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地時間15日上午11時在首相官邸發表告國名書,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問題趨向嚴重,要求在核電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圍內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輻射的準備。日本陸上自衛隊的一支穿戴特殊防輻射服的防化部隊,已經緊急開赴福島第一核電站,接替原先派往核電站的中央特殊武器防護部隊。
科普知識:與原子彈爆炸相比,核泄漏有什么樣特點?
首先,泄漏物顆粒較小,感生放射性極少核爆炸時,所有的彈體物質都被汽化,特別是地爆時,大量的土壤、水分被卷入火球中并被高溫所熔化或汽化,與放射性物質充分混合后隨著火球的冷卻凝結成較大的放射性顆粒沉降到地面,造成污染。同時,還會產生強烈的感生放射性。而核事故時既不會形成放射性熔渣,也不會在核反應堆主廠房外產生感生放射性。核事故時外泄的放射性物質,主要以煙狀或霧狀釋放到環境中,它比核爆炸時形成的放射性落塵的體積要小得多。
其次,泄漏和沾染時間較長。核爆炸時,彈體中的放射性物質是在爆炸瞬間釋放到環境中的。而核事故外泄的放射性物質,是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地釋放到環境中去的。如果事故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則放射性物質的外泄會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時間。
再次,傷害途徑以吸入內照射為主核爆炸時放射性沾梁對人員的傷害,主要是落塵沉降的外照射和吸入內照射造成的。而核泄漏事故的放射性沾染對人員的傷害,則主要是由放射性煙羽的浸沒照射和吸入內照射造成的,特別是放射性碘的吸入內照射,對人員傷害起主要作用。(信力建)
媒體分析:日本地震核危機升級,給了世界什么警示?
專家們的解讀是由于福島核電站反應堆已經關閉,日本的核安全要遠好于過去的前蘇聯,不可能發生當年切爾諾貝利那樣的核爆炸。因此,即便福島核電站災難進一步擴大,也不必過分擔心。我們相信專家,只不過專家有時并不能完全信得過。更何況,專家又說日本在核電問題上,有一種非常不好的日本式文化,就是為了維護形象和避免民眾恐慌,有意無意地隱瞞真實情況。而日本人有過分迷信自己的技術,當技術不能解決問題時,他們往往手足無措,一時間難以想出其他解決辦法,進而貽誤時機。
日本這次大地震后核事故,專家稱有可理解之處。理由一是福島核電站已40年了,屬于老化核電廠,一是沒想到遭遇9級大地震??蛇@兩個理由都不能成立。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家,震級常常很高。明知核電廠已經超齡,理應及早關閉。核電廠可能遭遇超級強震,那就要做好最大可能地震破壞的事先評估。不能沒想到,要么,所謂萬無一失從何而來。不僅要防超級大地震,還要防恐怖分子破壞,防戰爭破壞,防小行星撞擊破壞,甚至防核攻擊破壞等。
福島核電站由于超級大地震,實際摧毀了其原先設計的應急處理系統。因此,幾個反應堆接連無法正常冷卻,導致反應堆內部高溫無法控制,一步一步朝更大核危機方向發展。法核安全局稱日本核事故可能被評估為5級或6級。切爾諾貝利是最嚴重的7級。這就是說,日本核災難,很可能是世界核電第二大核災難,雖然不如切爾諾貝利嚴重,但也給人毛骨悚然的感覺。還好,日本人面對危機比較從容,傾向于相信政府。不然,社會過度的恐慌,又在核危機面前產生新的人禍。由于大地震,次生核災難;由于核災難次生社會動亂。此事發生在別的一些國家,就會比日本糟糕許多。(航億葦)
微博大義:日本核電站爆炸,反思核能安全究竟能否控制
@狼狼上口:日本地震而致的核泄漏,中國需重新審視自己十二五建40座核電廠的宏偉計劃。核電廠需要大量水做冷卻,贛鄂皖湘的五大淡水湖區實際都在大別山廬山地震帶兩邊,所以這幾個省轟轟烈烈的內陸核電廠建設必須謹慎。新能源該有太陽能風能等更多選擇。
@ Arm and_C AO:東京電力絕對該殺,旗下的東海核電站冷卻系統又壞了,和福島電站如出一轍,也是曾經出過問題,東海核電站在1999年就曾經泄漏過一次,東京電力到底還有多少問題沒有公開,到底還有多少個電站接下來會出問題?日本核電業到底還有多少黑幕沒有被掀開?
@老榕:這次日本核電站給俺帶來最大的憂慮是,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即使像日本這樣每天N次由內閣滾動發布消息,作為公眾,我仍然獲得了互相矛盾、甚至不斷惡化的消息。我不得不開始懷疑,我曾經很支持的核能是不是真的安全,科技可以控制的安全。我深刻懷疑,即使日美的專家,是否真能控制?
@王以超:福島事故的發生,無疑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窗口,去更好地理解核電業的復雜性,以及潛在影響的廣度。地方政府的核電沖動從經濟上不難理解。畢竟,一個是核電項目本身就投資巨大,而且,電力上去了之后,也有利于地方進一步招商引資,甚至發展高耗能產業。但作為國家整體而言,核電發展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能讓監管者或者經營者、建設者有疲于奔命的感覺;弦拉得太緊永遠不是好事。這樣,大家只顧眼前的問題,往往容易忽略在遠處的潛在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