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對于光伏產業鏈的影響早已顯現,目前正在向上游傳導。4月8日,隆基股份提前公布了硅片價格,價格繼續下探,一方面為單晶硅品擴產速度快,另一面不容忽視的原因為,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光伏產品的需求逐漸疲軟。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表示:“整體看,今年是光伏企業比較艱難的一年,一方面,海外市場不達預期,另一方面,國內擴產的產能基本上今年都會釋放出來,壓力會非常大。因此我們也期待國內的光伏市場能夠盡快恢復疫情之前的水平,可以消化一部分產能。但是競價要到6月15日才會上報,整體指標要到7月釋放出來,所以市場壓力我相信是會非常大,也是希望企業能度過這個難關。”
隆基股份帶頭降價
4月8日,隆基股份發布單晶硅片價格公示,相較于隆基股份3月25日公布的價格,單晶硅片P型M6 180μm厚度(166/223mm)由3.41元降為3.26元,而單晶硅片P型158.75/223mm 180μm厚度由3.32元降為3.17元,兩種類型硅片均降價0.15元。
更為重要的一個信號是,取消了M2硅片的報價。同時,此次發布價格公示的時間點相較于往月的月底公示,早了20天。
彭澎告訴記者,光伏企業的復工還是比較及時的,產品的積壓目前應該逐步顯現出來,因為光伏行業各個環節也開始降價,隆基帶頭將產品價格進行了下調,并且在未達到調價的時間節點就進行了提前調價,隆基的庫存壓力也是會比較大的,其他企業的情況也比較類似,因為國內疫情的原因,也導致國內的需求疲軟一些。
“隨著中國疫情的放緩,中國光伏企業的生產在3月基本已恢復。但短期需求的下滑尤其是仍在蔓延的疫情對全球需求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已經恢復生產的光伏產業鏈面臨很大的壓力。產業鏈價格的下滑是因為需求端已經出現放緩,并且傳導到上游產生了一定的庫存壓力。”彭博新能源財經光伏分析師江亞俐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記者了解,從2018年531過后,光伏組件等制造端產品價格急劇下滑后,光伏企業紛紛將目光看向海外,2019年,在平價上網的政策調整期,國內光伏市場有所下滑,海外光伏市場則保持強勁增長,成為中國光伏企業保持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根據IHS Markit 2019第四季度預測的數據,全球光伏市場將從2018年的個位數增長反彈至2019年的25%,超過125GW的光伏裝機量。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雙反”以來首次超過200億美元。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均超過2018年,創歷史新高,其中,組件出口量約66.6GW,出口額173.1億美元,占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的83.3%,同比增長2.7個百分點。主要龍頭企業出口占比均在70-80%左右,有的甚至超過90%。
隆基股份此前發布的業績快報表示,預計2019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8.17億元到51.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4.73億元到 27.73億元,同比增加105.5%到118.3%。“公司緊抓行業發展趨勢,產品結構調整和產能升級,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加快推進產能擴張速度。2019 年,公司主要產品單晶硅片和單晶組件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單晶組件海外銷售收入和比例大幅提升,組件產品銷售區域進一步擴大,生產成本持續降低,毛利率同比增加。 ”隆基股份解釋。
作為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JKS)2019年全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9.695億元,較2018年上漲122.5%;財報顯示,晶科能源2019年太陽能組件總出貨量達到14.3GW,較2018年增長25.6%,創行業年度出貨歷史新高,也是晶科能源連續第四年奪得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
組件貢獻9成以上收入的晶澳科技最近發布的財報顯示,受益于公司繼續深耕海外市場,海外電池組件出貨量進一步增長,其2019年實現營收為211.55億元,較上年度同比增長7.67%。
“根據PV Infolink的統計,2019年公司組件出貨量蟬聯全球第二名。報告期內,公司組件出貨量10.26GW,同比增長27.26%。其中,海外組件出貨量7.55GW,同比增長55.35%, 海外組件出貨占比73.61%,較上一報告期提升13.31%,組件出口額170.36億美元。”晶澳科技在財報中表示。
國內外市場變化
不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海外市場開始發生變化。而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各家光伏企業對于海外市場對于企業造成的影響這一敏感問題也不愿再多談及。
4月初,海外業務在整個業務比重中已超過六成的協鑫集成相關負責人則比較樂觀,他告訴記者,傳統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包括歐洲、美國、日本等,現在美國疫情嚴重地區并不是裝機量較大的區域,所以影響不太大,海外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歐洲,特別是南歐西班牙等國,影響時間將推遲裝機3-4月,需求仍旺盛,對于今年海外的裝機影響在20GW左右,總體來說,一帶一路市場新興市場受疫情影響不大,并且金融環境寬松利好發電等基礎設施投融資,基建也將是各國疫情后恢復經濟的主要手段。
江亞俐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為止,海外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強制管控措施并沒有完全影響到已開工光伏項目的建設,雖然疫情對項目進程有造成一些例如工人短缺、設備到貨延遲等的阻礙,組件的出貨仍大體上在繼續。但疫情很大程度影響了新的項目計劃,新項目和項目招標大面積延遲,目前有近一半的2020風光項目招標時間延后,同時一些已完成招標的項目截止并網時間也得以延長,造成了新的組件訂單暫緩,由此帶來短期全球需求的下滑。
彭澎也分析,光伏組件的出口肯定壓力是非常大的,全球光伏的主要市場,如歐洲、美國、日本及印度都是此次疫情非常嚴重的地區。海外這些項目的開發都會處于停滯的狀態,因此對今年整體海外市場增長的預期要比此前下降15%-20%。
目前國內市場開始啟動,復工企業持續增多,疫情期間,諸多光伏企業仍發布產能擴產計劃。與此同時,4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I-III類資源區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35元(含稅,下同)、0.4元、0.49元,這也是中國最后一年光伏補貼政策。
中金研報表示,國內市場啟動和政策發布雖然會帶動短期情緒回升,但海外需求的惡化會帶來震蕩,預計需等到海外疫情人數出現拐點才會出現持續行情。
“疫情是一個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光伏企業在這一點上沒有辦法發揮多大的主觀能動性,唯有積極關注疫情的發展,并根據疫情及時調整公司策略來保證企業可以最大程度平穩度過這次危機。但是拋開疫情,光伏產業有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壓力,因此無論是否有疫情,企業近幾年都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好自己的定位,從產品效率成本或者服務上提升企業實力,或其他戰略決策。”江亞俐分析。
晶澳科技方面表示,“2020年初,新冠疫情對中國眾多行業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對于光伏行業而言,在制造端,本次疫情直接導致了復工延遲及用工緊缺問題,再加上受本次疫情帶來的物流不暢、原輔料及設備供應延遲等問題拖累,行業產能利用率有所下滑; 在應用端,本次疫情直接導致部分光伏發電項目無法按期并網,而本次疫情導致的全國用電負荷下降則間接導致了棄光限電比例的上升。自2月底以來,新冠疫情在國內逐步得到控制,但在美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海外國家有惡化的趨勢。 當前海外市場需求占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的約四分之三,如果本次疫情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發酵,將削弱全球光伏市場增長預期。”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表示:“整體看,今年是光伏企業比較艱難的一年,一方面,海外市場不達預期,另一方面,國內擴產的產能基本上今年都會釋放出來,壓力會非常大。因此我們也期待國內的光伏市場能夠盡快恢復疫情之前的水平,可以消化一部分產能。但是競價要到6月15日才會上報,整體指標要到7月釋放出來,所以市場壓力我相信是會非常大,也是希望企業能度過這個難關。”
隆基股份帶頭降價
4月8日,隆基股份發布單晶硅片價格公示,相較于隆基股份3月25日公布的價格,單晶硅片P型M6 180μm厚度(166/223mm)由3.41元降為3.26元,而單晶硅片P型158.75/223mm 180μm厚度由3.32元降為3.17元,兩種類型硅片均降價0.15元。
更為重要的一個信號是,取消了M2硅片的報價。同時,此次發布價格公示的時間點相較于往月的月底公示,早了20天。
彭澎告訴記者,光伏企業的復工還是比較及時的,產品的積壓目前應該逐步顯現出來,因為光伏行業各個環節也開始降價,隆基帶頭將產品價格進行了下調,并且在未達到調價的時間節點就進行了提前調價,隆基的庫存壓力也是會比較大的,其他企業的情況也比較類似,因為國內疫情的原因,也導致國內的需求疲軟一些。
“隨著中國疫情的放緩,中國光伏企業的生產在3月基本已恢復。但短期需求的下滑尤其是仍在蔓延的疫情對全球需求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已經恢復生產的光伏產業鏈面臨很大的壓力。產業鏈價格的下滑是因為需求端已經出現放緩,并且傳導到上游產生了一定的庫存壓力。”彭博新能源財經光伏分析師江亞俐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記者了解,從2018年531過后,光伏組件等制造端產品價格急劇下滑后,光伏企業紛紛將目光看向海外,2019年,在平價上網的政策調整期,國內光伏市場有所下滑,海外光伏市場則保持強勁增長,成為中國光伏企業保持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根據IHS Markit 2019第四季度預測的數據,全球光伏市場將從2018年的個位數增長反彈至2019年的25%,超過125GW的光伏裝機量。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雙反”以來首次超過200億美元。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均超過2018年,創歷史新高,其中,組件出口量約66.6GW,出口額173.1億美元,占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的83.3%,同比增長2.7個百分點。主要龍頭企業出口占比均在70-80%左右,有的甚至超過90%。
隆基股份此前發布的業績快報表示,預計2019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8.17億元到51.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4.73億元到 27.73億元,同比增加105.5%到118.3%。“公司緊抓行業發展趨勢,產品結構調整和產能升級,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加快推進產能擴張速度。2019 年,公司主要產品單晶硅片和單晶組件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單晶組件海外銷售收入和比例大幅提升,組件產品銷售區域進一步擴大,生產成本持續降低,毛利率同比增加。 ”隆基股份解釋。
作為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JKS)2019年全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9.695億元,較2018年上漲122.5%;財報顯示,晶科能源2019年太陽能組件總出貨量達到14.3GW,較2018年增長25.6%,創行業年度出貨歷史新高,也是晶科能源連續第四年奪得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
組件貢獻9成以上收入的晶澳科技最近發布的財報顯示,受益于公司繼續深耕海外市場,海外電池組件出貨量進一步增長,其2019年實現營收為211.55億元,較上年度同比增長7.67%。
“根據PV Infolink的統計,2019年公司組件出貨量蟬聯全球第二名。報告期內,公司組件出貨量10.26GW,同比增長27.26%。其中,海外組件出貨量7.55GW,同比增長55.35%, 海外組件出貨占比73.61%,較上一報告期提升13.31%,組件出口額170.36億美元。”晶澳科技在財報中表示。
國內外市場變化
不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海外市場開始發生變化。而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各家光伏企業對于海外市場對于企業造成的影響這一敏感問題也不愿再多談及。
4月初,海外業務在整個業務比重中已超過六成的協鑫集成相關負責人則比較樂觀,他告訴記者,傳統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包括歐洲、美國、日本等,現在美國疫情嚴重地區并不是裝機量較大的區域,所以影響不太大,海外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歐洲,特別是南歐西班牙等國,影響時間將推遲裝機3-4月,需求仍旺盛,對于今年海外的裝機影響在20GW左右,總體來說,一帶一路市場新興市場受疫情影響不大,并且金融環境寬松利好發電等基礎設施投融資,基建也將是各國疫情后恢復經濟的主要手段。
江亞俐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為止,海外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強制管控措施并沒有完全影響到已開工光伏項目的建設,雖然疫情對項目進程有造成一些例如工人短缺、設備到貨延遲等的阻礙,組件的出貨仍大體上在繼續。但疫情很大程度影響了新的項目計劃,新項目和項目招標大面積延遲,目前有近一半的2020風光項目招標時間延后,同時一些已完成招標的項目截止并網時間也得以延長,造成了新的組件訂單暫緩,由此帶來短期全球需求的下滑。
彭澎也分析,光伏組件的出口肯定壓力是非常大的,全球光伏的主要市場,如歐洲、美國、日本及印度都是此次疫情非常嚴重的地區。海外這些項目的開發都會處于停滯的狀態,因此對今年整體海外市場增長的預期要比此前下降15%-20%。
目前國內市場開始啟動,復工企業持續增多,疫情期間,諸多光伏企業仍發布產能擴產計劃。與此同時,4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I-III類資源區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35元(含稅,下同)、0.4元、0.49元,這也是中國最后一年光伏補貼政策。
中金研報表示,國內市場啟動和政策發布雖然會帶動短期情緒回升,但海外需求的惡化會帶來震蕩,預計需等到海外疫情人數出現拐點才會出現持續行情。
“疫情是一個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光伏企業在這一點上沒有辦法發揮多大的主觀能動性,唯有積極關注疫情的發展,并根據疫情及時調整公司策略來保證企業可以最大程度平穩度過這次危機。但是拋開疫情,光伏產業有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壓力,因此無論是否有疫情,企業近幾年都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好自己的定位,從產品效率成本或者服務上提升企業實力,或其他戰略決策。”江亞俐分析。
晶澳科技方面表示,“2020年初,新冠疫情對中國眾多行業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對于光伏行業而言,在制造端,本次疫情直接導致了復工延遲及用工緊缺問題,再加上受本次疫情帶來的物流不暢、原輔料及設備供應延遲等問題拖累,行業產能利用率有所下滑; 在應用端,本次疫情直接導致部分光伏發電項目無法按期并網,而本次疫情導致的全國用電負荷下降則間接導致了棄光限電比例的上升。自2月底以來,新冠疫情在國內逐步得到控制,但在美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海外國家有惡化的趨勢。 當前海外市場需求占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的約四分之三,如果本次疫情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發酵,將削弱全球光伏市場增長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