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莉萍: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環保與資源節約專家庫專家。 長期從事能源及電力技術經濟領域研究工作,尤其在能源與電力行業經濟政策、電力行業發展規劃.
《亮報》:節能減排是當下的一個焦點問題,電網作為能源電力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節能減排起到了什么作用?
蔣莉萍:調整能源結構,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我國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已經提出,力爭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5%。
要實現這一目標,電網必須足夠堅強和智能。
舉例來說,德國在其能源轉型發展戰略中提出,到2050年80%以上的電力消費將來自可再生能源,而其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資源分布,呈現南部以太陽能為主、北部以風能為主的特點。因此,為了實現其能源轉型目標,同時保障電力的正常供應,德國提出必須要加強南北電網通道的建設,并制定了明確的發展方案,以期實現各地區多能互補。
我國能源資源逆向分布,這使得電網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和突出。電網是清潔能源輸送平臺,利用特高壓等先進輸電技術,可以促進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圍內的消納。從這個角度說,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加快跨區電網通道建設,有利于推動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電網在節能減排方面還有不少綜合效益,例如,實施節能調度,可以降低發電側的燃料消耗。再例如,降低網損可以提高電能質量,也可以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經濟性。
《亮報》: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經濟性意味著電網的這些舉措對其上下游都有一定影響,這種影響是怎么傳導的?
蔣莉萍:電網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決心和舉措,會促進上游的電網設備制造企業生產符合節能減排需求的產品。例如,變壓器是電力輸送的關鍵設備,也是耗能大戶。而在電網企業提高自身節能減排成效的目標要求下,相關設備制造企業就必須通過使用高性能材料或改進技術工藝,努力提高變壓器能效水平。
對于用戶側來說,智能電網可以實現用電信息可視化,這可能會對客戶的用電行為產生影響。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分析表明,至少有10%的用電客戶在看到自己的用電信息后會主動調整用電行為,以達到更節能的效果。
電網服務的用電客戶群體十分龐大,如果其中的10%做到自覺節能,產生的節能減排效益就不小。更何況,這10%的人還會帶動更多的人共同節能,包括電器產品生產商。為了滿足客戶節能減排的需求,他們必須為生產能效水平高的產品而努力。
從更大范圍來看,在一些可再生能源發展較好的國家,電網在整個電力市場中發揮著節能減排的輻射效應,例如,通過向客戶呈現不同種類可再生能源在峰谷期的不同電價,引導客戶合理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所以我認為,在節能減排方面,電網不僅在一些具體事項上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資源優化配置的平臺,對上下游的節能減排都可以產生輻射影響。
《亮報》:在社會綠色轉型的背景下,電網可以怎樣更好地發揮平臺作用,促進能源結構綠色轉型?
蔣莉萍:未來能源供應及消費格局將呈現顯著的以電為中心的特點。電網特別是智能電網這個平臺,為我們未來節能低碳的綠色生活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參與者越來越多,影響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正因如此,進入這個平臺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必須嚴格和細化,因為電力系統是一個以光速實現瞬時平衡的系統。
這就好比我們的高速路對于車輛上路是有嚴格要求的,并不是所有的車都符合條件。
要強調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的制定與遵循。電網發揮平臺作用,提出可遵循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能夠為更多的人提供參與和發揮的空間,例如可以形成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等。
更重要的是,必須加強規劃、建設方面的協調,并加強宣傳。當前一些地區存在風電棄風現象,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因為人們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特點和行業管理機制不了解。大家已經習慣了在家里一摁開關,燈就可以亮了,所以會質疑,我這里的風電項目建好了,難道不是直接接入電網就行了?但風電并網和消納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接入電網的事情,還涉及許多方面,主要包括規劃建設協調的問題,如變動性電源(風電、太陽能等)與常規電源之間的協調、通道建設等。因此,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中,在風電等電源項目建設的前期,應該有電網企業介入,這樣能更好地進行規劃建設,提高項目的經濟性,從而更好地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實現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