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30日-10月31日,“光伏電站發電能力研討會”在西安市曲江國際飯店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來自政府、行業協會、光伏制造企業、發電企業、電站投資商、EPC廠商、認證機構、設計院、機構投資者、專家學者等二百一十余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大部分會議參與者會后表達了對本次研討會舉辦的贊許,國內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中電投集團及黃河上游水電、黃河水電產業、中電投西安太陽能的高層領導全程參與了此次會議,對會議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光伏電站投資將進入“2.0時代”,即從過于關注設備造價到關注發電量、關注度電成本。中國光伏發電市場自2013年實施標桿電價以來得到快速發展,除了五大電力集團,光伏制造企業、其他投資主體紛紛涌入,越來越多的電站投資者希望長期持有電站,電站長期可靠的發電量備受關注,發電量也是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光伏電站投資的重要考量因素。
本次研討會被業界戲稱為“國內光伏界有史以來不同技術路線之間最集中的一次激辯”,與其他商業性論壇不同,本次研討會討論氛圍很濃,氣氛活躍而開放。研討會參會者包括主要光伏制造企業的技術負責人、國內頂級專家學者,晶硅與薄膜、單晶與多晶、組串式與集中式,不同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深入探討影響光伏電站發電量的因素,令人稱道。
單晶發電量優勢在此次研討會上得到眾多企業和專家支持,例如: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正新從機理和試驗數據上論證了HIT單晶電池發電量的優勢;杭州賽昂總經理吳廷斌論述了Silevo獨特的Triex電池低溫系數的特性和發電量優勢;晶澳產品技術部高級經理王夢松從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全面論證了單晶電池發電量優勢,指出單晶組件具有更好的弱光發電性能,更優的功率溫度系數及額定電池工作溫度表現,相對較優的耐候性能;浙江大學余學功教授從材料學角度剖析了單晶發電量優勢的原因,并引用了浙江大學單多晶發電量對比試驗的數據;隆基股份研發總監鄧良平引用了隆基實驗平臺數據及國內多個光伏電站對比數據,探究了單晶發電優勢的原理。盡管各企業、專家得出單晶比多晶每瓦多發電的范圍不一,但基本方向一致。
航禹執行董事劉楊認為,光伏電站設備選型的根本在于降低度電成本,在10KW規模的分布式屋頂,單晶度電成本比多晶度電成本低6分錢。
通過本次研討會也應該看到,由于光伏業界之前過于關注自身產品環節的性能,對于光伏電站發電量機理性的認知還不夠。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是良好的開端,將掀起光伏電站發電量研究和測試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