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的股票平台,合法配资平台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捷威動力的“兩手”:一手停工停產 一手簽約擴產

   2023-12-13 世紀儲能海宇32120
核心提示:捷威動力挑戰巨大

捷威動力,一手停工停產,一手簽約擴產。

捷威動力,全稱為天津市捷威動力工業有限公司。信息顯示:捷威動力成立于2009年,總部天津,同時擁有鹽城、長興兩大生產基地,有效產能達到10GWh,在職人員超過 2400名,是一家集鋰離子電池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兩大業務板塊,天津作為動力業務中心,嘉興作為儲能業務中心。

 “雙手互搏”的捷威動力

捷威動力關注點源于日前網上流傳的“停工停產”的信息。

11月23日,捷威動力一則名為《公司停工停產、員工放假及培訓通知》迅速在網絡上傳開,引起電池行業的熱議。

通知內容顯示:受市場及上下游產業鏈等客觀因素影響,為保證公司業務可持續發展,經管理層研究決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天津捷威開始停工停產。

由信息可知,此次停工停產的為天津捷威動力,為其動力業務中心。

對于該信息的傳播,捷威動力并沒有官方正面的回復。后有媒體報道,接近捷威動力的人士確認了這一消息的這一信息的真實性。同時,該報道也強調此次停產涉及的僅為天津工廠,其他生產基地是否停工尚不明確。有報道顯示,鹽城、長興兩大生產基地正常運轉。

報道對捷威動力停工停產的原因給予了答案——捷威動力目前沒有盈利,且短時間內亦看不到盈利前景。原有投資人不愿意繼續承受虧損,正在籌劃更換投資人,新的投資方可能會調整產能規劃。在投資方完成交接之前,公司決定部分生產基地暫時停產。

 “正在籌劃更換投資人”的說法與其他報道契合,有消息顯示天津捷威或在年底引入戰投,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捷威動力采取了放假的處理方式。

此后,并未有關于捷威動力進一步的消息報道。

然而,在12月4日,捷威動力官微發布了題為“官宣:捷威動力與綏化經開區簽署大型儲能項目!”的信息。

內容顯示:

12月1日,捷威動力與綏化市政府相關領導就擬規劃投資建設捷威動力儲能系統集成生產基地項目進行座談并達成一致意見,并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該項目總規劃15Gwh,第一階段規劃2Gwh,計劃分五期投資建設:一期為儲能系統集成基地建設,二期為儲能PACK基地建設,三期為儲能組件產能基地建設,四期為儲能高寒實驗室建設,五期為儲能電芯制造基地建設。

而該項目也是捷威動力本年落地的第二個大型儲能項目。

2023年4月,捷威動力與中核匯能、山東高速簽署三方合作框架協議,為魯北基地1.5GWh儲能項目提供儲能設備供應。

由簽約內容可以發現,此次簽約的項目為儲能業務,非動力業務。

此時,捷威動力一手停工停產、一手簽約擴產。

動力電池更高承壓

捷威動力停工停產、簽約擴產,從內容上看,分別圍繞著動力業務、儲能業務展開,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但行業認為捷威動力的兩手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對于天津捷威即將迎來新的戰投,某行業人士認為,即使捷威動力成功引入戰投,可期仍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可能未必會達到期待中的效果。

該人士認為,雖然捷威動力具有一定的實力,但是其處于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二三線位置,而二三線企業,在未來將面臨著相較一線企業更大的壓力。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2023年10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五名中,捷威動力位居第14位,裝車量為0.06GWh,占比為0.16%;1-10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五名中,捷威動力位列第13為,裝車量為0.88GWh,占比為0.30%,占比降低0.02個百分點。

1-10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為294.9GWh,累計同比增長31.5%。捷威動力在此情況下,占比下降。所以,有觀點認為,捷威動力2023年裝車量或難超1GWh。

數據顯示,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產能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我國動力電池的產能為1860GWh,相較2022年底1260GWh的產能,增長了47.62%,2023年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增長速度可見。

產能的快速增長,在導致行業競爭加劇的同時,也導致了行業產能利用率的不高——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預判:2023年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或至41%,相較2022年的51.6%的產能利用率,降幅超過10個百分點;

高工產業研究院的數據相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雖然要高出20余個百分點,其數據顯示,2023年動力電池的利用率將不足65%,而2022年利用率則超過75%。雖然保持了相對更高的利用率,但是依舊有著超過10個百分點的降幅。

產能利用率的降低從寧德時代便有所體現。寧德上半年電池產能利用率為60.5%,而2022年產能利用率為83.4%;

行業巨頭產能利用率尚且如此,二三線企業無疑將承受更大壓力。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排名前5家、前10家的動力電池企業,其動力電池裝車量占總裝車量比分別達到88.8%和97.3%。10名以外的諸多企業僅擁有2.7%的市場份額,承壓程度可見。

儲能板塊競爭兇猛

儲能業務作為捷威動力的重要板塊,同樣要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儲能前景廣闊,且發展迅猛。

2023年上半年,我國新型儲能交出滿意答卷——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新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偤?。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733萬千瓦/3580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

國家能源局能源測算,從投資規???,新投運新型儲能項目拉動直接投資超過300億元。

業內專家預測,2023年新型儲能新增裝機將達到15至20GW,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

財通證券預計,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有望達到150GW,根據2小時配置時間測算,全面市場化儲能空間將會超過1.2萬億元。

市場預計,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大關,到2030年將接近3萬億元。

韋伯產業咨詢預測,保守場景下,預計2027年新型儲能累計規模將達到97.0GW,2023-2027年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49.3%,年平均新增儲能裝機為16.8GW。理想場景下,預計2027年新型儲能累計規模將達到138.4GW,2023-2027年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60.3%,年平均新增儲能裝機為25.1GW。

也正因為如此之好的發展前景和空間,諸多企業相繼發力儲能賽道。除原有儲能賽道的企業發力之外,跨界企業也屢見不鮮。據世紀儲能不完全統計,在2023年,截止到11月中旬,便有32家企業跨界儲能。

諸多企業進入儲能賽道,也導致產品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加劇,價格戰序幕已經拉開。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便曾表示,儲能行業當前處于高度內卷的狀態,資本的競相涌入、新玩家的跨界入局導致了大規模的擴產潮,行業無序競爭風險進一步加劇,同質化、價格戰頻現,部分企業為沖業績、搶份額,報價甚至低于成本。

近期的招標項目也相繼出現低價:

11月28日,廣東省能源集團新疆有限公司2023年225MW/900MWh儲能系統設備采購公布中標候選人,中車株洲所以投標單價0.638元/Wh為第一候選人,此價格也為當時新低;

12月4日,中核匯能6GWh儲能集采開標,磷酸鐵鋰儲能系統價格區間為0.638元/Wh-0.8514元/Wh;

12月初,國能青海海南塔拉儲能電站項目205MW/820MWh集中式儲能系統采購項目開標,三個標段的價格區間為0.613-0.751元/Wh,再現新低。

現今儲能產能過剩已經成為行業共識,“長坡厚雪”、“ 年初備的貨現在還沒人要!”,最近在儲能圈內成為熱門詞匯。

遠景能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鄭漢波在某次活動中表示,儲能市場正在快速轉向,行業已經進入轉型期。而對于當前行業的競爭格局,他則指出未來80%的儲能企業都會倒下。

對于捷威動力而言,從動力電池發力儲能板塊,具有著先天的優勢,諸如技術、人才,供應鏈等方面,但在未來的發展中必然要與諸多企業一起爭奪儲能蛋糕,屆時能否憑借自身努力打造更為優質產品,分得更多的蛋糕,從而更好地發展下去則進一步考驗捷威動力的實力和智慧了。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