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高達53GW,大幅超出業界預期,這在為整個光伏產業帶來新期望的同時,也直接導致了各設備生產廠家的競相擴產。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隆基、中環、通威在內的各大光伏巨頭,僅在單晶方面就做出大膽的擴產計劃,預計到2018年底,中國單晶硅片產能可能超過60GW,而在2016年底,這一數據僅僅為25GW。
如此快速的產能擴張,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會否加速行業的洗牌?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認為,擴產本身并不可怕,沒有新增產能的投入,就不會有光伏產業的快速進步。只要有先進技術的支持,擴產及由此帶來的產品降價,將會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當然他也直言,2018年光伏市場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整個競爭環境將比2017年更加嚴峻。
>>>> 擴產不可怕,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
記者:從今年開始,包括隆基在內的很多設備企業都在大規模的擴產,您是否覺得設備商過于樂觀了?
鐘寶申:首先,我相信今年擴產的都是優勢產能。不管哪個廠家,過去經歷了光伏產業幾次跌宕起伏的變化,包括技術不斷地迭代,這些企業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以他們在擴產的時候通常都是投資在一些具有技術和成本優勢的產能,如果沒有這些新增產能的投入,光伏產業是不可能進步的。在投入了這些產能之后,才能使我們的發電成本進一步降低。所以,我認為投入這些產能是必要的。
記者:大幅擴產后,光伏行業是否出現重新洗牌?
鐘寶申:我認為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市場經濟自身會有調節作用,短缺了價格就高了,價格高就會吸引投資,投資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過剩。不斷有人進來,把差的淘汰掉,把優質的留下來,市場經濟最好的一個特征就是保留優勢,淘汰落后,從而推動產業進步,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任何產業如果不經歷過剩,那一定發展的不好,發展速度一定很慢,這不是我們人類社會追求的目標。商家都來競爭,我們才能得到更好的商品和服務。所以,過剩是正常的、健康的市場經濟特征。
至于2018年會不會洗牌,我覺得存在不確定性,現在還難以估量2018年光伏市場究竟會是怎樣。但是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2012年我們都認為是光伏產業的危機之年,國內國外幾個大型企業都發生了財務危機,有的甚至倒閉,但事實上,光伏行業在2012年的增長是7%,并沒衰退。所以,過去光伏行業一直是在高增長,一旦低增長了就會出現洗牌,如果平穩增長或不增長,那更會出現洗牌。2018年,我認為面臨著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整個競爭環境會比2017年更加惡劣,只是惡劣程度不確定。
>>>> 光伏成本在不斷降低
記者:您對接下來幾年光伏市場的走勢怎么看?
鐘寶申:總的來說,太陽能光伏市場,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成本,一個是接納。
先從成本角度來看,目前光伏的成本主要是投資成本,相對火電、煤炭等產業,它所需要的維護量非常少,而投資成本有兩塊,一塊是組件一塊是系統,組件的占比比較大,而組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資源(實際上就是石英礦、沙子、灰)、能源、人三部分。
其中沙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硅就是來源于沙子。對于能源, 2012-2013年時,能源的回收期大概是2.5年,而到今天,這個時間變成了9-10個月,也就是說,我安裝一個電站,所有消耗的能源,只要9-10個月就回收了,而電站的剩余使用周期是25年以上。因此能源的消耗,在總成本里的占比也越來越少。
那就只剩下第三個要素——人。人的成本才是最主要的,由人的工資帶來,而人是最活躍的因素,生產效率越來越高,雖然人的工資在不斷上漲,但是他的效率遠遠高于工資的增長,這樣他的成本量是快速下降的,人的創新能力越來越高,隨著技術的提高,人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那么從以上三個要素來看,光伏作為一個大力發展了十幾年的產業,它未來成本的大規模下降趨勢是可以繼續期待的。
我相信系統方面也是一樣的,不管是跟蹤系統還是標準化系統都在降低成本,所以總的來看投資成本是在降低的。
再從接納和應用的角度來看。我們說電網是有間歇性的,但我們用能也是有間歇性的,所以我們追求能源的穩定性本身是不合理的,我們應該追求用能曲線和發電曲線的吻合。
現在是由價格來進行調整,未來,光伏用電也會通過價格調整來達到用能和發電曲線的高度吻合,我們統計過,每個家庭70%的用電來自冷和熱,也就是取暖、洗澡、空調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價格以及智能家電、智能家居來實現的,在電價最低的時候用電,通過智能家電來合理調配,從而達到用電和發電曲線的一致。
所以,基于以上觀點,我們對太陽能的未來是很有信心的。回顧太陽能的發展,在2015年時還比較少見,只有從業者能看到,我認為再過三年,到2020年,我們普通人就可以輕易地看到太陽能的運用,而再過十年,到2028年,太陽能一定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現在的擴產,只要是有先進技術的支持,我認為都是可以推動這個產業發展的,擴產會大大量化我們對再生能源的利用。
>>>> 戶用市場潛力很大
記者:2017年戶用市場得到了井噴發展,2018年這個市場有哪些利好因素,又有哪些不確定因素?
鐘寶申:對于戶用市場,如果國家沒有政策上的限制,2018年仍然會比2017年高速增長,但到2019年,2020年也可能會出現變化。
因為2017年有很多公司和人進入到了戶用市場,而這些公司和人的效率越來越高,干的越來越好,會不斷有新人進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推動的力量越來越大,認識到這個行業的社會資源也越來越多,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戶用市場存在變壓器和容納問題,每個村變壓器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井噴發展后,這個限度將會趨近飽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進行變壓器和電網的改造,再往上裝就會有困難,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會有一些地方出現約束,慢慢會進入到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
去年行業協會對戶用的裝機統計大概是2GW,實際上并沒有一個真正準確的數字,比如有說是裝了50萬套。浙江、山東占了40%左右,河北有大概不到5萬套。今年的市場還會在繼續發展,特別是浙江有一個百萬屋頂的計劃,分到了每個市每個縣,補貼也還在持續。除了東部以外,在中部比如河南也會出現戶用的增長,西部目前發展比較緩,所以從長遠來講還是有很大空間的。
>>>> 年內隆基產能翻番
記者:2018年隆基的整個生產規劃是怎樣的?
鐘寶申:在硅片方面,2017年年初我們的產能7.5GW,年底達到了15GW,今年年底我們規劃產能28GW,根據產能建設的速度大概能推算出來,如果保證生產硅片的都銷售出去的話,年底硅片大概會在20GW左右。按產能來算,我們比去年有翻一番的能力,我們也會奔著這個目標去。
第二是電池組件。到今年6月份,我們會形成5.5GW的高效PERC產能,其中我們自有3.5GW,另有2GW是和平煤合資公司生產的,由于隆基的產能都是高效的產能,所以我們對自己的產能非常有信心。
就競爭策略來講,硅片方面,我們在品質和成本上都具備競爭力,所以對于把產品銷售出去,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的。在組件方面,由于我們都是高效產能,也相信客戶能夠接受我們的產品,總體上來講,在2018年,隆基在出貨量上會有一個比較高的增長期望。
記者:最近光伏產品在競相降價,這樣大幅的降價,會對這個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鐘寶申:降價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這個產業最終的目標是要用更低的成本,讓太陽能成為世界的主力能源。在這條路上,降價仍然會持續發生,現在還沒有降到位,這個產業的特點就是這樣,一定要降價,來驅動市場規模的擴大,在全球更多的地區讓太陽能比別的能源更便宜。
具體的降價幅度方面,隆基是一個理性的公司,降價是以不犧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隆基自身的技術進步也降低了成本,帶給下游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我們是按照這樣一種原則來采取的市場行為。
如此快速的產能擴張,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會否加速行業的洗牌?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認為,擴產本身并不可怕,沒有新增產能的投入,就不會有光伏產業的快速進步。只要有先進技術的支持,擴產及由此帶來的產品降價,將會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當然他也直言,2018年光伏市場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整個競爭環境將比2017年更加嚴峻。

>>>> 擴產不可怕,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
記者:從今年開始,包括隆基在內的很多設備企業都在大規模的擴產,您是否覺得設備商過于樂觀了?
鐘寶申:首先,我相信今年擴產的都是優勢產能。不管哪個廠家,過去經歷了光伏產業幾次跌宕起伏的變化,包括技術不斷地迭代,這些企業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以他們在擴產的時候通常都是投資在一些具有技術和成本優勢的產能,如果沒有這些新增產能的投入,光伏產業是不可能進步的。在投入了這些產能之后,才能使我們的發電成本進一步降低。所以,我認為投入這些產能是必要的。
記者:大幅擴產后,光伏行業是否出現重新洗牌?
鐘寶申:我認為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市場經濟自身會有調節作用,短缺了價格就高了,價格高就會吸引投資,投資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過剩。不斷有人進來,把差的淘汰掉,把優質的留下來,市場經濟最好的一個特征就是保留優勢,淘汰落后,從而推動產業進步,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任何產業如果不經歷過剩,那一定發展的不好,發展速度一定很慢,這不是我們人類社會追求的目標。商家都來競爭,我們才能得到更好的商品和服務。所以,過剩是正常的、健康的市場經濟特征。
至于2018年會不會洗牌,我覺得存在不確定性,現在還難以估量2018年光伏市場究竟會是怎樣。但是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2012年我們都認為是光伏產業的危機之年,國內國外幾個大型企業都發生了財務危機,有的甚至倒閉,但事實上,光伏行業在2012年的增長是7%,并沒衰退。所以,過去光伏行業一直是在高增長,一旦低增長了就會出現洗牌,如果平穩增長或不增長,那更會出現洗牌。2018年,我認為面臨著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整個競爭環境會比2017年更加惡劣,只是惡劣程度不確定。
>>>> 光伏成本在不斷降低
記者:您對接下來幾年光伏市場的走勢怎么看?
鐘寶申:總的來說,太陽能光伏市場,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成本,一個是接納。
先從成本角度來看,目前光伏的成本主要是投資成本,相對火電、煤炭等產業,它所需要的維護量非常少,而投資成本有兩塊,一塊是組件一塊是系統,組件的占比比較大,而組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資源(實際上就是石英礦、沙子、灰)、能源、人三部分。
其中沙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硅就是來源于沙子。對于能源, 2012-2013年時,能源的回收期大概是2.5年,而到今天,這個時間變成了9-10個月,也就是說,我安裝一個電站,所有消耗的能源,只要9-10個月就回收了,而電站的剩余使用周期是25年以上。因此能源的消耗,在總成本里的占比也越來越少。
那就只剩下第三個要素——人。人的成本才是最主要的,由人的工資帶來,而人是最活躍的因素,生產效率越來越高,雖然人的工資在不斷上漲,但是他的效率遠遠高于工資的增長,這樣他的成本量是快速下降的,人的創新能力越來越高,隨著技術的提高,人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那么從以上三個要素來看,光伏作為一個大力發展了十幾年的產業,它未來成本的大規模下降趨勢是可以繼續期待的。
我相信系統方面也是一樣的,不管是跟蹤系統還是標準化系統都在降低成本,所以總的來看投資成本是在降低的。
再從接納和應用的角度來看。我們說電網是有間歇性的,但我們用能也是有間歇性的,所以我們追求能源的穩定性本身是不合理的,我們應該追求用能曲線和發電曲線的吻合。
現在是由價格來進行調整,未來,光伏用電也會通過價格調整來達到用能和發電曲線的高度吻合,我們統計過,每個家庭70%的用電來自冷和熱,也就是取暖、洗澡、空調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價格以及智能家電、智能家居來實現的,在電價最低的時候用電,通過智能家電來合理調配,從而達到用電和發電曲線的一致。
所以,基于以上觀點,我們對太陽能的未來是很有信心的。回顧太陽能的發展,在2015年時還比較少見,只有從業者能看到,我認為再過三年,到2020年,我們普通人就可以輕易地看到太陽能的運用,而再過十年,到2028年,太陽能一定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現在的擴產,只要是有先進技術的支持,我認為都是可以推動這個產業發展的,擴產會大大量化我們對再生能源的利用。
>>>> 戶用市場潛力很大
記者:2017年戶用市場得到了井噴發展,2018年這個市場有哪些利好因素,又有哪些不確定因素?
鐘寶申:對于戶用市場,如果國家沒有政策上的限制,2018年仍然會比2017年高速增長,但到2019年,2020年也可能會出現變化。
因為2017年有很多公司和人進入到了戶用市場,而這些公司和人的效率越來越高,干的越來越好,會不斷有新人進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推動的力量越來越大,認識到這個行業的社會資源也越來越多,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戶用市場存在變壓器和容納問題,每個村變壓器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井噴發展后,這個限度將會趨近飽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進行變壓器和電網的改造,再往上裝就會有困難,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會有一些地方出現約束,慢慢會進入到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
去年行業協會對戶用的裝機統計大概是2GW,實際上并沒有一個真正準確的數字,比如有說是裝了50萬套。浙江、山東占了40%左右,河北有大概不到5萬套。今年的市場還會在繼續發展,特別是浙江有一個百萬屋頂的計劃,分到了每個市每個縣,補貼也還在持續。除了東部以外,在中部比如河南也會出現戶用的增長,西部目前發展比較緩,所以從長遠來講還是有很大空間的。
>>>> 年內隆基產能翻番
記者:2018年隆基的整個生產規劃是怎樣的?
鐘寶申:在硅片方面,2017年年初我們的產能7.5GW,年底達到了15GW,今年年底我們規劃產能28GW,根據產能建設的速度大概能推算出來,如果保證生產硅片的都銷售出去的話,年底硅片大概會在20GW左右。按產能來算,我們比去年有翻一番的能力,我們也會奔著這個目標去。
第二是電池組件。到今年6月份,我們會形成5.5GW的高效PERC產能,其中我們自有3.5GW,另有2GW是和平煤合資公司生產的,由于隆基的產能都是高效的產能,所以我們對自己的產能非常有信心。
就競爭策略來講,硅片方面,我們在品質和成本上都具備競爭力,所以對于把產品銷售出去,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的。在組件方面,由于我們都是高效產能,也相信客戶能夠接受我們的產品,總體上來講,在2018年,隆基在出貨量上會有一個比較高的增長期望。
記者:最近光伏產品在競相降價,這樣大幅的降價,會對這個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鐘寶申:降價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這個產業最終的目標是要用更低的成本,讓太陽能成為世界的主力能源。在這條路上,降價仍然會持續發生,現在還沒有降到位,這個產業的特點就是這樣,一定要降價,來驅動市場規模的擴大,在全球更多的地區讓太陽能比別的能源更便宜。
具體的降價幅度方面,隆基是一個理性的公司,降價是以不犧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隆基自身的技術進步也降低了成本,帶給下游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我們是按照這樣一種原則來采取的市場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