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2012年國內多晶硅光伏產業鏈現狀及預測
1、國內多晶硅光伏市場供應不減
歷經2011-2012年多晶硅光伏價格快速下跌之后,目前國內多晶硅光伏已經陷入大規模停產的境地。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已投產多晶硅企業為43家,僅剩7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的企業均已經關閉生產線,即有80%企業已經停產。國內規模最大的四家企業仍在維持生產,但產能利用率也在大幅下降;如果考慮已經關停的企業,國內整個產業的產能利用率不足50%。同時,五成的光伏企業處于停工狀態,其他的三成減產一半,其余的20%處于勉強維持狀態。
盡管國內多晶硅光伏企業面臨困境,但是上半年國內多晶硅光伏供應量保持增長態勢。據硅業分會統計,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達到3.8萬噸,國內四大巨頭的產量已經超過3.3萬噸,占國內總產量75%,其中僅中能的產量超過2.5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65%。值得業內關注的是,由于高成本壓力,洛陽中硅、新疆特變和四川永祥三家公司在4月份被迫停產檢修,目前洛陽中硅和四川永祥已經檢修結束,預計下半年將滿負荷生產。而在光伏產業鏈方面,估計上半年國內晶硅電池的產量達到12GW,其中出口達到10GW以上,占比超過80%以上,而國內安裝量僅為1.5GW。
2、國際傾銷加強,多晶硅國內企業陷入困境
相比國內供應不減來說,國際傾銷加強成為國內多晶硅價格持續下滑的主要因素。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5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3.4萬噸,同比增長32.3%。從分月度數據來看,除4月份之外,1-5月份進口多晶硅數量逐月增加,并在5月份創歷史新高達到7896噸。從分國別數據來看,1-5月份從韓國、美國、德國三國進口量占全部進口量的90%,從月度的進口單價來看,從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單價逐月下滑,而除去運費,如此低的售價已經形成低價傾銷。
以上數據表明,2012年以來,美韓兩國正不斷的壓低價格對中國市場進行低價傾銷。而正是國外企業低價傾銷,國內多晶硅市場的價格持續下滑,并遠遠低于大多數國內企業生產成本。而對于維持生產的企業也將面對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的局面。以國內最大的多晶硅企業-江蘇中能為例:2012年1-5月累計多晶硅產量2.1萬噸,同比增長111%;前5個月實現產銷率95.6%,國內市場占有率近70%,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20%。但由于價格嚴重下跌,在產銷量翻倍增長的情況下,只實現銷售收入28.9億元,同比下降17.5%。累計凈利潤8747萬,同比下降95%。
3、下半年國內多晶硅光伏產業將逐步走出困境
根據硅業分會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受歐洲市場搶裝的刺激,上半年中國晶硅電池產量超過12GW,并且主要產品仍以出口為主,其占比超過80%。而在多晶硅方面,國內的產量為3.8萬噸,估計進口多晶硅數量超過4萬噸。整個產業鏈供應依舊維持過剩局面。預期下半年,歐洲市場需求量將有所減緩,而中國市場、美國市場以及亞太市場的需求將呈現爆發態勢,需求從歐洲市場逐步轉移。因此對于國內光伏企業來說,下半年市場需求將好于上半年。預期下半年國內晶硅電池的產量將突破14GW,出口的份額依舊維持在10GW,更多的電池片將用于國內市場。受之影響,預計下半年國內多晶硅的產量將高于上半年,達到4.5萬噸,而進口多晶硅也預計維持在4萬噸。
從國內多晶硅供需平衡可以看出,上半年多晶硅供應過剩0.6萬噸,而預計下半年過剩僅為0.1萬噸,下半年供需矛盾得到緩解。但是在國外傾銷下,多晶硅市場價格反彈的空間有限,預期將維持在20萬元/噸以下。在市場售價低于成本的情況,國內眾多停產的企業恢復生產可能性極小,因此國內多晶硅的市場更多是中能、中硅、賽維、大全、亞硅等幾大巨頭對抗國際低價傾銷的資源,其中預期2012年國內最大的多晶硅企業-中能產量可能突破5萬噸,占國內產量的60%以上。
1、國內多晶硅光伏市場供應不減
歷經2011-2012年多晶硅光伏價格快速下跌之后,目前國內多晶硅光伏已經陷入大規模停產的境地。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已投產多晶硅企業為43家,僅剩7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的企業均已經關閉生產線,即有80%企業已經停產。國內規模最大的四家企業仍在維持生產,但產能利用率也在大幅下降;如果考慮已經關停的企業,國內整個產業的產能利用率不足50%。同時,五成的光伏企業處于停工狀態,其他的三成減產一半,其余的20%處于勉強維持狀態。
盡管國內多晶硅光伏企業面臨困境,但是上半年國內多晶硅光伏供應量保持增長態勢。據硅業分會統計,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達到3.8萬噸,國內四大巨頭的產量已經超過3.3萬噸,占國內總產量75%,其中僅中能的產量超過2.5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65%。值得業內關注的是,由于高成本壓力,洛陽中硅、新疆特變和四川永祥三家公司在4月份被迫停產檢修,目前洛陽中硅和四川永祥已經檢修結束,預計下半年將滿負荷生產。而在光伏產業鏈方面,估計上半年國內晶硅電池的產量達到12GW,其中出口達到10GW以上,占比超過80%以上,而國內安裝量僅為1.5GW。
2、國際傾銷加強,多晶硅國內企業陷入困境
相比國內供應不減來說,國際傾銷加強成為國內多晶硅價格持續下滑的主要因素。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5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3.4萬噸,同比增長32.3%。從分月度數據來看,除4月份之外,1-5月份進口多晶硅數量逐月增加,并在5月份創歷史新高達到7896噸。從分國別數據來看,1-5月份從韓國、美國、德國三國進口量占全部進口量的90%,從月度的進口單價來看,從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單價逐月下滑,而除去運費,如此低的售價已經形成低價傾銷。
以上數據表明,2012年以來,美韓兩國正不斷的壓低價格對中國市場進行低價傾銷。而正是國外企業低價傾銷,國內多晶硅市場的價格持續下滑,并遠遠低于大多數國內企業生產成本。而對于維持生產的企業也將面對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的局面。以國內最大的多晶硅企業-江蘇中能為例:2012年1-5月累計多晶硅產量2.1萬噸,同比增長111%;前5個月實現產銷率95.6%,國內市場占有率近70%,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20%。但由于價格嚴重下跌,在產銷量翻倍增長的情況下,只實現銷售收入28.9億元,同比下降17.5%。累計凈利潤8747萬,同比下降95%。

3、下半年國內多晶硅光伏產業將逐步走出困境
根據硅業分會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受歐洲市場搶裝的刺激,上半年中國晶硅電池產量超過12GW,并且主要產品仍以出口為主,其占比超過80%。而在多晶硅方面,國內的產量為3.8萬噸,估計進口多晶硅數量超過4萬噸。整個產業鏈供應依舊維持過剩局面。預期下半年,歐洲市場需求量將有所減緩,而中國市場、美國市場以及亞太市場的需求將呈現爆發態勢,需求從歐洲市場逐步轉移。因此對于國內光伏企業來說,下半年市場需求將好于上半年。預期下半年國內晶硅電池的產量將突破14GW,出口的份額依舊維持在10GW,更多的電池片將用于國內市場。受之影響,預計下半年國內多晶硅的產量將高于上半年,達到4.5萬噸,而進口多晶硅也預計維持在4萬噸。
從國內多晶硅供需平衡可以看出,上半年多晶硅供應過剩0.6萬噸,而預計下半年過剩僅為0.1萬噸,下半年供需矛盾得到緩解。但是在國外傾銷下,多晶硅市場價格反彈的空間有限,預期將維持在20萬元/噸以下。在市場售價低于成本的情況,國內眾多停產的企業恢復生產可能性極小,因此國內多晶硅的市場更多是中能、中硅、賽維、大全、亞硅等幾大巨頭對抗國際低價傾銷的資源,其中預期2012年國內最大的多晶硅企業-中能產量可能突破5萬噸,占國內產量的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