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動下,儲能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火熱局面。截止到2024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GW/99.06GWh,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40%,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在這股熱潮中,東北三省的儲能市場也迅速崛起,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東北三省投運新型儲能裝機占全國0.4%,即為17.78萬千瓦/39.62萬千瓦時,其儲能備案項目已超12GWh,這展現了東北在儲能領域的巨大潛力。
助力儲能,政策先行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強有力支持,近幾年,東北儲能相關政策的出臺,助力了新能源市場的發展。
吉林省推出了一系列儲能促進措施,為本省儲能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030年前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儲能規模不低于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的10%,儲能時長不低于2小時。《吉林省搶先布局新型儲能產業新賽道實施方案》中更新了吉林地區的配儲原則,即新增新能源項目原則上按15%裝機規模配置儲能,充電時長2小時以上,力爭到“十四五”末,我省新型儲能規模達到50萬千瓦以上,綜合儲能時長不低于2小時。
近年來,遼寧省出臺的與儲能相關的政策相對較多,其新型儲能裝機目標較高。
2021年的《風電項目建設方案》中提及承諾風電配套儲能設施10%以上,2022年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建設方案》中提及承諾按照建設光伏功率15%的掛鉤比例(時長3小時以上)配套儲能(含儲熱)設施。
2024年《電力市場運營規則及配套實施細則》中提及獨立儲能、虛擬電廠、電化學儲能和熱儲能在內的新型主體,可選擇調頻時段參與調頻市場,調頻比例范圍50%,報價上下限0-10元/MW。
黑龍江出臺儲能相關政策較少,但從實際項目落地情況來看,黑龍江新能源配儲比例為10%、2h。
2022年的一份復函中提及“風電項目同步配套建設10%、2小時儲能設施”,2024年《國家碳達峰試點(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方案》中明確“鼓勵新建新能源項目配置不低于10%、2小時儲能設施”并提及力爭到2030年,整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50萬千瓦時以上。
政策賦能,項目激增
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東北三省的儲能項目紛紛落地,備案項目、招中標項目均有所增多,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東北三省公布儲能備案項目有47個,總規模達4.89GW/12.40GWh。
從項目歸屬看,47個儲能備案項目所屬公司主要以央國企為主,其中中廣核集團5個,大唐集團和國家電投均為3個。從技術路線看,主要以鋰電池為主,有多個飛輪+鋰電混合儲能項目。
黑龍江省儲能備案項目最多,據不完全統計有22個,總規模2494MW/7237MWh。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蘭德新能源的集賢縣、太保儲能電站項目,為200MW/800MWh。
遼寧省次之,據不完全統計其儲能備案項目有16個,總規模1375MW/3346MWh。其中規模最大的是200MW/1GWh的工業化全釩液流儲能電站項目,其次為晶科科技的250MW/500MWh共享儲電站項目。
吉林省相對較少,據不完全統計其儲能備案項目有9個,總規模1020MW/1813MWh。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中創新能400MW/800MWh復合儲能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東三省儲能招標規模超720MW/2710MWh,主要以風電配儲為主,技術路線上以磷酸鐵鋰為主。其中有4個項目已明確中標單位,最低中標單價為0.75元/Wh。
東北三省招中標和儲能備案項目的顯著增多,不僅反映了儲能企業對東三省儲能市場的堅定信心,也預示著這一地區正成為儲能產業的新熱土。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于東北儲能市場,這里的市場前景愈發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儲能新動力——東北市場
目前,東北市場的前景發展態勢良好。首先,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為儲能市場提供了穩定的成長環境。其次,東北地區的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替代需求為儲能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最后,東北地區在新能源產業鏈上的布局日益完善,為儲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政策助力、儲能項目加速度,在政策的引導和市場力量的推動下,東北三省的儲能市場將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階段。我們相信,隨著更多儲能項目的落地和技術的不斷創新,東北地區的儲能市場將為我國新能源事業的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同時也將為實現東北振興戰略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