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捷佳偉創(300724.SZ)正式登陸深交所上市。該股票以16.99元/股開盤,最終收報20.39元/股,股價漲幅達44%。當天,其總成交股份數4.89萬股,單日成交額99.74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捷佳偉創曾于2015年10月16日掛牌新三板,直到2018年6月6日才終止掛牌。據悉,2016年3月,公司進入上市輔導階段;2017年4月7日,其向證監會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期間,公司一度因保薦機構國信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在2018年2月1日中止IPO申請;好在,最終于今年4月17日,公司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
捷佳偉創自稱是“一家高速發展的光伏設備及綠色能源產業專用設備制造商”。公司主要產品為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全部應用于太陽能光伏產業。公司的產品包括PECVD等六大類光伏設備和ZnO-MOCVD等光電設備。
捷佳偉創本次上市發行價格為14.16元/股,募資約11億元用于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片設備(新型半導體摻雜沉積工藝光伏設備)制造生產線建設項目、研發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國內營銷與服務網絡建設項目等方面。
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捷佳偉創營業收入與分別是3.49億元、8.31億元、12.4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是4013.68萬元、1.17億元、2.54億元。此外,2018年前三月,公司營收3.8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是7499.9萬元。
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司預計,其2018年1-6月營業收入將在7.8億元-8.07億元,較2017年1-6月增長19%-23%;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72億元-1.94億元,較2017年1-6月增長15%-29%。
然而,在“5.31光伏新政”推出、對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背景下,這家深處光伏行業的公司此時登陸A股,不免讓關注者為這只前新三板掛牌公司的A股之行“捏”一把汗。
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5.31光伏新政”)出臺。通知顯示,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規范分布式光伏發展;“今年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同時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電價和分布式度電補貼均下調0.05元。”
彼時,消息一出,引起光伏行業極大震動。來自Choice數據的光伏行業指數顯示,6月1日、4日、5日,光伏行業指數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與此同時,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股價連續下跌,陽光電源、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等光伏行業龍頭股甚至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
另一方面,6月5日,一封題為《關于企業家對三部委出臺531光伏新政的緊急訴求》的聯合簽名信傳出。該簽名信顯示,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中來股份(300393.SZ)董事長林建偉等數家上市公司在內的11位光伏行業企業家,集體呼吁放松“5.31光伏新政”。
近些天,相關光伏上市公司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情況,多少依然受到前述政策影響。7月13日,專注于生產太陽能電池膜的中來股份發布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上半年盈利5300萬元~8500萬元,下滑44.76%至65.55%。
研發光伏照明產品的珈偉股份同日稱,公司預計2018年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95.57%-82.27%,預計盈利1000萬元-4000萬元。公司坦言,受國家宏觀政策、金融“去杠桿”以及國家5.31光伏新政出臺的影響;同時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2200萬元。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捷佳偉創的相關補貼2048.31萬元,占當年總盈利額的比重略超8%。不過,從具體業務情況來看,按照行業周期推算,5.31光伏新政或將對捷佳偉創未來的營收產生影響。
恒泰證券最新研報認為,盡管現階段太陽能光伏行業逐漸步入平穩健康發展階段,但若未來光伏制造成本及系統成本下降的幅度慢于補貼下降的幅度,“將對我國的光伏行業的市場需求和行業景氣度產生較大不利影響,進而可能使得公司境內新簽訂單及經營業務出現大幅下降的風險”。
捷佳偉創招股書顯示,未來1-2年,公司將繼續鞏固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將適時把握光伏行業整合和技術升級的趨勢,持續進行研發和創新,從而有利于公司創造和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值得關注的是,捷佳偉創曾于2015年10月16日掛牌新三板,直到2018年6月6日才終止掛牌。據悉,2016年3月,公司進入上市輔導階段;2017年4月7日,其向證監會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期間,公司一度因保薦機構國信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在2018年2月1日中止IPO申請;好在,最終于今年4月17日,公司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
捷佳偉創自稱是“一家高速發展的光伏設備及綠色能源產業專用設備制造商”。公司主要產品為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全部應用于太陽能光伏產業。公司的產品包括PECVD等六大類光伏設備和ZnO-MOCVD等光電設備。
捷佳偉創本次上市發行價格為14.16元/股,募資約11億元用于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片設備(新型半導體摻雜沉積工藝光伏設備)制造生產線建設項目、研發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國內營銷與服務網絡建設項目等方面。
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捷佳偉創營業收入與分別是3.49億元、8.31億元、12.4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是4013.68萬元、1.17億元、2.54億元。此外,2018年前三月,公司營收3.8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是7499.9萬元。
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司預計,其2018年1-6月營業收入將在7.8億元-8.07億元,較2017年1-6月增長19%-23%;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72億元-1.94億元,較2017年1-6月增長15%-29%。
然而,在“5.31光伏新政”推出、對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背景下,這家深處光伏行業的公司此時登陸A股,不免讓關注者為這只前新三板掛牌公司的A股之行“捏”一把汗。
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5.31光伏新政”)出臺。通知顯示,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規范分布式光伏發展;“今年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同時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電價和分布式度電補貼均下調0.05元。”
彼時,消息一出,引起光伏行業極大震動。來自Choice數據的光伏行業指數顯示,6月1日、4日、5日,光伏行業指數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與此同時,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股價連續下跌,陽光電源、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等光伏行業龍頭股甚至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
另一方面,6月5日,一封題為《關于企業家對三部委出臺531光伏新政的緊急訴求》的聯合簽名信傳出。該簽名信顯示,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中來股份(300393.SZ)董事長林建偉等數家上市公司在內的11位光伏行業企業家,集體呼吁放松“5.31光伏新政”。
近些天,相關光伏上市公司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情況,多少依然受到前述政策影響。7月13日,專注于生產太陽能電池膜的中來股份發布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上半年盈利5300萬元~8500萬元,下滑44.76%至65.55%。
研發光伏照明產品的珈偉股份同日稱,公司預計2018年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95.57%-82.27%,預計盈利1000萬元-4000萬元。公司坦言,受國家宏觀政策、金融“去杠桿”以及國家5.31光伏新政出臺的影響;同時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2200萬元。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捷佳偉創的相關補貼2048.31萬元,占當年總盈利額的比重略超8%。不過,從具體業務情況來看,按照行業周期推算,5.31光伏新政或將對捷佳偉創未來的營收產生影響。
恒泰證券最新研報認為,盡管現階段太陽能光伏行業逐漸步入平穩健康發展階段,但若未來光伏制造成本及系統成本下降的幅度慢于補貼下降的幅度,“將對我國的光伏行業的市場需求和行業景氣度產生較大不利影響,進而可能使得公司境內新簽訂單及經營業務出現大幅下降的風險”。
捷佳偉創招股書顯示,未來1-2年,公司將繼續鞏固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將適時把握光伏行業整合和技術升級的趨勢,持續進行研發和創新,從而有利于公司創造和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