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的股票平台,合法配资平台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五)《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2007-06-05 發改委ne21.com29160
 

<bdo id="q3zfd"></bdo>
    <style id="q3zfd"><optgroup id="q3zfd"></optgroup></style>
  • <pre id="q3zfd"><label id="q3zfd"><th id="q3zfd"></th></label></pre>

        第三部分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將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履行《氣候公約》相應的國際義務,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一、指導思想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保障經濟發展為核心,以節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為重點,以科學技術進步為支撐,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的貢獻。

        二、原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要堅持以下原則:

        ──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這既是國際社會達成的重要共識,也是各締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選擇。中國政府早在1994年就制定和發布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并于1996年首次將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戰略目標,2003年中國政府又制定了《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中國將繼續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 遵循《氣候公約》規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根據這一原則,發達國家應帶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是發展中國家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發展中國家履行公約義務的程度取決于發達國家在這些基本的承諾方面能否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

        ── 減緩與適應并重的原則。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減緩全球氣候變化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挑戰,而適應氣候變化則是一項現實、緊迫的任務。中國將繼續強化能源節約和結構優化的政策導向,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并結合生態保護重點工程以及防災、減災等重大基礎工程建設,切實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 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其他相關政策有機結合的原則。積極適應氣候變化、努力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涉及到經濟社會的許多領域,只有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其他相關政策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這些政策更加有效。中國將繼續把節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等政策措施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統籌考慮、協調推進。

        ── 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的原則??萍歼M步和科技創新是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中國將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中的先導性和基礎性作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節能新技術,促進碳吸收技術和各種適應性技術的發展,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引進步伐,為應對氣候變化、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積極參與、廣泛合作的原則。全球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盡管各國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和應對手段尚有不同看法,但通過合作和對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是基本共識。中國將積極參與《氣候公約》談判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相關活動,進一步加強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推進在清潔發展機制、技術轉讓等方面的合作,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三、目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深圳市凌科電氣有限公司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