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發布,而“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最大亮點。意見指出,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同時,大力發展智慧氣象和農業遙感技術應用。
光伏農業領軍者昌盛日電負責人表示:“這是中央連續第三年將‘推進現代化農業’寫入一號文件標題,這意味著我國正著力于從根本上提升在國際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破解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我們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互聯網+現代農業’將推動綠色高效生態農業大幅發展,而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舉措。”
從國際市場來看,當前氣候智慧型農業仍處于萌芽階段,但其市場規模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達到23億歐元,預計到2020年將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長率。因此,作為農業大國,我國企業正通過引進國際氣候智慧型農業理念和先進技術,以此減少作物系統碳排放。
而近年來,昌盛日電一直致力于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并在推動綠色高效農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公司將光伏科技與設施高效農業進行融合,并有效利用農業物聯網、遠紅外加熱、光伏組件調光、霧化微噴灌溉等先進農業設施技術,從而使光伏農業大棚內的作物在產量和品質方面均顯著提高,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另一方面,為了增強農作物的適應性,該公司聯合國內外數十家科研機構研發出了可適合全國各個地區、不同光照條件和不同土壤環境的光伏農業設施建造技術,以及適合不同地區農業特性的高附加值農作物種植品種和技術。
此外,“精準扶貧”一詞再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強調,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分類扶持貧困家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等措施解決5000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
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當前農民增收缺乏新的亮點和支柱。家庭經營和工資性收入在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分別占39.4%和40.3%。但當前糧價低迷,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下跌趨勢,國家也難以繼續提高政策性收購價格,依靠增產和提價來實現增收面臨很大挑戰。
面對我國扶貧工作的巨大挑戰,昌盛日電通過其首創的“光伏造血式扶貧模式”已在全國23個省市落地。據該公司介紹,目前公司已經中標安徽3.6MW光伏扶貧項目,項目規劃選擇10個村,以村集體為單位,為每個村建設60kw的光伏電站。此外,公司還計劃為1000戶貧困戶分別建設一座裝機容量為3kw的光伏電站,總建設容量預計為3.6MW。
上述項目的收益方面,均為全額上網,基本可保障實現1元/度的電費收益。自項目建成并網之日起算,貧困戶可享受光伏賣電+政府補貼收入20年。按此測算,村集體電站年均收入為12萬元,家庭電站年均收入為3000元。即使20年期過后,居民仍然可以持續獲得賣電所得收益。
光伏農業領軍者昌盛日電負責人表示:“這是中央連續第三年將‘推進現代化農業’寫入一號文件標題,這意味著我國正著力于從根本上提升在國際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破解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我們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互聯網+現代農業’將推動綠色高效生態農業大幅發展,而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舉措。”
從國際市場來看,當前氣候智慧型農業仍處于萌芽階段,但其市場規模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達到23億歐元,預計到2020年將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長率。因此,作為農業大國,我國企業正通過引進國際氣候智慧型農業理念和先進技術,以此減少作物系統碳排放。
而近年來,昌盛日電一直致力于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并在推動綠色高效農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公司將光伏科技與設施高效農業進行融合,并有效利用農業物聯網、遠紅外加熱、光伏組件調光、霧化微噴灌溉等先進農業設施技術,從而使光伏農業大棚內的作物在產量和品質方面均顯著提高,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另一方面,為了增強農作物的適應性,該公司聯合國內外數十家科研機構研發出了可適合全國各個地區、不同光照條件和不同土壤環境的光伏農業設施建造技術,以及適合不同地區農業特性的高附加值農作物種植品種和技術。
此外,“精準扶貧”一詞再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強調,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分類扶持貧困家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等措施解決5000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
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當前農民增收缺乏新的亮點和支柱。家庭經營和工資性收入在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分別占39.4%和40.3%。但當前糧價低迷,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下跌趨勢,國家也難以繼續提高政策性收購價格,依靠增產和提價來實現增收面臨很大挑戰。
面對我國扶貧工作的巨大挑戰,昌盛日電通過其首創的“光伏造血式扶貧模式”已在全國23個省市落地。據該公司介紹,目前公司已經中標安徽3.6MW光伏扶貧項目,項目規劃選擇10個村,以村集體為單位,為每個村建設60kw的光伏電站。此外,公司還計劃為1000戶貧困戶分別建設一座裝機容量為3kw的光伏電站,總建設容量預計為3.6MW。
上述項目的收益方面,均為全額上網,基本可保障實現1元/度的電費收益。自項目建成并網之日起算,貧困戶可享受光伏賣電+政府補貼收入20年。按此測算,村集體電站年均收入為12萬元,家庭電站年均收入為3000元。即使20年期過后,居民仍然可以持續獲得賣電所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