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認為,潔凈煤托底政策執行不力,折射出保定清潔取暖有“走過場”之嫌。也有人士認為,河北曾因操之過急的空氣治理措施造成了嚴重民生問題,自然在清潔取暖改造上有所顧忌。長期以來,保定市缺乏對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熱源的統籌謀劃,熱力供需難以平衡,供熱布局不科學、區域優化困難。
近日,生態環境部就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問題約談河北省保定、廊坊,河南省洛陽、安陽、濮陽,山西省晉中等六市政府,這是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印發實施以來的首.次公開約談。生態環境部6月13日發布的通報表示,保定市已完成清潔化替代的村莊散.煤復燃比例高達36.1%,原因是清潔取暖補助資金籌集不到位、管理不規范,劃撥不及時,影響群眾用氣用電取暖積極性。
保定清潔供暖的“成績”令人跌破眼鏡,甚至有聲音質疑保定實施清潔供暖是“形象工程”。那么,保定清潔取暖到底是不是“形象工程”?散.煤復燒的癥結何在?如何提高清潔供暖質量?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政府、專家、學者等相關人士。
未完成既定目標
通報顯示,2019年初生態環境部抽查發現,保定市已完成清潔化替代的村莊散.煤復燃比例高達36.1%,大量散.煤游離于監管之外。
督查發現,2018年保定市對潔凈煤的推廣任務僅完成29.1%。而去年底該市發布的《保定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中明確,山區農村不能實施清潔取暖改造的,積極推廣潔凈煤,健全供應保障體系。“一方面實施潔凈煤托底政策,另一方面又對兜底措施執行不力,折射出保定清潔取暖有‘走過場’之嫌。”一位不愿具名業內人士如此點評保定清潔供暖。
另外,生態環境部在2019年初抽查時發現,保定市已完成清潔化替代的村莊散.煤復燃比例高達36.1%,大量散.煤游離于監管之外。記者對比數據發現,抽查結果與保定市曾計劃的“2019年全市農村清潔取暖率達到90%以上,市主城區清潔取暖率達到*”目標相距甚遠。
記者致電河北省發改委環資處,對方以“省里的清潔取暖由省住建廳、省雙代辦負責”為由,拒絕談論保定市清潔取暖存在的問題。
“2017年清潔取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我們推進工作怎么敢‘走過場’,更不可能是‘形象工程’。”河北省住建廳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向記者坦言,“不過,不能忽略的是,我們確實對農民的承受能力考慮不夠。”
按照目前的實施情況,今年保定市能否順利完成清潔取暖目標,成為擺在面前的嚴峻考驗。
癥結何在
河北曾經因操之過急的空氣治理措施造成了嚴重民生問題,自然在清潔取暖改造上有所顧忌。“更不會將清潔供熱等同于‘一刀切’去煤化,再次讓自己陷入話題漩渦。加上長期以來,保定市缺乏對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熱源的統籌謀劃,熱力供需難以平衡,供熱布局不科學、區域優化困難。”一位不愿具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持上述觀點的的專家學者不在少數,他們普遍認為,我國清潔供熱產業存在高耗能、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三高一低”的特點,尤其是不少地區現有供熱改造缺乏統籌優化,環保、節能、供熱相互分離,污染防治治理目標與群眾實際需要存在脫節的現象。
除此以外,“長期以來,受觀念、習慣等影響,相當數量的用戶依賴傳統、落后的供熱方式滿足取暖需求,對清潔供熱方式接受程度低。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保定村莊散.煤復燃比例高達36.1%。”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
“散.煤復燒的重要誘因是,清潔取暖成本仍明顯高于燃煤取暖,清潔取暖的煤改電、煤改氣的成本是燃煤取暖成本的2倍以上。”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建筑能耗專委會副秘書長、北京建筑大學教授那威向記者表示,資金問題嚴重制約了潔凈煤的推廣。
據有關部門初步估算,河北省完成2018年180.2萬戶清潔取暖任務需要投資286.6億元,其中電代煤63.7億元,氣代煤217.7億元。雖然保定、廊坊從2017年開始,每年會獲得來自中央財政的5億元資金補貼,但是與巨額的資金需求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此外,“散.煤監管仍需加強,我國統計年鑒中北方取暖煤耗每平米平均為6公斤標煤,而實際上即使較高效的燃煤供熱方式和節能建筑每平米也需要8公斤標煤,這一反差表明大量散.煤仍未進入統計監管口徑。”那威指出。
如何破題
在此次約談中,督察組明確指出保定市在2018-2019年采暖季出現了清潔取暖補助資金籌集不到位、管理不規范,劃撥不及時的情況,影響了群眾用氣用電取暖的積極性。那么,如何破.解保定清潔取暖難的問題呢?
受訪專家認為,雖然早在2017年6月,保定、廊坊就成功入圍首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在三年示范期內,每年會獲得來自中央財政5億元資金補貼。但是,做好清潔取暖不能指望“等要靠”,冬季清潔供暖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就是如何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可持續發展。“各地需深入挖掘潛力,根據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的清潔取暖模式,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資金投入。”上述人士認為。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張建國曾表示,清潔取暖是系統工程,需要上下聯動落實任務,國家部門做好頂層設計,指導推動;地方政府制定實施方案,抓好落實;企業要承擔供暖責任主體,提供優質服務。“尤其是要建立農村取暖管理機制,對偏遠山區等暫時不具備替代散燒煤供暖的,重點推廣‘潔凈型煤+環保爐具’、‘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等模式。”

近日,生態環境部就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問題約談河北省保定、廊坊,河南省洛陽、安陽、濮陽,山西省晉中等六市政府,這是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印發實施以來的首.次公開約談。生態環境部6月13日發布的通報表示,保定市已完成清潔化替代的村莊散.煤復燃比例高達36.1%,原因是清潔取暖補助資金籌集不到位、管理不規范,劃撥不及時,影響群眾用氣用電取暖積極性。
保定清潔供暖的“成績”令人跌破眼鏡,甚至有聲音質疑保定實施清潔供暖是“形象工程”。那么,保定清潔取暖到底是不是“形象工程”?散.煤復燒的癥結何在?如何提高清潔供暖質量?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政府、專家、學者等相關人士。
未完成既定目標
通報顯示,2019年初生態環境部抽查發現,保定市已完成清潔化替代的村莊散.煤復燃比例高達36.1%,大量散.煤游離于監管之外。
督查發現,2018年保定市對潔凈煤的推廣任務僅完成29.1%。而去年底該市發布的《保定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中明確,山區農村不能實施清潔取暖改造的,積極推廣潔凈煤,健全供應保障體系。“一方面實施潔凈煤托底政策,另一方面又對兜底措施執行不力,折射出保定清潔取暖有‘走過場’之嫌。”一位不愿具名業內人士如此點評保定清潔供暖。
另外,生態環境部在2019年初抽查時發現,保定市已完成清潔化替代的村莊散.煤復燃比例高達36.1%,大量散.煤游離于監管之外。記者對比數據發現,抽查結果與保定市曾計劃的“2019年全市農村清潔取暖率達到90%以上,市主城區清潔取暖率達到*”目標相距甚遠。
記者致電河北省發改委環資處,對方以“省里的清潔取暖由省住建廳、省雙代辦負責”為由,拒絕談論保定市清潔取暖存在的問題。
“2017年清潔取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我們推進工作怎么敢‘走過場’,更不可能是‘形象工程’。”河北省住建廳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向記者坦言,“不過,不能忽略的是,我們確實對農民的承受能力考慮不夠。”
按照目前的實施情況,今年保定市能否順利完成清潔取暖目標,成為擺在面前的嚴峻考驗。
癥結何在
河北曾經因操之過急的空氣治理措施造成了嚴重民生問題,自然在清潔取暖改造上有所顧忌。“更不會將清潔供熱等同于‘一刀切’去煤化,再次讓自己陷入話題漩渦。加上長期以來,保定市缺乏對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熱源的統籌謀劃,熱力供需難以平衡,供熱布局不科學、區域優化困難。”一位不愿具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持上述觀點的的專家學者不在少數,他們普遍認為,我國清潔供熱產業存在高耗能、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三高一低”的特點,尤其是不少地區現有供熱改造缺乏統籌優化,環保、節能、供熱相互分離,污染防治治理目標與群眾實際需要存在脫節的現象。
除此以外,“長期以來,受觀念、習慣等影響,相當數量的用戶依賴傳統、落后的供熱方式滿足取暖需求,對清潔供熱方式接受程度低。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保定村莊散.煤復燃比例高達36.1%。”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
“散.煤復燒的重要誘因是,清潔取暖成本仍明顯高于燃煤取暖,清潔取暖的煤改電、煤改氣的成本是燃煤取暖成本的2倍以上。”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建筑能耗專委會副秘書長、北京建筑大學教授那威向記者表示,資金問題嚴重制約了潔凈煤的推廣。
據有關部門初步估算,河北省完成2018年180.2萬戶清潔取暖任務需要投資286.6億元,其中電代煤63.7億元,氣代煤217.7億元。雖然保定、廊坊從2017年開始,每年會獲得來自中央財政的5億元資金補貼,但是與巨額的資金需求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此外,“散.煤監管仍需加強,我國統計年鑒中北方取暖煤耗每平米平均為6公斤標煤,而實際上即使較高效的燃煤供熱方式和節能建筑每平米也需要8公斤標煤,這一反差表明大量散.煤仍未進入統計監管口徑。”那威指出。
如何破題
在此次約談中,督察組明確指出保定市在2018-2019年采暖季出現了清潔取暖補助資金籌集不到位、管理不規范,劃撥不及時的情況,影響了群眾用氣用電取暖的積極性。那么,如何破.解保定清潔取暖難的問題呢?
受訪專家認為,雖然早在2017年6月,保定、廊坊就成功入圍首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在三年示范期內,每年會獲得來自中央財政5億元資金補貼。但是,做好清潔取暖不能指望“等要靠”,冬季清潔供暖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就是如何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可持續發展。“各地需深入挖掘潛力,根據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的清潔取暖模式,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資金投入。”上述人士認為。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張建國曾表示,清潔取暖是系統工程,需要上下聯動落實任務,國家部門做好頂層設計,指導推動;地方政府制定實施方案,抓好落實;企業要承擔供暖責任主體,提供優質服務。“尤其是要建立農村取暖管理機制,對偏遠山區等暫時不具備替代散燒煤供暖的,重點推廣‘潔凈型煤+環保爐具’、‘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