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3年,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女,因为家境困窘,被丈夫卖给了他人。命运多舛,她的人生在28年后却迎来了巨大转折——她成为了尊贵的皇后。令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因为旧日的屈辱怀恨在心,反而以兄妹相称,封赏了当年的前夫。这位女子,就是戏曲《狸猫换太子》中被描绘得心狠手辣的刘太后——刘娥的真实原型。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刘娥究竟是怎样的?她为何要不计前嫌,把前夫认作兄长呢?
-1-
刘娥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平凡人家,幼年丧父母,由外祖母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十二三岁时,她便嫁给了一位手艺人——银匠龚美。夫妻二人离乡背井来到汴京谋生。因她容貌秀美,气质出众,又能击鼓助兴,于是常在酒肆当垆击鼓,吸引客人。
一次,正在街市闲逛的赵恒——当时的襄王,偶然看见刘娥,顿觉惊艳,立刻被她的美貌和才艺打动。他派人送给龚美一大笔银子,龚美因生计拮据,几乎未加思索,就将妻子转卖给了赵恒。
展开剩余72%刘娥得知此事,自然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她被送入襄王府。幸运的是,赵恒并未轻视她,反而待她温柔宠溺,每日与她琴瑟和鸣,相伴如神仙眷侣。渐渐地,刘娥也真心爱上了这位贵胄。
-2-
然而美好日子并未长久。赵恒的乳母王氏极力反对,她认为刘娥出身寒微,还曾做过人妻,不配留在襄王府。王氏甚至将此事告到宋太宗赵光义面前。宋太宗闻之勃然大怒,不仅赐婚给赵恒,还下令不得再与刘娥往来。
赵恒深爱刘娥,却无力抗旨,只能将她暂时安置在心腹张耆家中,暗中相会。就这样,二人相互守候,偷偷维系着感情,足足十五年。
这段漫长岁月中,刘娥并未沉沦,她勤奋读书,积累学识,逐渐由一个普通女子成长为见识广博、气度不凡的贤内助。
直到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虽已有郭皇后相伴,但他第一件事便是接刘娥入宫。此时她已年逾三十,虽得宠爱,却因出身和年岁受限,迟迟未被册封,入宫七年后才获“四品美人”的名号。
-3-
随着郭皇后离世,宋真宗意欲立刘娥为后。但寇准、李迪等大臣坚决反对,理由是“刘氏出身卑贱,不足为国母”。为突破阻碍,真宗与刘娥设下权宜之计:由刘娥贴身婢女李氏代为生子。果然,李氏顺利产下皇子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对外,真宗宣布这是刘娥所生,刘娥因此母凭子贵,荣登皇后之位。
李氏虽是“代母”,却未受冷落。刘娥待她如亲姐妹,生活上关怀备至,还在后来封她为宸妃。刘娥自己无依无靠,反倒想起早年将她卖掉的前夫龚美,不计前嫌,称其为兄,并请求宋真宗为其加官晋爵,使其摇身一变成为“皇后娘家人”。
-4-
宋真宗体弱多病,政务渐渐交由刘娥处理。她聪慧勤学,治理果断,很快赢得皇帝的信赖。宋真宗去世后,年幼的宋仁宗继位,刘娥顺理成章成为太后,实际掌控朝政。这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她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家更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在长达十一年的垂帘听政中,刘娥勤政爱民,推行多项利国惠民的政策,使百姓得享安宁。不同于武则天的铁血,也不似吕后的外戚专权,她从未滥杀大臣,而是竭力培养宋仁宗,使其成长为贤明的君主。
她感念李氏当年的付出,不仅封赏李氏的弟弟,还在李氏病重时尽心医治。李氏去世后,刘娥一直守护其秘密,直到自己离世,真相才由八贤王告知仁宗。仁宗得知生母另有其人,痛心不已,下诏追尊李氏为皇太后,并加封其弟以表弥补。
纵然刘娥在世时政绩卓著,但因女性掌权不合时宜,后世一些戏剧才编造出《狸猫换太子》之类的故事,将她描绘成心狠手辣的“刘太后”。然而真实的她,却是一个兼具智慧、宽厚与远见的女中豪杰。
发布于:天津市合法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