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主要匯報了973計劃課題六(規?;?a href="http://sxhjkj.com.cn/news/search.php?kw=太陽能" target="_blank">
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環境適應性)的研究進展與成果。課題分別對太陽能資源、氣候環境、水資源、儲熱熔鹽材料進行研究分析。課題完成了太陽能熱發電站能值分析報告;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全國CSP輻射、水資源、生態、地表及地質資源等的特征數據庫,選址軟件開發;建立槽式聚光鏡場風環境數值分析模型,分析鏡場效率和應力變化;建立了沙漠CSP空冷數值分析模型,研究光熱電站變工況運行技術;提出高溫熔融鹽環境影響及再生機理研究方法;建立CSP聚光場土地遮陽率對戈壁沙漠生態環境影響實驗測試臺。課題下一步任務:1)距973項目完成僅1年,在完成課題前提下,研究更多地向應用靠攏。2)在現有研究基礎上,以聯盟名義,公布CSP電站建設熱區的太陽能輻射數據。3)將本課題研究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特征數據的選址軟件分為普及版和科研版,以聯盟名義公布普及版。4)以聯盟名義,加快CSP電站前期預可研、可研、初步設計深度標準的編制;在三個設計階段除正常設計內容外,要求進行各專題報告的編制,包括:
A、不同形式的CSP電站設計計算及方案確定原則(預可研);
B、大規模聚光鏡場抗風環境分析和抗風優化措施(可研或初設);
C、地面風對鏡場效率和發電量的影響分析(可研);
D、有蓄熱的CSP電站空冷方案及節水專題報告(初設);
E、蓄熱、儲熱介質的再生、回收及事故處理方案(初設);
F、鏡場遮擋對土壤、農作物的影響及栽培建議(初設,如需要);等等。
(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