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加快以太陽能、風能等為主的新能源發電產業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標
(一)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成熟的項目申報核準(備案),力爭2016年年底完成9個風電項目(織金縣鐵廠壩風電場、織金縣中寨風電場、納雍縣馬背梁子風電場、七星關區哈拉寨風電場、納雍縣大坪箐風電場、赫章縣雨磨山郎蕨坪風電場、威寧縣幺站風電場、威寧縣新田風電場、金沙縣巖孔風電場)和6個光伏發電項目(赫章縣刺竹30MWp光伏電站、威寧縣玉龍50MWp光伏電站、威寧縣二塘50MWp光伏電站、威寧縣海拉三棵樹70MWp光伏電站、威寧縣海拉中梁子65MWp光伏電站、威寧縣幺站10MWp光伏電站)的核準(備案)。
(二)加快推進已核準(備案)項目的建設,確保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已核準的11個風電場(威寧縣觀風海七里半風電場、威寧縣雪山徒口子風電場、威寧縣雪山法地風電場、威寧縣雪山龍街風電場、赫章縣珠雉風電場、赫章縣大山坪風電場、威寧縣小海風電場、納雍縣骔嶺北風電場、赫章縣上滿定風電場、納雍縣龍場風電場、納雍縣大濫壩風電場)和七星關區垃圾發電廠(七星關區等離子氣化垃圾項目)的建成。
(三)加快推進規劃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按照一年完成測風(測光)工作、兩年核準(備案)開工建設、三年建成投產的總體目標有序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風電裝機總規模突破400萬千瓦,光伏發電(含光伏扶貧)裝機總規模突破1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總規模突破9萬千瓦,垃圾發電裝機總規模突破10萬千瓦。
二、重點任務
各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各相關部門要緊盯目標任務,強化措施,完善機制,抓住工作重點,全力全速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
(一)全面摸清家底。各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及時組織開展新能源資源排查清理,對轄區內資源種類、資源總量,可開發量、不可開發量,已開發量、未開發量,可開發地域、禁開發地域,已開發地域、未開發地域,已納入規劃、未納入規劃等情況全面摸底、徹底排查,確保底數明、情況清。各縣(自治縣、區)要將摸底情況形成書面報告材料,經政府主要領導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后,于2016年11月10日前報市發展改革委。
(二)全面核準項目。各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及時組織清理轄區內已建成、核準(備案)在建、已獲“路條”、規劃擬建設項目的名稱、建設地點(詳細到村)、項目業主、建成時間、投資總額、建設規模、接入系統、發電量、經濟效率、環境影響等基本情況,收集項目“路條”、核準(備案)文件、規劃文本等相關資料,并經政府主要領導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后于2016年11月15日前報市發展改革委。
(三)嚴格執行協議。各縣(自治縣、區)要及時組織力量,及時清理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與企業簽訂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協議書,并核實梳理協議內容的執行情況,嚴格按照簽訂的協議落實項目建設。對還未簽約的新能源項目,各縣(自治縣、區)優先安排落實市政府已簽約配置新能源資源的業主,并報市政府同意后再與項目業主簽訂開發協議,同時,要督促項目投資業主簽訂投資承諾書,嚴格按照時間表、路線圖如期開工、建成投產。
(四)嚴格退出機制。各縣(自治縣、區)要及時組織力量,詳細了解新能源規劃、簽訂投資建設協議、項目建設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妥善處理企業、項目、群眾之間的糾紛。要及時對轄區內新能源開發建設緩慢、圈占資源而不開展前期工作、獲得核準(備案)后沒有實質性開工建設的企業進行清退。對未作為清退對象的項目業主,要與企業簽訂承諾書,嚴格落實工作進度,確保建設投產。各縣(自治縣、區)要將清理情況形成材料并經政府主要領導簽署意見后,于2016年11月20日前報市發展改革委。
(五)嚴格檢查驗收。市發展改革委要對全市新能源發電項目建設工作進行檢查驗收。自2016年至2020年,每年12月15日前,各縣(自治縣、區)要認真開展自查,并將自查報告報送市發展改革委;每年 12月30日前,市發展改革委要組織對全市新能源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并形成年度工作情況報告,于驗收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報送市政府。各縣(自治縣、區)于2016年11月20日前,將清退企業及有關情況報送市發展改革委,市發展改革委要及時歸口報送省直有關部門備案,并不再對涉及企業辦理相關新能源開發手續。
三、推進措施
(一)建立會商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能源委、市環境保護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畢節供電局等部門及各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配合,建立完善全市新能源開發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適時調度全市工作推進情況,及時向市政府報告重大情況,為新能源發電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制定方案規劃,明確時限任務。各縣(自治縣、區)要制定新能源資源清理工作方案,并于2016年11月5前報市發展改革委,要明確清理時限、工作目標和具體舉措,確保嚴格按照方案要求保質保量完成新能源資源清理相關工作任務。各縣(自治縣、區)要切實做好新能源項目清理、開發建設相關工作,認真編制和完善《“十三”五新能源發展規劃》,制定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計劃表和路線圖,分解重點任務和目標,于2016年12月底前送市發展改革委匯總后報市政府批準實施;各新能源企業對項目開發建設負直接責任,嚴格按照開發協議和項目推進計劃完成建設任務。
(三)嚴格考核問效,及時公布結果。市發展改革委要制定督查考核方案,對各縣(自治縣、區)實施的新能源項目建設相關工作進行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要向社會公布,并作為項目申報的重要依據。對工作嚴重滯后的縣(自治縣、區),對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及其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對新能源項目建設推進不力的企業,市發展改革委要制定措施,進一步限制其在我市從事新能源開發工作。
畢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0月31日
(聯系人:何淑彬;電話:8223228,郵箱:cyk3228@163.com)
(此件公開發布)
為加快以太陽能、風能等為主的新能源發電產業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標
(一)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成熟的項目申報核準(備案),力爭2016年年底完成9個風電項目(織金縣鐵廠壩風電場、織金縣中寨風電場、納雍縣馬背梁子風電場、七星關區哈拉寨風電場、納雍縣大坪箐風電場、赫章縣雨磨山郎蕨坪風電場、威寧縣幺站風電場、威寧縣新田風電場、金沙縣巖孔風電場)和6個光伏發電項目(赫章縣刺竹30MWp光伏電站、威寧縣玉龍50MWp光伏電站、威寧縣二塘50MWp光伏電站、威寧縣海拉三棵樹70MWp光伏電站、威寧縣海拉中梁子65MWp光伏電站、威寧縣幺站10MWp光伏電站)的核準(備案)。
(二)加快推進已核準(備案)項目的建設,確保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已核準的11個風電場(威寧縣觀風海七里半風電場、威寧縣雪山徒口子風電場、威寧縣雪山法地風電場、威寧縣雪山龍街風電場、赫章縣珠雉風電場、赫章縣大山坪風電場、威寧縣小海風電場、納雍縣骔嶺北風電場、赫章縣上滿定風電場、納雍縣龍場風電場、納雍縣大濫壩風電場)和七星關區垃圾發電廠(七星關區等離子氣化垃圾項目)的建成。
(三)加快推進規劃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按照一年完成測風(測光)工作、兩年核準(備案)開工建設、三年建成投產的總體目標有序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風電裝機總規模突破400萬千瓦,光伏發電(含光伏扶貧)裝機總規模突破1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總規模突破9萬千瓦,垃圾發電裝機總規模突破10萬千瓦。
二、重點任務
各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各相關部門要緊盯目標任務,強化措施,完善機制,抓住工作重點,全力全速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
(一)全面摸清家底。各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及時組織開展新能源資源排查清理,對轄區內資源種類、資源總量,可開發量、不可開發量,已開發量、未開發量,可開發地域、禁開發地域,已開發地域、未開發地域,已納入規劃、未納入規劃等情況全面摸底、徹底排查,確保底數明、情況清。各縣(自治縣、區)要將摸底情況形成書面報告材料,經政府主要領導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后,于2016年11月10日前報市發展改革委。
(二)全面核準項目。各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及時組織清理轄區內已建成、核準(備案)在建、已獲“路條”、規劃擬建設項目的名稱、建設地點(詳細到村)、項目業主、建成時間、投資總額、建設規模、接入系統、發電量、經濟效率、環境影響等基本情況,收集項目“路條”、核準(備案)文件、規劃文本等相關資料,并經政府主要領導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后于2016年11月15日前報市發展改革委。
(三)嚴格執行協議。各縣(自治縣、區)要及時組織力量,及時清理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與企業簽訂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協議書,并核實梳理協議內容的執行情況,嚴格按照簽訂的協議落實項目建設。對還未簽約的新能源項目,各縣(自治縣、區)優先安排落實市政府已簽約配置新能源資源的業主,并報市政府同意后再與項目業主簽訂開發協議,同時,要督促項目投資業主簽訂投資承諾書,嚴格按照時間表、路線圖如期開工、建成投產。
(四)嚴格退出機制。各縣(自治縣、區)要及時組織力量,詳細了解新能源規劃、簽訂投資建設協議、項目建設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妥善處理企業、項目、群眾之間的糾紛。要及時對轄區內新能源開發建設緩慢、圈占資源而不開展前期工作、獲得核準(備案)后沒有實質性開工建設的企業進行清退。對未作為清退對象的項目業主,要與企業簽訂承諾書,嚴格落實工作進度,確保建設投產。各縣(自治縣、區)要將清理情況形成材料并經政府主要領導簽署意見后,于2016年11月20日前報市發展改革委。
(五)嚴格檢查驗收。市發展改革委要對全市新能源發電項目建設工作進行檢查驗收。自2016年至2020年,每年12月15日前,各縣(自治縣、區)要認真開展自查,并將自查報告報送市發展改革委;每年 12月30日前,市發展改革委要組織對全市新能源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并形成年度工作情況報告,于驗收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報送市政府。各縣(自治縣、區)于2016年11月20日前,將清退企業及有關情況報送市發展改革委,市發展改革委要及時歸口報送省直有關部門備案,并不再對涉及企業辦理相關新能源開發手續。
三、推進措施
(一)建立會商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能源委、市環境保護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畢節供電局等部門及各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配合,建立完善全市新能源開發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適時調度全市工作推進情況,及時向市政府報告重大情況,為新能源發電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制定方案規劃,明確時限任務。各縣(自治縣、區)要制定新能源資源清理工作方案,并于2016年11月5前報市發展改革委,要明確清理時限、工作目標和具體舉措,確保嚴格按照方案要求保質保量完成新能源資源清理相關工作任務。各縣(自治縣、區)要切實做好新能源項目清理、開發建設相關工作,認真編制和完善《“十三”五新能源發展規劃》,制定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計劃表和路線圖,分解重點任務和目標,于2016年12月底前送市發展改革委匯總后報市政府批準實施;各新能源企業對項目開發建設負直接責任,嚴格按照開發協議和項目推進計劃完成建設任務。
(三)嚴格考核問效,及時公布結果。市發展改革委要制定督查考核方案,對各縣(自治縣、區)實施的新能源項目建設相關工作進行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要向社會公布,并作為項目申報的重要依據。對工作嚴重滯后的縣(自治縣、區),對縣(自治縣、區)政府(管委會)及其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對新能源項目建設推進不力的企業,市發展改革委要制定措施,進一步限制其在我市從事新能源開發工作。
畢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0月31日
(聯系人:何淑彬;電話:8223228,郵箱:cyk3228@163.com)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