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下午,來自阿聯酋Masda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張鐵軍博士應邀來我所做題為《Nanotechnology-Enhanced Solar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的報告。報告由王志峰研究員主持。
張鐵軍博士主要就納米技術在太陽能熱利用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展開講座,并結合阿聯酋100 MW的Shams-1光熱電站講述了一下納米技術的應用。對于太陽能熱發電在沙漠地區的應用,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光強太強、嚴重缺水以及在空氣濕度較高的情況下較強的風沙會凝結在鏡面上。張鐵軍博士提出了正在研究中的一種納米尺度的用于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的鍍膜,膜上有微孔存在,當尺度小于4 nm時,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量子效應,有利于太陽能吸熱器對光的吸收。在嚴重缺水的中東地區,對發電系統的冷凝一般采用的是空冷的方式,這種方法雖然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但是也存在效率低、耗能大等問題。張鐵軍博士的研究通過改變表面的納米結構,來增強蒸發換熱,并通過在蒸發面加入納米量級的網格將冷凝方式限制為柱狀冷凝,同樣增強了換熱,延長了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的使用壽命,也同時降低了在惡劣條件下使用太陽能熱發電的成本。
我國西北地區的太陽輻照強度很好,但是同樣處于沙漠地區。張鐵軍博士所做的講座無疑對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發展有很強的引導作用。講座結束后張鐵軍博士也和與會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張鐵軍博士主要就納米技術在太陽能熱利用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展開講座,并結合阿聯酋100 MW的Shams-1光熱電站講述了一下納米技術的應用。對于太陽能熱發電在沙漠地區的應用,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光強太強、嚴重缺水以及在空氣濕度較高的情況下較強的風沙會凝結在鏡面上。張鐵軍博士提出了正在研究中的一種納米尺度的用于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的鍍膜,膜上有微孔存在,當尺度小于4 nm時,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量子效應,有利于太陽能吸熱器對光的吸收。在嚴重缺水的中東地區,對發電系統的冷凝一般采用的是空冷的方式,這種方法雖然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但是也存在效率低、耗能大等問題。張鐵軍博士的研究通過改變表面的納米結構,來增強蒸發換熱,并通過在蒸發面加入納米量級的網格將冷凝方式限制為柱狀冷凝,同樣增強了換熱,延長了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的使用壽命,也同時降低了在惡劣條件下使用太陽能熱發電的成本。
我國西北地區的太陽輻照強度很好,但是同樣處于沙漠地區。張鐵軍博士所做的講座無疑對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發展有很強的引導作用。講座結束后張鐵軍博士也和與會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