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的股票平台,合法配资平台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5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例發布

   2025-04-03 北京市發改委29900
核心提示:在具備條件的關停廢棄礦區、垃圾填埋場和荒灘、荒坡等未利用地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

日前,北京市發改委發布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例,文件指出,市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經濟和信息化、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農業農村等部門,推進建設下列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

(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二)在具備條件的關停廢棄礦區、垃圾填埋場和荒灘、荒坡等未利用地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

(三)在具備條件的產業園區、農村地區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

(四)其他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

本條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原文如下: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例

(2025年3月26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目標與規劃

第三章 推廣與應用

第四章 支持與保障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推動本市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及相關管理活動。

第三條 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應當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施國家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堅持統籌規劃、科學開發、合理利用、創新驅動的原則,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與城市建設相融合。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五條 市、區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工作。

市、區科技、經濟和信息化、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水務、農業農村、統計、園林綠化、氣象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六條 本市健全可再生能源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依法平等保護可再生能源市場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可再生能源相關法律法規和知識的宣傳教育,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引導全社會的綠色能源消費,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第七條 本市與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區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協作機制,在資源開發、設施互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市場建設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

第二章 目標與規劃

第八條 市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經濟和信息化、規劃和自然資源、城市管理、水務、氣象等部門和區人民政府,對本市可再生能源的類型、分布情況、應用領域等資源情況開展調查。

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結果應當公布,但國家和本市規定需要保密的內容除外。

第九條 市發展改革部門按照國家確定的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目標,結合本市可再生能源的資源調查結果和技術條件,會同各區人民政府確定各區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并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監測與考核。

第十條 市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氣象等部門和區人民政府,依據國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和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目標,綜合考慮資源稟賦、供給能力、消費需求、開發利用經濟性等因素,編制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備案并組織實施。

第十一條 發展改革、城市管理等部門應當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相關內容納入能源發展、供熱建設發展等規劃。

編制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統籌考慮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任務,按照所在地區國土空間發展要求,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輸送通道以及重大工程、重點區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用地需求。

第三章 推廣與應用

第十二條 市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經濟和信息化、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農業農村等部門,推進建設下列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

(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二)在具備條件的關停廢棄礦區、垃圾填埋場和荒灘、荒坡等未利用地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

(三)在具備條件的產業園區、農村地區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

(四)其他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

第十三條 本市加強與其他地區的能源合作,支持可再生能源基地和可再生能源電力輸送通道建設,通過政府間合作協議等方式拓寬可再生能源電力來源;鼓勵和支持開展跨區域綠色電力交易;加強調峰儲能設施建設,優化調度運行。

第十四條 市城市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規劃和自然資源等部門完善政策措施,支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改善電網網架結構,發展分布式智能電網,提高接納、輸送和消費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

第十五條 本市支持電網企業、電力調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優先接納、調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

電網企業應當科學評估電力系統接納能力,建設與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規模和進度相適應的配套電網設施。

電網企業應當及時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提供并網設計必要信息和辦理流程時限查詢、咨詢答疑等規范便捷的并網服務。

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應當配合電網企業保障電網安全。

第十六條 市發展改革、城市管理等部門應當綜合考慮各類新型儲能技術的成熟度、經濟性、安全性等因素,穩妥推動新型儲能設施建設。

本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有序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第十七條 本市鼓勵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新型儲能設施和新能源汽車等靈活負荷,探索建設智能微電網,發展智慧能源項目。

本市探索綠色電力直供,促進就近消納,提高利用效率。

第十八條 發展改革、規劃和自然資源、城市管理、農業農村等部門應當支持在新建或者改造供熱、供冷系統過程中,科學有序開發利用淺層、中深層地熱能,推廣應用再生水源、空氣源熱泵技術和太陽能光熱技術,充分挖掘利用余熱資源,建設相關配套儲熱、儲冷設施,推動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供熱、供冷聯動發展。

建設需要取水的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應當遵守國家和本市地下水、地熱資源管理的有關規定。

第十九條 發展改革、生態環境、城市管理、農業農村、園林綠化、交通等部門應當統籌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指導農林廢棄物、生活垃圾等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建設,支持生物質能合理用于發電、供熱、交通等領域。

第二十條 本市科學布局和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加氫基礎設施,拓展氫能在發電、供熱、交通等領域的應用。

第二十一條 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燃氣、熱力、氫,符合國家燃氣管網和熱力管網入網技術標準的,經營燃氣管網和熱力管網的企業應當接受其入網。

第二十二條 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規劃和自然資源、經濟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農業農村等部門完善政策措施,推動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和城市更新、鄉村建設、能源系統改造、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支持建設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項目。

第二十三條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件進行研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選擇合適的可再生能源用于發電、供熱、制冷等。

政府投資相關項目應當優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鼓勵引入社會資金參與可再生能源設備設施的投資建設。

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氣象等部門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應用指導機制,支持和指導建設單位結合建設規模、投資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第二十四條 建設項目需要編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報告的,建設單位應當在節能報告中明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情況,發展改革部門應當依法進行審查。

第二十五條 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設施應當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內容納入項目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監理實施細則或者方案。

項目建設主體應當自行或者委托社會化運維機構做好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設施的維護管理,保證正常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改或者損壞。

第二十六條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立項、設計、施工、監理、維護管理等環節落實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要求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監測評估,具體辦法由市發展改革部門會同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本市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消費促進機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非化石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要求,逐步與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銜接,鼓勵能源用戶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動實現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目標。

重點用能單位、重點碳排放單位、綠色發展示范區、低碳園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費水平。

公共機構應當優先采購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使其可再生能源消費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第二十八條 本市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考核機制。市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按照國家下達的本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組織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實施方案,確定各區消納責任權重,將消納量分解到供電企業、售電企業、相關電力用戶、使用自備電廠供電的企業等相關經營主體,并對消納責任落實情況進行監測、考核。

經營主體可以通過自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購買綠色電力和綠色電力證書等方式,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

第二十九條 市城市管理、發展改革等部門應當完善綠色電力交易服務管理機制,指導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綠色電力交易,為經營主體參與綠色電力和綠色電力證書交易提供智能化、便利化服務。

第三十條 發展改革部門應當組織編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指南,面向企業事業單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他組織和個人開展培訓,普及有關知識,推廣典型應用案例。

銷售可再生能源產品或者提供可再生能源技術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對所銷售的產品質量或者所提供的技術服務負責,向用戶說明安全操作知識,提供售后服務。

第四章 支持與保障

第三十一條 本市鼓勵和支持開展可再生能源領域基礎性、關鍵性和前沿性的技術、裝備及相關新材料的研究、開發、示范和推廣應用,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

市科技、發展改革等部門應當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參與建設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相關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第三十二條 市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產業指導目錄和本市產業促進政策,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納入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先進光伏、地熱、生物質能、新型儲能、智能電網等符合區域產業布局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推動完善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支持建設綜合性、專業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集聚地和應用示范區。

鼓勵可再生能源高端制造業,咨詢設計、研發試驗、檢測認證等科技服務業以及綜合能源服務業發展。

支持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與天津市、河北省以及其他地區的相關單位在可再生能源主要設備、關鍵部件研發、生產制造和回收利用等領域開展產業合作。

第三十三條 市發展改革部門應當組織推廣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并根據需要組織制定和修訂地方標準,完善標準體系。

市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和修訂工業、建筑、交通、電力、熱力等領域相關標準時,應當結合實際提出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要求。

鼓勵企業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制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相關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強可再生能源國際標準研究,參與國際標準體系建設。

第三十四條 本市優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的相關審批程序,簡化申報材料,縮短審批時間。

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手續中,對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已經明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內容的,不再單獨辦理可再生能源項目立項手續。

第三十五條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需要和財力狀況,合理安排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示范工程建設等事項。

第三十六條 本市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提供信貸、債券、保險、擔保等綠色金融服務。

第三十七條 市統計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等部門依法健全可再生能源統計制度,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方法。

相關單位應當根據可再生能源統計制度有關要求,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向有關部門報送可再生能源統計相關數據。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例》解讀

2025年3月26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立法背景

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和推進光伏發電、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取得顯著成效。同時,本市可再生能源發展在目標規劃引導、建設項目管理、外調綠電保障等方面也面臨一些需要規范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制定專門的地方性法規。

立法思路

本次立法貫徹落實中央“雙碳”決策部署和能源安全新戰略,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根據本市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和開發利用特點,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固化實踐經驗,推動解決突出問題,建立健全適應超大城市特點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法律制度,為本市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有力制度支撐。

主要內容

《條例》共五章三十八條,分為總則、目標與規劃、推廣與應用、支持與保障、附則,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明確總體要求,健全管理體制機制。第一章總則明確了條例的適用范圍和可再生能源的種類,規定本市落實“雙碳”目標,實施國家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堅持統籌規劃、科學開發、合理利用、創新驅動,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與城市建設相融合;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明確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健全市場體系,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開發利用;建立健全區域協作機制,加強交流合作。

二是強化規劃引導,保障開發利用目標落實。第二章目標與規劃規定市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市可再生能源的類型、分布、應用領域等情況開展調查;合理確定各區開發利用目標,開展評估、監測與考核;編制實施全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并將相關要求納入供電、供熱等規劃;編制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時,合理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輸送通道及重大工程、重點區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用地需求。

三是促進推廣應用,規范開發利用行為。第三章推廣與應用從產供輸儲用等環節對各類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作了規定。

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利用。針對綠電開發潛力較大的實際,規定因地制宜推進光伏發電、風電等項目建設。針對綠電主要來自外埠的實際,規定加強區域能源合作,支持建設可再生能源基地和電力輸送通道,開展跨區域綠電交易。針對綠電不穩定、電網容量有限問題,規定支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高接納、輸送能力。針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難問題,規定支持電網企業、電力調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優先接納、調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加強配套電網建設,提供規范便捷的并網服務。明確穩妥發展新型儲能。此外,鼓勵源網荷儲一體化,探索建設智能微電網和綠電直供,發展智慧能源項目。

強化可再生能源供熱供冷和生物質能、氫能推廣應用。規定支持科學有序開發利用地熱能,推廣再生水源、空氣源等熱泵技術和太陽能光熱技術;科學指導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支持將其合理用于發電、供熱、交通等領域;科學布局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加氫基礎設施,拓展氫能應用。

促進重點領域應用。明確推動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和城市更新、鄉村建設、能源系統改造、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加強開發利用,支持建設綜合能源項目。

強化建設項目管理。與節能、建筑綠色發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銜接,明確新改擴建項目應當加強可行性研究,依照法律和強制性標準合理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有關部門健全指導機制。針對開發利用設施設計施工不合理、先建后棄等問題,明確實行“三同時”管理,相關主體做好維護管理,授權制定覆蓋立項、設計、施工、監理、維護管理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和監測評估辦法。

健全消費促進機制。明確落實國家非化石能源不納入能耗雙控的要求,重點用能單位、重點碳排放單位等按照國家規定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水平,公共機構的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細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考核機制,規定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實施方案,完善綠電交易服務管理機制。為促進可再生能源應用,明確發展改革部門組織編制開發利用指南,推廣典型應用案例;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對銷售的可再生能源產品質量或提供的技術服務負責,向用戶說明安全操作知識,提供售后服務。

四是加強支持保障,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第四章支持與保障規定,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領域技術、裝備及新材料的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促進科企合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納入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完善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支持建設可再生能源產業集聚地和應用示范區;優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相關審批程序。此外,對標準引領、財政支持、綠色金融、科學統計等作了規定。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