企全面轉型純電領域。因此,日系車企產品推進速度過于緩慢,消費者購車觀念的轉變加速了市場快節奏迭代的步伐。這種轉變,讓習慣于保守求穩的日系品牌有些猝不及防。
其次,日系車企智能化嚴重不足。既沒有先進的智駕技術,也沒有強大的互聯網生態。松下是唯一的電池公司,豐田、本田、日產的電池供應和智能方案依賴于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以及華為的智能座艙,魔門塔的智駕系統。
在此背景下,日系車企“抱團取暖”。
2024年12月,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宣布正式啟動合并談判。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里,兩家公司將討論合并為一家控股公司,預計于2025年6月簽署最終協議,于2026年8月完成合并。三菱汽車也將考慮加入合并的可能性,并于2025年1月底做出決定。
此次合并后,新控股公司將成為全球銷量第三大的汽車制造商,整體年銷售額目標超30萬億日元/年(約合1.4萬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目標超3萬億日元/年(約合1398.5億元人民幣),該公司的年銷量將來到800萬輛以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不止是日系車企,傳統車企中的德系、美系巨頭們都面臨著“象大難轉身”的電動化、智能化困境。正當這些傳統巨頭們猶豫不決之時,也給了中國傳統車企轉型以及新勢力品牌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