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智能太陽能國際公司(Smart Solar International)日前開發出的光伏發電系統與使用結晶硅的普通面板式系統相比,單位面積能源轉換效率達到兩倍。充分發揮可減少單位發電量設置面積的優點,有望在城市小型樓房等方面抓住需求。價格為每單元10萬日元。將從7月起開始銷售。
單元由封入太陽能電池單元的玻璃管和碗型反射鏡構成。利用反射鏡追蹤太陽光,與以往的面板式產品相比,提高了每天的發電性能。嵌入系統后單位面積的轉換效率為23~24%,而現在已廣泛普及的面板型產品,發電元件使用多晶硅時的轉換效率為12~16%,使用薄膜硅為6~10%左右。每個單元長2m,寬60cm,重15kg。設置所需面積為1平方米,高為60cm~1m。最大輸出功率為200W。以組合使用幾個單元的系統為前提。
該公司由原夏普常務、東京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富田孝司于2009年創立。2011年開始生產發電元件采用結晶硅的產品。此次的產品中使用了新開發的“多接合單元”,最大輸出功率約為原有產品的1.7倍左右。多接合單元是通過組合使用根據光的波長而發電效率不同的半導體單元,提高發電效率。
在日本國內市場,將首先在城市推出。還計劃充分利用耐發熱的特征,在中東、加利福尼亞等陽光地帶(SunBelt)開展業務。2012年度的銷售目標為1萬個單元。 (《日經建筑》記者:樋口智幸)
![]() |
智能太陽能國際公司社長富田孝司手持封在玻璃管內的光伏發電模塊。系統通過在管內充滿制冷劑并使其循環,解決發電效率隨著溫度上升而下降的課題。 |
單元由封入太陽能電池單元的玻璃管和碗型反射鏡構成。利用反射鏡追蹤太陽光,與以往的面板式產品相比,提高了每天的發電性能。嵌入系統后單位面積的轉換效率為23~24%,而現在已廣泛普及的面板型產品,發電元件使用多晶硅時的轉換效率為12~16%,使用薄膜硅為6~10%左右。每個單元長2m,寬60cm,重15kg。設置所需面積為1平方米,高為60cm~1m。最大輸出功率為200W。以組合使用幾個單元的系統為前提。
該公司由原夏普常務、東京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富田孝司于2009年創立。2011年開始生產發電元件采用結晶硅的產品。此次的產品中使用了新開發的“多接合單元”,最大輸出功率約為原有產品的1.7倍左右。多接合單元是通過組合使用根據光的波長而發電效率不同的半導體單元,提高發電效率。
![]() |
使用多接合單元的發電元件。由性質不同的三層半導體構成。 |
![]() |
智能太陽能國際公司制造的光伏發電系統供貨事例。根據太陽的入射角,旋轉碗型反射鏡。該公司推薦設置于水平面上。照片是采用結晶硅的原有產品。 |
在日本國內市場,將首先在城市推出。還計劃充分利用耐發熱的特征,在中東、加利福尼亞等陽光地帶(SunBelt)開展業務。2012年度的銷售目標為1萬個單元。 (《日經建筑》記者:樋口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