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能源網尋,8月3日下午,記者走進了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景雄的辦公室。王景雄是青海光伏產業發展的見證者。“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光伏企業和電網企業各方的共同努力。”在談到電網企業時,王景雄頻頻提到“超前謀劃”“主動作為”“責任央企”這些詞。

青海光伏項目現場
發展光伏產業,青海省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別是柴達木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間為3100~3600小時,年輻射總量可達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格爾木轄區總面積11.89萬平方千米,其中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約3.8萬平方千米。這樣的資源條件,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是優秀的。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是青海省委、省政府謀劃的戰略重點。國家電網公司也密切關注著青海省經濟的轉型發展,努力尋找著雙方合作的契合點。
太陽能資源:從分散利用到集中開發
在一次赴格爾木調研時,青海省省長駱惠寧說:“我們正在從事著一項開拓性的事業,我們走了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當然,我們就要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是推動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
“十一五”時期,國家大力實施新能源發展戰略。青海省政府提出,要把發展新能源作為生態立省戰略的重要舉措,集中開發利用太陽能。青海先后編制了《太陽能綜合利用總體規劃》《柴達木盆地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規劃》《格爾木市新能源示范城市規劃》等發展規劃。
“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多方面條件。”王景雄說,除行業技術不斷進步、產業政策不斷完善外,還要有兩個重要條件,即電價政策和電網基礎。
格爾木市能源局負責人劉新平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沒有堅強電網的支撐,光伏產業的發展就會遇到瓶頸。幾年來,劉新平見證了海西電網由末端電網向樞紐電網的巨變。先是海西電網和青海東部電網通過雙回330千伏線路實現互聯,后是青藏聯網工程的建設投運,以及青海電網和西北電網聯網等等。
青海電網變得越來越堅強,為青海省政府在更高層次謀劃光伏產業發展增添了信心。2010年,青海省政府提出,把光伏產業列為青海省十大支柱產業之首。
國家電網公司超前謀劃,2009~2010年,青海省電力公司和中國電科院合作,先后完成青海電網光伏發電接納能力分析、青海電網對大規模光伏發展適應性研究、青海并網光伏電站工程接入系統等三個專題報告。
青海省常務副省長、省新能源開發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組長徐福順在一次會議上說,電網企業主動超前工作,為青海省加快太陽能光伏發電開發利用創造了重要的基礎條件。
大規模光伏并網:履行“全部接納”的承諾
2011年8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業界人士認為,這在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光伏并網有了標桿電價,給廣大光伏發電企業注入了強心劑。青海百科光電有限責任公司是首批進入格爾木的光伏發電企業之一,計劃在2011年年底并網1萬千瓦。完成光伏電站各項建設任務后,百科光電公司向電網企業提出了并網申請。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一個由電網企業的20多名員工組成的并網驗收小組就出現在廠區。
“時間就是金錢,我們不能耽誤他們的并網時間。”青海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郭順寧很理解光伏發電企業急迫的心情。他說,錯過了時間,發電企業就不能享受到優惠政策。由于工期原因,絕大部分光伏發電企業都在去年12月份提出了并網申請。那時,青海電力公司從各單位抽調了很多人員,組成了多個驗收小組,加快驗收進度。
除了及時驗收,青海電力公司還向省政府做出了更為重要的承諾:全部接納。大規模光伏發電并網,會給電網帶來巨大沖擊。青海電力公司調控中心副主任李玉林指著電腦屏幕上的一張光伏曲線圖說,光伏電源對天氣很“敏感”。有時候,一片云飄過來,光伏出力就會下降30%~40%。光伏發電還具有間歇性,白天大發、無功不足、電壓過低;夜晚停發,潮流逆轉、電壓越限,影響電網的電能質量。
為了實現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全接納,2011年8月至年底,青海電力公司聯合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提出了完整的海西光伏發電區域穩定控制方案和策略。青海電力公司用4個月時間,建成330千伏聚明變電站,用于匯集各光伏電站的電力。
2011年年底,青海電力公司完成光伏并網100.3萬千瓦,上網電量達1.4億千瓦時。
新的目標:實現電網建設與光伏發電協調發展
記者在一份“并網光伏電站運行情況”的材料中看到:2012年,百萬千瓦光伏電站并網發電4個月以來,海西地區光伏電站出力受阻,受阻容量10萬~45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13%~60%。
海西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楊紅衛分析說,從電網通道上看,海西大部分電力依靠750千伏、330千伏聯絡通道遠距離送出,電網正常運行方式下可以全部接納光伏出力,但在電網檢修情況下,光伏出力就會受阻。另外,部分光伏電站涉網設備不滿足要求和站內出現故障,也是重要原因。
王景雄說,大規模光伏發電并網是一個新事物。在發展初期暴露出一些問題是正常的。
為了減少光伏電站對電網的擾動,降低大規模光伏電站同時脫網的風險,青海省政府提出,把安裝電能質量在線監測、光功率預測、動態無功補償三項裝置,作為光伏電站并網的準入條件,發電企業按照裝機或主變容量的25%加裝動態無功補償裝置。
安裝穩控裝置是另一個重要條件。青海電力公司電力交易中心副主任范克威說,穩控裝置是電網安全運行的最后一道防線。就像一個水庫,如果水庫里的水過多,就會有潰壩的危險,這時就得棄水。當電壓、頻率超出限值后,該裝置會自動切斷電源或負荷。今年4月22日,青海電網規?;夥娬緟^域穩控裝置正式投入運行。
2012年4月,青海省政府制定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確定“十二五”期間建設太陽能發電規模413萬千瓦,其中大型并網光伏電站360.5萬千瓦。今年,計劃建設光伏電站43座,容量為100萬千瓦。
青海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金煒說,光伏電源從100萬千瓦提高到200萬千瓦,在電源結構中比重超過10%,對青海電網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煒說,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有些事情超出了電網企業的責任范疇,需要政府和相關利益方共同努力,有些問題還需要在更長時間內去消化解決。譬如,光伏發電規劃建設與青海電網“十二五”規劃建設的協調問題;統籌考慮火光互補、水光互補等電源結構優化問題;研究制定光伏電站建設和并網的管理辦法等。
為了讓光伏電站能夠“并得上、送得出”,國家電網公司一方面繼續加強并網相關技術研究,另一方面,將柴達木75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納入基建綠色通道,加快建設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工程,實現電網建設與光伏發電協調發展。
青海省在“十二五”規劃中,勾畫出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幅藍圖:要把柴達木盆地建成全國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基地,把格爾木建設成全國新能源示范城市,建成光伏、光熱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國家電網公司將為這幅美好藍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青海光伏項目現場
發展光伏產業,青海省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別是柴達木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間為3100~3600小時,年輻射總量可達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格爾木轄區總面積11.89萬平方千米,其中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約3.8萬平方千米。這樣的資源條件,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是優秀的。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是青海省委、省政府謀劃的戰略重點。國家電網公司也密切關注著青海省經濟的轉型發展,努力尋找著雙方合作的契合點。
太陽能資源:從分散利用到集中開發
在一次赴格爾木調研時,青海省省長駱惠寧說:“我們正在從事著一項開拓性的事業,我們走了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當然,我們就要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是推動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
“十一五”時期,國家大力實施新能源發展戰略。青海省政府提出,要把發展新能源作為生態立省戰略的重要舉措,集中開發利用太陽能。青海先后編制了《太陽能綜合利用總體規劃》《柴達木盆地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規劃》《格爾木市新能源示范城市規劃》等發展規劃。
“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多方面條件。”王景雄說,除行業技術不斷進步、產業政策不斷完善外,還要有兩個重要條件,即電價政策和電網基礎。
格爾木市能源局負責人劉新平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沒有堅強電網的支撐,光伏產業的發展就會遇到瓶頸。幾年來,劉新平見證了海西電網由末端電網向樞紐電網的巨變。先是海西電網和青海東部電網通過雙回330千伏線路實現互聯,后是青藏聯網工程的建設投運,以及青海電網和西北電網聯網等等。
青海電網變得越來越堅強,為青海省政府在更高層次謀劃光伏產業發展增添了信心。2010年,青海省政府提出,把光伏產業列為青海省十大支柱產業之首。
國家電網公司超前謀劃,2009~2010年,青海省電力公司和中國電科院合作,先后完成青海電網光伏發電接納能力分析、青海電網對大規模光伏發展適應性研究、青海并網光伏電站工程接入系統等三個專題報告。
青海省常務副省長、省新能源開發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組長徐福順在一次會議上說,電網企業主動超前工作,為青海省加快太陽能光伏發電開發利用創造了重要的基礎條件。
大規模光伏并網:履行“全部接納”的承諾
2011年8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業界人士認為,這在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光伏并網有了標桿電價,給廣大光伏發電企業注入了強心劑。青海百科光電有限責任公司是首批進入格爾木的光伏發電企業之一,計劃在2011年年底并網1萬千瓦。完成光伏電站各項建設任務后,百科光電公司向電網企業提出了并網申請。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一個由電網企業的20多名員工組成的并網驗收小組就出現在廠區。
“時間就是金錢,我們不能耽誤他們的并網時間。”青海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郭順寧很理解光伏發電企業急迫的心情。他說,錯過了時間,發電企業就不能享受到優惠政策。由于工期原因,絕大部分光伏發電企業都在去年12月份提出了并網申請。那時,青海電力公司從各單位抽調了很多人員,組成了多個驗收小組,加快驗收進度。
除了及時驗收,青海電力公司還向省政府做出了更為重要的承諾:全部接納。大規模光伏發電并網,會給電網帶來巨大沖擊。青海電力公司調控中心副主任李玉林指著電腦屏幕上的一張光伏曲線圖說,光伏電源對天氣很“敏感”。有時候,一片云飄過來,光伏出力就會下降30%~40%。光伏發電還具有間歇性,白天大發、無功不足、電壓過低;夜晚停發,潮流逆轉、電壓越限,影響電網的電能質量。
為了實現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全接納,2011年8月至年底,青海電力公司聯合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提出了完整的海西光伏發電區域穩定控制方案和策略。青海電力公司用4個月時間,建成330千伏聚明變電站,用于匯集各光伏電站的電力。
2011年年底,青海電力公司完成光伏并網100.3萬千瓦,上網電量達1.4億千瓦時。
新的目標:實現電網建設與光伏發電協調發展
記者在一份“并網光伏電站運行情況”的材料中看到:2012年,百萬千瓦光伏電站并網發電4個月以來,海西地區光伏電站出力受阻,受阻容量10萬~45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13%~60%。
海西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楊紅衛分析說,從電網通道上看,海西大部分電力依靠750千伏、330千伏聯絡通道遠距離送出,電網正常運行方式下可以全部接納光伏出力,但在電網檢修情況下,光伏出力就會受阻。另外,部分光伏電站涉網設備不滿足要求和站內出現故障,也是重要原因。
王景雄說,大規模光伏發電并網是一個新事物。在發展初期暴露出一些問題是正常的。
為了減少光伏電站對電網的擾動,降低大規模光伏電站同時脫網的風險,青海省政府提出,把安裝電能質量在線監測、光功率預測、動態無功補償三項裝置,作為光伏電站并網的準入條件,發電企業按照裝機或主變容量的25%加裝動態無功補償裝置。
安裝穩控裝置是另一個重要條件。青海電力公司電力交易中心副主任范克威說,穩控裝置是電網安全運行的最后一道防線。就像一個水庫,如果水庫里的水過多,就會有潰壩的危險,這時就得棄水。當電壓、頻率超出限值后,該裝置會自動切斷電源或負荷。今年4月22日,青海電網規?;夥娬緟^域穩控裝置正式投入運行。
2012年4月,青海省政府制定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確定“十二五”期間建設太陽能發電規模413萬千瓦,其中大型并網光伏電站360.5萬千瓦。今年,計劃建設光伏電站43座,容量為100萬千瓦。
青海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金煒說,光伏電源從100萬千瓦提高到200萬千瓦,在電源結構中比重超過10%,對青海電網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煒說,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有些事情超出了電網企業的責任范疇,需要政府和相關利益方共同努力,有些問題還需要在更長時間內去消化解決。譬如,光伏發電規劃建設與青海電網“十二五”規劃建設的協調問題;統籌考慮火光互補、水光互補等電源結構優化問題;研究制定光伏電站建設和并網的管理辦法等。
為了讓光伏電站能夠“并得上、送得出”,國家電網公司一方面繼續加強并網相關技術研究,另一方面,將柴達木75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納入基建綠色通道,加快建設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工程,實現電網建設與光伏發電協調發展。
青海省在“十二五”規劃中,勾畫出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幅藍圖:要把柴達木盆地建成全國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基地,把格爾木建設成全國新能源示范城市,建成光伏、光熱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國家電網公司將為這幅美好藍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