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激增、競爭加劇,再加上頻頻遭遇貿易摩擦,國內光伏企業目前處境艱難,但這仍阻擋不了國內太陽能光伏企業進軍資本市場的熱情。近日,浚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浚鑫科技”)披露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發行17550萬股,欲登陸上交所。
記者在查閱招股說明書后發現,浚鑫科技面臨營收增速減緩、客戶集中、負債高企和應收賬款增加等諸多問題,IPO之路可謂阻力重重。未來,能否在行業發展逆境中突出重圍,實現可持續盈利目標或將成為浚鑫科技面臨的最大挑戰。
產業前景黯淡盈利前途未卜
作為一家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光伏發電系統生產企業,浚鑫科技在光伏行業整體不景氣大背景下進軍資本市場,而此前,已有皇明太陽能、輝煌太陽能、恒基光伏等多家光伏企業IPO擱淺。
曾經借行業大勢快速成長的浚鑫科技如今也面臨著發展困境。盡管浚鑫科技稱通過持續加大太陽能光伏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產能及市場開拓等多種方式提升了公司的運營能力和業績水平,但2009年-2011年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24542.28萬元、267944.96萬元和285955.87萬元,2011年營業收入增長率6.72%較2010年的115.14%驟然下降。
在營業收入增速驟降背后,浚鑫科技產品價格也有所下降。數據顯示,2009年-2011年報告期內,浚鑫科技太陽能電池片的價格由2009年的10.34元/W下降到2011年的5.32元/W,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由2009年的15.35元/W下降到2011年的8.64元/W。短期來看,若浚鑫科技無法及時增加銷售數量,銷售價格下降將會對其銷售收入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一位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從長期來看,光伏產業發展處于初始階段;短期來看,因為整個產業技術壁壘相對較低,各路資本容易進入,市場火的時候,各家企業紛紛擴張產能。“正好趕上這一輪經濟危機,銀行信貸和政府補貼都出現下調,市場供過于求,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短期難以看到價格反彈跡象”,該分析師稱。而此前,國內一家大型光伏企業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企業目前并無太過長遠的發展規劃,在困境中生存下來是首要任務。
毛利率持續下降應收賬款逐年增加
浚鑫科技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增速大幅放緩同時,也面臨著毛利率下降的壓力。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6.90%、19.24%和16.12%,毛利率呈下降態勢。公司毛利率變動主要系受光伏市場波動影響,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太陽能電池片價格與硅片價格變動存在差異所致,公司綜合毛利率變動趨勢與太陽能光伏行業組件生產商毛利率變動趨勢一致。
“產品價格下跌速度超過成本下跌速度成為光伏企業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上述分析師稱。在他看來,目前光伏行業過度競爭導致很多企業不盈利。
對此,浚鑫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行業平均毛利率下降也使得產能擴張速度有所放緩,市場供求關系將逐步好轉,但由于光伏市場供求關系、國外補貼政策、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都將影響到行業及發行人毛利率水平,公司仍存在毛利率及單位產品毛利下降并導致盈利水平下滑的風險。
在毛利率下降同時,浚鑫科技應收賬款卻在逐年增加。數據顯示,報告期各期末,浚鑫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2821.29萬元、20843.53萬元和84797.75萬元,應收賬款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29%、7.78%和29.65%。
對于2011年末應收賬款余額較2010年末增長63954.22萬元,浚鑫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稱,主要系隨著行業需求增速放緩,太陽能光伏行業各產業鏈都普遍延長了授信期,公司為了擴大銷售額,也適當延長了部分優質客戶付款信用期,而對于2011年新開拓客戶,其信用期主要參照當前市場情況制定。
資產負債率走高隱藏債務風險
由于太陽能光伏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生產規模擴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浚鑫科技自有資本規模相對較小,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銀行借款和經營性負債滿足公司發展的資金缺口。正因如此,在浚鑫科技規模不斷壯大同時,負債規模也逐年增大。
報告期各期末,浚鑫科技負債總額分別為41332.92萬元、105525.78萬元和175597.95萬元。公司流動負債占比較高,報告期內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比重均為85%以上。同時,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32.15%、49.53%和57.10%,逐年走高,流動比率分別為2.03、1.29和1.16,速動比率分別為1.55、1.01和1.05,雖然浚鑫科技稱當前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處于合理水平,但報告期公司銀行借款等負債金額較高、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呈下降趨勢,公司存在短期償債風險。
浚鑫科技資產負債率走高并非偶然,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不難看出,在高負債壓力下能否實現成功突圍成為諸多光伏企業目前面臨最大問題,這也成為浚鑫科技IPO能否闖關成功關鍵因素之一。
記者根據招股說明書提供的聯系方式致電浚鑫科技,試圖做進一步采訪,并按工作人員要求將采訪提綱發到指定郵箱,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記者在查閱招股說明書后發現,浚鑫科技面臨營收增速減緩、客戶集中、負債高企和應收賬款增加等諸多問題,IPO之路可謂阻力重重。未來,能否在行業發展逆境中突出重圍,實現可持續盈利目標或將成為浚鑫科技面臨的最大挑戰。
產業前景黯淡盈利前途未卜
作為一家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光伏發電系統生產企業,浚鑫科技在光伏行業整體不景氣大背景下進軍資本市場,而此前,已有皇明太陽能、輝煌太陽能、恒基光伏等多家光伏企業IPO擱淺。
曾經借行業大勢快速成長的浚鑫科技如今也面臨著發展困境。盡管浚鑫科技稱通過持續加大太陽能光伏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產能及市場開拓等多種方式提升了公司的運營能力和業績水平,但2009年-2011年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24542.28萬元、267944.96萬元和285955.87萬元,2011年營業收入增長率6.72%較2010年的115.14%驟然下降。
在營業收入增速驟降背后,浚鑫科技產品價格也有所下降。數據顯示,2009年-2011年報告期內,浚鑫科技太陽能電池片的價格由2009年的10.34元/W下降到2011年的5.32元/W,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由2009年的15.35元/W下降到2011年的8.64元/W。短期來看,若浚鑫科技無法及時增加銷售數量,銷售價格下降將會對其銷售收入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一位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從長期來看,光伏產業發展處于初始階段;短期來看,因為整個產業技術壁壘相對較低,各路資本容易進入,市場火的時候,各家企業紛紛擴張產能。“正好趕上這一輪經濟危機,銀行信貸和政府補貼都出現下調,市場供過于求,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短期難以看到價格反彈跡象”,該分析師稱。而此前,國內一家大型光伏企業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企業目前并無太過長遠的發展規劃,在困境中生存下來是首要任務。
毛利率持續下降應收賬款逐年增加
浚鑫科技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增速大幅放緩同時,也面臨著毛利率下降的壓力。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6.90%、19.24%和16.12%,毛利率呈下降態勢。公司毛利率變動主要系受光伏市場波動影響,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太陽能電池片價格與硅片價格變動存在差異所致,公司綜合毛利率變動趨勢與太陽能光伏行業組件生產商毛利率變動趨勢一致。
“產品價格下跌速度超過成本下跌速度成為光伏企業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上述分析師稱。在他看來,目前光伏行業過度競爭導致很多企業不盈利。
對此,浚鑫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行業平均毛利率下降也使得產能擴張速度有所放緩,市場供求關系將逐步好轉,但由于光伏市場供求關系、國外補貼政策、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都將影響到行業及發行人毛利率水平,公司仍存在毛利率及單位產品毛利下降并導致盈利水平下滑的風險。
在毛利率下降同時,浚鑫科技應收賬款卻在逐年增加。數據顯示,報告期各期末,浚鑫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2821.29萬元、20843.53萬元和84797.75萬元,應收賬款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29%、7.78%和29.65%。
對于2011年末應收賬款余額較2010年末增長63954.22萬元,浚鑫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稱,主要系隨著行業需求增速放緩,太陽能光伏行業各產業鏈都普遍延長了授信期,公司為了擴大銷售額,也適當延長了部分優質客戶付款信用期,而對于2011年新開拓客戶,其信用期主要參照當前市場情況制定。
資產負債率走高隱藏債務風險
由于太陽能光伏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生產規模擴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浚鑫科技自有資本規模相對較小,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銀行借款和經營性負債滿足公司發展的資金缺口。正因如此,在浚鑫科技規模不斷壯大同時,負債規模也逐年增大。
報告期各期末,浚鑫科技負債總額分別為41332.92萬元、105525.78萬元和175597.95萬元。公司流動負債占比較高,報告期內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比重均為85%以上。同時,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32.15%、49.53%和57.10%,逐年走高,流動比率分別為2.03、1.29和1.16,速動比率分別為1.55、1.01和1.05,雖然浚鑫科技稱當前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處于合理水平,但報告期公司銀行借款等負債金額較高、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呈下降趨勢,公司存在短期償債風險。
浚鑫科技資產負債率走高并非偶然,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不難看出,在高負債壓力下能否實現成功突圍成為諸多光伏企業目前面臨最大問題,這也成為浚鑫科技IPO能否闖關成功關鍵因素之一。
記者根據招股說明書提供的聯系方式致電浚鑫科技,試圖做進一步采訪,并按工作人員要求將采訪提綱發到指定郵箱,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