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已有多個新能源制氫項目獲批、投產——5月29日,中國氫氨谷寧夏太陽山綠氫制儲輸用一體化項目(一期年產1.65萬噸綠氫項目)開工;5月30日,玉都綠氫工廠建設項目在塔西河工業園區開工建設,標志著昌吉州首個1萬噸級“綠電制加氫一體化”氫能全產業鏈閉環運行場景項目正式落地。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內蒙古、寧夏以及安徽等地紛紛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業內普遍認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綠氫產業化進程有望進一步加速。同時,由于國內制氫項目進展很快,制氫裝備技術有望快速進步,預計在“三北”率先實現盈利。
■多地積極布局
“由于政策的引導和電網儲能調峰需求增長,近幾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加速推進,大量源網荷儲一體化制氫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睋秃突瘜W工業規劃院新能源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錚介紹,我國規劃的有300多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全部投產后,綠氫產能將超過600萬噸/年。目前,已經投產、在建和規劃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的大部分,都集中在風力和太陽能資源豐富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
其中,以內蒙古地區為例,該地在建和規劃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超過200萬噸/年,約占全國規劃總規模的50%左右。河北張家口憑借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優勢,目前也正積極發展綠氫。據張家口市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高國強介紹,張家口目前已建成的制氫項目7個,制氫能力22噸/天,中智天工、海泰氫能、國創河北等一批制氫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加快打造綠色氫源基地。
“我們也正充分發揮示范區風光電一體化制氫政策,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規?;l展,將綠氫作為重要的零碳綠色能源和綠色材料,通過管道輸氫等方式,將張家口建成京津冀地區的綠氫基地?!备邍鴱娬f,預計到2026年氫能日產能216噸/天,年產能近8萬噸。
■千方百計降成本
盡管我國在綠氫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發展過程中仍存在成本高、大型綠電制氫項目無成熟應用案例、標準法規缺失、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等困難。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要推動綠氫產業規?;l展,就要千方百計地降低制氫成本和突破技術瓶頸。
楊錚坦言,目前,我國綠氫和傳統的灰氫相比,在經濟性方面還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風光項目的大規模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所屬內蒙古烏海海峰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永表示,綠氫的運輸問題就是面臨的一大挑戰。目前,長距離氫氣運輸主要依賴高壓氣態或低溫液態技術,但這些技術的成本高,限制了綠氫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蔡永進一步稱,從經濟性的角度看,由于綠氫生產成本較高,導致其缺乏市場競爭力。
除此之外,綠氫制取過程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即克服綠電的不穩定性,實現電氫耦合、穩定輸出。一位氫能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可再生能源制氫場景下,從前端的能量來源,到后端的應用場景,都對電解水制氫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高性能、靈活性和智能化等。
■仍需多方支持
“希望國家加大對綠氫領域的科研和技術創新支持力度。通過提供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推動綠氫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加快綠氫產業的發展步伐?!辈逃澜ㄗh,“同時,產業希望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和減免綠氫產業相關稅收來激勵綠氫生產企業。這些補貼可以覆蓋設備購置、建設和運營費用等方面,直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綠氫的經濟性?!?/p>
楊錚建議,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盡快構建涵蓋綠氫上下游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并開展綠氫工廠產品認證、綠色化工產品認證、綠氫產品低碳交易等工作,研究綠氫在生產和消納環節的價格補償機制。
“未來,隨著風光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以及碳排放成本的下降,綠氫將逐步展現其價值,預計今后在‘三北’風光電基地綠氫的工業應用將率先實現盈利,隨后海上風電制氫和分布式光伏制氫等也在特定條件下具備應用場景?!睏铄P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