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的股票平台,合法配资平台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MIT通過“熱光伏發電”實現3.2%的轉換效率,理論上可達到80%

   2014-01-23 日經BP社16010
核心提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日前宣布,開發出了將太陽能轉換成電力的新方法(英文發布資料、論文)。這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日前宣布,開發出了將太陽能轉換成電力的新方法(英文發布資料、論文)。這是一種叫作熱光伏(thermophotovoltaic:TPV)發電的技術。

TPV發電的設想是,將可見光等來自太陽的電磁波全部轉換成熱量,然后經由叫作“發射極”(Emitter)的固體元件將這些熱量轉換成特定波長的光,最后利用普通的太陽能電池接收這些光并轉換成電力。作為提高太陽能電池發電效率的技術,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只將紫外線和紅外線轉換成可見光的波長轉換技術,TPV可說是其中的一種,不過TPV不同于其他技術的是,也對可見光進行波長轉換。

現有的太陽能電池只能將支持太陽能電池帶隙的特定波長附近的光能轉換成電力。而TPV發電有望利用幾乎所有的太陽光能,因此“在理想情況下,可實現80%以上的轉換效率”(MIT)。

TPV發電的構想在10多年以前就有了,全球的相關研究機構都在進行研究。不過MIT稱,“此前轉換效率最高也只有1%左右”,而該校此次開發的新方法實現了3.2%的轉換效率,是以往三倍多,找到了提高轉換效率的途徑,“通過技術改進,有望實現20%的轉換效率”。

此前效率無法提高的原因在于,很難從處于熱狀態的電磁波中只獲得特定波長的輻射。以前一直嘗試采用部分稀土元素、特殊量子阱和光子晶體等構成發射極。

此次,MIT作為發射極使用了雙層結構的材料,由多層碳納米管(CNT)與采用Si/SiO2的一維光子晶體構成。多層CNT可高效率吸收光線和紅外線。光子晶體起到的作用是通過特定波長釋放CNT吸收的能量。

MIT試制的TPV發電用發射極的尺寸為1cm見方。按照750倍聚光鏡的效果照射模擬太陽光,將發射極加熱至962℃后,獲得了3.2%的轉換效率。

MIT預測,發射極的面積越大熱損失就越小,轉換效率也會提高。因此,MIT將在不久的將來制作10cm見方的發射極并驗證其性能。(記者:野澤 哲生,《日經電子》)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深圳市凌科電氣有限公司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