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能源網消息:近日,吉林省政協提案委發布《關于逐步轉變吉林省能源發展戰略的建議(82號)》,提案指出:
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吉林省的能源消費總量逐年增加,遠遠超過了能源生產的增長速度;同時,由于環境的不斷惡化,國家對節能和減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不斷增加而供給相對不足和節能減排要求就形成了對吉林省能源消費的雙重壓力,因此,應逐步轉變吉林省能源發展戰略,以滿足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一、吉林省能源產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
(一)產業結構和氣候條件導致對化石能源過度依賴
重化工業在吉林省產業結構中占很大比重,這些行業普遍要求較高的能耗,導致吉林省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存度較高。多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工業消耗的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耗總量的70%左右,以煤炭為例,僅電力、冶金和建材三大行業就消耗了近70%的煤炭。從萬元GDP能耗指標看,2012年吉林省萬元GDP消耗0.84噸標準煤,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另外,吉林省冬季較長,供暖期有近半年時間,而目前冬季供暖仍以煤炭為主,因此每年消耗上千萬噸煤炭。從能源消費結構看,2012年全省消費的能源總量為9028.3萬噸標準煤,其中原煤占77.3%,原油占15.9%,天然氣占3.4%,水電占1.7%。歷年來吉林省煤炭的消費始終占能源總量的70%以上,而天然氣、水電的相對清潔環保和可再生的能源比重非常低,水電比重還略有下降,這種能源消費結構造成了環境保護的巨大壓力。
(二)產量低消費量高,能源缺口較大
2012年,吉林省能源生產總量為5710.8萬噸標準煤,而能源消費總量卻高達9028.3萬噸標準煤,也就是說吉林省消耗的能源有近40%依靠外部供給。實際上,除原油之外,吉林省的其它能源產量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能源消耗水平卻逐年大幅上升,導致吉林省的能源缺口越來越大。隨著對域外能源依賴度的提高,能源價格的升降變化對吉林省經濟運營成本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隨之產生的風險也逐漸加大。
(三)新能源資源條件較好,但開發利用落后
吉林省風能儲量9300萬千瓦以上,有效蘊藏量6920億千瓦時/年,在全國居中上游水平;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折合成標準煤每年可達2400萬噸,是生物質直燃發電和非糧乙醇開發的基礎原料;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年輻射量為5051兆焦/年,光伏發電前景廣闊;油母頁巖儲量844.5億噸,占全國資源總量的81%,有可能商業開發。可以說,吉林省具有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資源優勢和潛力,但目前僅風電開發利用具備一定規模,還存在入網和存儲等技術問題,其它能源均未有效利用。
(四)節能減排壓力越來越大
為了降低能源生產與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危害,減排問題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吉林省實際的環境情況也確實是逐年惡化,由于工業污染、汽車尾氣排放和冬季供熱燃煤等原因,去年以來已多次出現霧霾天氣。未來,我國必將采取越來越嚴格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政策和措施,也一定會狠抓落實,許多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將被叫停,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強力推進,以期節能降耗,減少污染,切實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這些情況都對吉林省未來的能源發展戰略提出了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要求。
二、 吉林省逐步轉變能源發展戰略的建議
鑒于能源短缺和環保的雙重壓力,未來吉林省能源發展方式必須有所調整。首先,完全依靠增加自身能源產量已經不可能滿足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費的需求,必須有效拓展安全、可靠并且充足的外部能源供給渠道。其次,過分消費化石能源已經不符合全球能源發展趨勢和低碳經濟的要求,必須將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提到新的戰略高度。第三,為了應對能源緊缺和滿足環保要求,必須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減少污染排放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長期執行下去??傊质〉哪茉串a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既要設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性需要,也要節能環保要求。
(一)綜合提高煤炭供給能力
煤炭在吉林省能源消費中占最大比重,雖然應該想方設法減少煤炭消費,但短期內仍然很難改變現狀,因此要多途徑增加可供我省使用的煤炭,以保障經濟的穩定運行。
第一,全力抓好省內煤炭基地建設。一是抓好省內現有的大型煤炭的建設工程,穩定提高煤炭產量,二是加大省內煤炭資源勘探力度,爭取發現新的資源。第二,積極推進省外煤炭生產基地建設。全力支持吉煤集團與內蒙古通遼市、興安盟合作開發煤炭資源,力爭在蒙古國邊界地帶合作開發建設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增強吉林省煤炭供給保障能力。充分利用東北亞經濟合作平臺,參與開發蒙古國東部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煤炭資源,爭取在俄羅斯和蒙古國建設大型煤炭生產基地。第三,提高煤炭運輸能力。煤炭主要靠鐵路運輸,而鐵路運輸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吉林省煤炭外運的瓶頸。吉林省煤炭的域外輸入以內蒙古和黑龍江為主,因此應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規劃建設內蒙和黑龍江到我省的鐵路貨運專線,切實解決西部內路港與中東部地區鐵路運輸瓶頸問題。
(二)大力開發和利用新能源
把握好國家支持風電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來吉林省投資風電產業,進一步擴大風電發電規模。積極推進超高壓變電站和高壓電網的建設工程,以突破風電入網難的瓶頸,改善大規模風電并網送出條件,增強風電的穩定性,提高風電的效率和效益。
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在生物質能科學利用上有所突破,不但要繼續發展秸稈直接燃燒、熱化學轉換、沼氣等傳統生物質能利用方式,還要加快發展生物化學轉換等新技術、新途徑,開發燃料氣、生物油和生物炭、生物乙醇和甲醇燃料等新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結合小城鎮建設,大力推進吉林省農村生物質能源建設。研究適合東北地域特點的沼氣池和配套設備,積極發展高效農戶用沼氣池和牧場型沼氣發電設備,推進農村生物質能源的多元化利用,推進綠色能源示范縣和綠色能源示范鎮建設。
穩步推進氣化吉林工程,充分利用好天然氣資源。借氣化吉林的契機,多方籌措資金,建設和改造天然氣管網,爭取天然氣支干線遍布全省。民用方面,爭取實現城市居民燃氣使用的全面覆蓋,還可以嘗試用天然氣供熱,以部分替代冬季燃煤供暖。工業方面,推進現有企業氣化改造,謀劃和推進天然氣化工、天然氣調峰電站和大型儲氣庫等重大項目建設。
(三)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堅決淘汰能源領域里的落后產能。繼續整頓關閉小煤礦,加強監管,防止已關閉的小煤礦關而不停,繼續違規生產。鞏固“十一五”小火電關停成果,落實好火電“上大壓小”戰略。堅決淘汰技術差、污染重、產能低的落后小煉油企業。
重點抓好耗能大戶節能工作,支持重點企業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大力推廣和應用節能新技術、新設備。在火電領域,推廣應用高效潔凈發電技術,改造在役燃煤火電機組,提高機組運行效率,減少二氧化碳、粉塵排放;在電網建設上,采用先進輸、變、配電技術和設備,減低電網線損率。
冬季供暖方面,應規劃建立大型集中供熱企業和熱電聯產企業,以逐步替代小型供熱企業和小鍋爐。一方面利用規模優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另一方面,嚴格要求大型供熱企業必須配備除塵防污設備,以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 (省民建)
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吉林省的能源消費總量逐年增加,遠遠超過了能源生產的增長速度;同時,由于環境的不斷惡化,國家對節能和減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不斷增加而供給相對不足和節能減排要求就形成了對吉林省能源消費的雙重壓力,因此,應逐步轉變吉林省能源發展戰略,以滿足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一、吉林省能源產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
(一)產業結構和氣候條件導致對化石能源過度依賴
重化工業在吉林省產業結構中占很大比重,這些行業普遍要求較高的能耗,導致吉林省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存度較高。多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工業消耗的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耗總量的70%左右,以煤炭為例,僅電力、冶金和建材三大行業就消耗了近70%的煤炭。從萬元GDP能耗指標看,2012年吉林省萬元GDP消耗0.84噸標準煤,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另外,吉林省冬季較長,供暖期有近半年時間,而目前冬季供暖仍以煤炭為主,因此每年消耗上千萬噸煤炭。從能源消費結構看,2012年全省消費的能源總量為9028.3萬噸標準煤,其中原煤占77.3%,原油占15.9%,天然氣占3.4%,水電占1.7%。歷年來吉林省煤炭的消費始終占能源總量的70%以上,而天然氣、水電的相對清潔環保和可再生的能源比重非常低,水電比重還略有下降,這種能源消費結構造成了環境保護的巨大壓力。
(二)產量低消費量高,能源缺口較大
2012年,吉林省能源生產總量為5710.8萬噸標準煤,而能源消費總量卻高達9028.3萬噸標準煤,也就是說吉林省消耗的能源有近40%依靠外部供給。實際上,除原油之外,吉林省的其它能源產量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能源消耗水平卻逐年大幅上升,導致吉林省的能源缺口越來越大。隨著對域外能源依賴度的提高,能源價格的升降變化對吉林省經濟運營成本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隨之產生的風險也逐漸加大。
(三)新能源資源條件較好,但開發利用落后
吉林省風能儲量9300萬千瓦以上,有效蘊藏量6920億千瓦時/年,在全國居中上游水平;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折合成標準煤每年可達2400萬噸,是生物質直燃發電和非糧乙醇開發的基礎原料;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年輻射量為5051兆焦/年,光伏發電前景廣闊;油母頁巖儲量844.5億噸,占全國資源總量的81%,有可能商業開發。可以說,吉林省具有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資源優勢和潛力,但目前僅風電開發利用具備一定規模,還存在入網和存儲等技術問題,其它能源均未有效利用。
(四)節能減排壓力越來越大
為了降低能源生產與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危害,減排問題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吉林省實際的環境情況也確實是逐年惡化,由于工業污染、汽車尾氣排放和冬季供熱燃煤等原因,去年以來已多次出現霧霾天氣。未來,我國必將采取越來越嚴格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政策和措施,也一定會狠抓落實,許多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將被叫停,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強力推進,以期節能降耗,減少污染,切實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這些情況都對吉林省未來的能源發展戰略提出了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要求。
二、 吉林省逐步轉變能源發展戰略的建議
鑒于能源短缺和環保的雙重壓力,未來吉林省能源發展方式必須有所調整。首先,完全依靠增加自身能源產量已經不可能滿足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費的需求,必須有效拓展安全、可靠并且充足的外部能源供給渠道。其次,過分消費化石能源已經不符合全球能源發展趨勢和低碳經濟的要求,必須將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提到新的戰略高度。第三,為了應對能源緊缺和滿足環保要求,必須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減少污染排放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長期執行下去??傊质〉哪茉串a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既要設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性需要,也要節能環保要求。
(一)綜合提高煤炭供給能力
煤炭在吉林省能源消費中占最大比重,雖然應該想方設法減少煤炭消費,但短期內仍然很難改變現狀,因此要多途徑增加可供我省使用的煤炭,以保障經濟的穩定運行。
第一,全力抓好省內煤炭基地建設。一是抓好省內現有的大型煤炭的建設工程,穩定提高煤炭產量,二是加大省內煤炭資源勘探力度,爭取發現新的資源。第二,積極推進省外煤炭生產基地建設。全力支持吉煤集團與內蒙古通遼市、興安盟合作開發煤炭資源,力爭在蒙古國邊界地帶合作開發建設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增強吉林省煤炭供給保障能力。充分利用東北亞經濟合作平臺,參與開發蒙古國東部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煤炭資源,爭取在俄羅斯和蒙古國建設大型煤炭生產基地。第三,提高煤炭運輸能力。煤炭主要靠鐵路運輸,而鐵路運輸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吉林省煤炭外運的瓶頸。吉林省煤炭的域外輸入以內蒙古和黑龍江為主,因此應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規劃建設內蒙和黑龍江到我省的鐵路貨運專線,切實解決西部內路港與中東部地區鐵路運輸瓶頸問題。
(二)大力開發和利用新能源
把握好國家支持風電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來吉林省投資風電產業,進一步擴大風電發電規模。積極推進超高壓變電站和高壓電網的建設工程,以突破風電入網難的瓶頸,改善大規模風電并網送出條件,增強風電的穩定性,提高風電的效率和效益。
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在生物質能科學利用上有所突破,不但要繼續發展秸稈直接燃燒、熱化學轉換、沼氣等傳統生物質能利用方式,還要加快發展生物化學轉換等新技術、新途徑,開發燃料氣、生物油和生物炭、生物乙醇和甲醇燃料等新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結合小城鎮建設,大力推進吉林省農村生物質能源建設。研究適合東北地域特點的沼氣池和配套設備,積極發展高效農戶用沼氣池和牧場型沼氣發電設備,推進農村生物質能源的多元化利用,推進綠色能源示范縣和綠色能源示范鎮建設。
穩步推進氣化吉林工程,充分利用好天然氣資源。借氣化吉林的契機,多方籌措資金,建設和改造天然氣管網,爭取天然氣支干線遍布全省。民用方面,爭取實現城市居民燃氣使用的全面覆蓋,還可以嘗試用天然氣供熱,以部分替代冬季燃煤供暖。工業方面,推進現有企業氣化改造,謀劃和推進天然氣化工、天然氣調峰電站和大型儲氣庫等重大項目建設。
(三)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堅決淘汰能源領域里的落后產能。繼續整頓關閉小煤礦,加強監管,防止已關閉的小煤礦關而不停,繼續違規生產。鞏固“十一五”小火電關停成果,落實好火電“上大壓小”戰略。堅決淘汰技術差、污染重、產能低的落后小煉油企業。
重點抓好耗能大戶節能工作,支持重點企業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大力推廣和應用節能新技術、新設備。在火電領域,推廣應用高效潔凈發電技術,改造在役燃煤火電機組,提高機組運行效率,減少二氧化碳、粉塵排放;在電網建設上,采用先進輸、變、配電技術和設備,減低電網線損率。
冬季供暖方面,應規劃建立大型集中供熱企業和熱電聯產企業,以逐步替代小型供熱企業和小鍋爐。一方面利用規模優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另一方面,嚴格要求大型供熱企業必須配備除塵防污設備,以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 (省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