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上余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項目計劃總投資2.2億元,由國電投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浙江省電力設計院設計。整個項目由旱地和水域兩部分組成,其中陸地面積53畝,水面區域450畝,總占地503畝,設計裝機規模約20MWp。該項目是我市重點工程,也是衢州地區首個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項目已基本完成旱地部分的建設,水面區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已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70%,計劃于本月30日前并網發電。”日前,在國電投上余20MWp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項目現場,項目經理鄔偉駿相告,在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公司上下齊心協力,正全力沖刺趕進度。
同傳統的漁光互補項目相比,該項目最大亮點在于水域部分采用先進技術——水面漂浮式光伏發電,以浮筒加支架模式取代傳統打樁,令所有光伏陣列漂浮于水面上,每個光伏陣列的構成類似于“鐵索連舟”。光伏板最低處距水面約1.2米,陣列間距約5米,人可以坐船自由通行,既滿足了后續的漁業養殖,也為日常檢修提供通道,并最大程度保護水域環境。
從項目引進、落地到建設推進,有關部門和鄉鎮提供了全程服務。在項目動工前,為滿足投資商對項目選址的嚴格要求,市委統戰部領導帶領公司負責人在一年半時間里,幾乎走遍了我市所有鄉鎮,最后,因土地平坦寬闊、水域面積大,項目決定落戶上余鎮五程、余航兩村交界處。項目開建后,市委統戰部和上余鎮的“店小二”服務也從未停歇,從與發改、規劃、農業等部門單位的對接,取得各項資質與批復,到協調各項工程外部建設環境糾紛等復雜問題,始終在為項目的順利建設提供幫助。
“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多次組織企業主和村兩委召開項目協調會,解決推進中的疑難問題30多個,確保了項目按期施工。”項目“店小二”、上余鎮黨委副書記鄭東曉介紹,上余鎮干部發揚“鐵軍”精神,當好項目“娘家人”,年初就完成503畝土地流轉租用、5畝土地征用。在15個外送電路鐵塔塔基用地征用過程中,由于部分村民對項目缺乏了解,誤以為鐵塔通電之后電壓等級很高,會給周圍村民帶來安全隱患,對部分塔基用地的征用造成了很大阻力。為此,上余鎮開展了連續十天的集中攻堅,鎮村干部頂風冒雨,逐戶走訪,得到村民的支持,確保了15個塔基全部實現無障礙施工。
“項目建成后,我們會在旱地上種植喜陰植物,在水域養殖喜陰魚類,把原先閑置的土地和水塘充分利用起來,將土地綜合利用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相結合,以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鄔偉駿說,項目建成后,可為今后國內其他大型漂浮式光伏電站項目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有望成為大型漂浮式光伏電站示范基地,為市綠色能源發展作出新貢獻。
項目已基本完成旱地部分的建設,水面區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已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70%,計劃于本月30日前并網發電。”日前,在國電投上余20MWp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項目現場,項目經理鄔偉駿相告,在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公司上下齊心協力,正全力沖刺趕進度。
同傳統的漁光互補項目相比,該項目最大亮點在于水域部分采用先進技術——水面漂浮式光伏發電,以浮筒加支架模式取代傳統打樁,令所有光伏陣列漂浮于水面上,每個光伏陣列的構成類似于“鐵索連舟”。光伏板最低處距水面約1.2米,陣列間距約5米,人可以坐船自由通行,既滿足了后續的漁業養殖,也為日常檢修提供通道,并最大程度保護水域環境。
從項目引進、落地到建設推進,有關部門和鄉鎮提供了全程服務。在項目動工前,為滿足投資商對項目選址的嚴格要求,市委統戰部領導帶領公司負責人在一年半時間里,幾乎走遍了我市所有鄉鎮,最后,因土地平坦寬闊、水域面積大,項目決定落戶上余鎮五程、余航兩村交界處。項目開建后,市委統戰部和上余鎮的“店小二”服務也從未停歇,從與發改、規劃、農業等部門單位的對接,取得各項資質與批復,到協調各項工程外部建設環境糾紛等復雜問題,始終在為項目的順利建設提供幫助。
“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多次組織企業主和村兩委召開項目協調會,解決推進中的疑難問題30多個,確保了項目按期施工。”項目“店小二”、上余鎮黨委副書記鄭東曉介紹,上余鎮干部發揚“鐵軍”精神,當好項目“娘家人”,年初就完成503畝土地流轉租用、5畝土地征用。在15個外送電路鐵塔塔基用地征用過程中,由于部分村民對項目缺乏了解,誤以為鐵塔通電之后電壓等級很高,會給周圍村民帶來安全隱患,對部分塔基用地的征用造成了很大阻力。為此,上余鎮開展了連續十天的集中攻堅,鎮村干部頂風冒雨,逐戶走訪,得到村民的支持,確保了15個塔基全部實現無障礙施工。
“項目建成后,我們會在旱地上種植喜陰植物,在水域養殖喜陰魚類,把原先閑置的土地和水塘充分利用起來,將土地綜合利用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相結合,以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鄔偉駿說,項目建成后,可為今后國內其他大型漂浮式光伏電站項目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有望成為大型漂浮式光伏電站示范基地,為市綠色能源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