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ST博元發布公告,稱因價格未能談妥,瑞晶科技借殼公司一事最后只得終止,且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之日起,三個月內不再進行重大資產重組。
“這次之所以瑞晶科技借殼沒能成功,一方面的原因是價格沒有談妥,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ST博元對光伏產業前景不看好,短期內業績難以有突出表現。”一位觀察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介紹,而據該人士稱,由于ST博元此前主業并不是光伏產業,因此,“許多業內人士對這種半路出家的企業在光伏行業的發展也不看好。”
受這種心態的影響,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光伏產業借殼上市眼下并非良機,“小的殼起不到殼的作用;大些的企業,由于對行業的不期待,雙方也很難達成意向。”而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則預測,綜合2011年一些數據來看,整個光伏產業要想在2012年實現回暖,并非易事。
借殼夭折股價反上揚
2011年9月28日,ST博元與新余中瑞投資有限公司、蔡長春、新余日潤太陽能應用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江西瑞晶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資產出售協議》,并披露了《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
根據當時的資料顯示,ST博元擬以12.88元/股的發行價格向瑞晶科技全體股東發行約1.5億股,用以購買其所持有的瑞晶科技全部股權,而標的物預估值則為18.7億元。但是,由于2011年光伏產業產品市場價格疾速下滑,瑞晶科技的價值不得不讓ST博元重新估量。
ST博元稱,瑞晶科技受行業波動影響,經營業績下滑,各方雖同意調整標的資產轉讓價格,但就價格調整幅度無法達成一致,最終決定終止重組。
“ST博元此次的逆市借殼之舉的確引人注目,但為什么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失敗的直接原因,除估值與現在的價值偏差外,還有對行業前景難以辯別的因素,總的來說,光伏產業短期內難以給ST博元的業績帶來巨大的利好,而整個行業現在還是處在調整期。”一位觀察人士對本報表示,“只能說現在不是一個好的收購時機,當然,這也要看收購企業的實力,光伏行業好的時候,要收購一家企業成本也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重組失敗這樣的利空消息,ST博元的股價表現卻背道而馳,11日當天,股價逆市上漲2.25%,收于5.46元。
重組三月股價蒸發57%
不過,從ST博元的股價表現來看,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此次收購改北的必然性。大智慧(601519,股吧)顯示,受重組利好的影響,9月29日,ST博元股價開于12.56元,幾個交易日后,漲至年內最高15.27元,但此后即開始一路回調,至11日,股價收于5.46元,三個多月的時間里,ST博元股價已然蒸發了57%。
市場人士認為,相較此前預案的12.28元發行價格,瑞晶科技的股東對ST博元現下股價也難有信心,未發先破的股價也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此次收購難以成行。
此外,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介紹,此前,對于ST博元這樣并不是以光伏產業起家的公司,很多人擔憂僅是資本運作,“就算買了,會不會短期就拋售?而且,從行業的發展狀況來看,經過這輪底峰期的調整,行業會理性、平穩地發展,很多時候,以資本玩家形象出現的企業,業內人士并不看好。”
對此,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在產業未能調整到最佳狀態之前,企業對于資本運作不能過于心焦,“這個時候收購完成,也很難擴產或做其它的。”不過,李勝茂認為,從行業發展的狀況來看,行業目前的調整影響總體來看利大于弊,“如果不把泡沫挑破,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問題。而市場得到靜化之后,也可以改變光伏產業現下這種大而不強的狀況。經過一系列的調整舉動后,市場空間將得到釋放,從而打造一批骨干企業。這是優化國內行業資源的最優表現。”
“這次之所以瑞晶科技借殼沒能成功,一方面的原因是價格沒有談妥,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ST博元對光伏產業前景不看好,短期內業績難以有突出表現。”一位觀察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介紹,而據該人士稱,由于ST博元此前主業并不是光伏產業,因此,“許多業內人士對這種半路出家的企業在光伏行業的發展也不看好。”
受這種心態的影響,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光伏產業借殼上市眼下并非良機,“小的殼起不到殼的作用;大些的企業,由于對行業的不期待,雙方也很難達成意向。”而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則預測,綜合2011年一些數據來看,整個光伏產業要想在2012年實現回暖,并非易事。
借殼夭折股價反上揚
2011年9月28日,ST博元與新余中瑞投資有限公司、蔡長春、新余日潤太陽能應用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江西瑞晶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資產出售協議》,并披露了《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
根據當時的資料顯示,ST博元擬以12.88元/股的發行價格向瑞晶科技全體股東發行約1.5億股,用以購買其所持有的瑞晶科技全部股權,而標的物預估值則為18.7億元。但是,由于2011年光伏產業產品市場價格疾速下滑,瑞晶科技的價值不得不讓ST博元重新估量。
ST博元稱,瑞晶科技受行業波動影響,經營業績下滑,各方雖同意調整標的資產轉讓價格,但就價格調整幅度無法達成一致,最終決定終止重組。
“ST博元此次的逆市借殼之舉的確引人注目,但為什么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失敗的直接原因,除估值與現在的價值偏差外,還有對行業前景難以辯別的因素,總的來說,光伏產業短期內難以給ST博元的業績帶來巨大的利好,而整個行業現在還是處在調整期。”一位觀察人士對本報表示,“只能說現在不是一個好的收購時機,當然,這也要看收購企業的實力,光伏行業好的時候,要收購一家企業成本也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重組失敗這樣的利空消息,ST博元的股價表現卻背道而馳,11日當天,股價逆市上漲2.25%,收于5.46元。
重組三月股價蒸發57%
不過,從ST博元的股價表現來看,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此次收購改北的必然性。大智慧(601519,股吧)顯示,受重組利好的影響,9月29日,ST博元股價開于12.56元,幾個交易日后,漲至年內最高15.27元,但此后即開始一路回調,至11日,股價收于5.46元,三個多月的時間里,ST博元股價已然蒸發了57%。
市場人士認為,相較此前預案的12.28元發行價格,瑞晶科技的股東對ST博元現下股價也難有信心,未發先破的股價也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此次收購難以成行。
此外,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介紹,此前,對于ST博元這樣并不是以光伏產業起家的公司,很多人擔憂僅是資本運作,“就算買了,會不會短期就拋售?而且,從行業的發展狀況來看,經過這輪底峰期的調整,行業會理性、平穩地發展,很多時候,以資本玩家形象出現的企業,業內人士并不看好。”
對此,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在產業未能調整到最佳狀態之前,企業對于資本運作不能過于心焦,“這個時候收購完成,也很難擴產或做其它的。”不過,李勝茂認為,從行業發展的狀況來看,行業目前的調整影響總體來看利大于弊,“如果不把泡沫挑破,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問題。而市場得到靜化之后,也可以改變光伏產業現下這種大而不強的狀況。經過一系列的調整舉動后,市場空間將得到釋放,從而打造一批骨干企業。這是優化國內行業資源的最優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