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府持續削減上網電價補貼、貿易之戰不斷升級、產能過剩仍未消減……諸多不利因素令太陽能市場瀕臨窒息。價格下跌似乎永無止境。許多企業已被迫退出市場,加快了低上網電價補貼通往零上網電價補貼的過程。在風暴中幸存下來的企業期待價格反彈。不過,價格反彈之前,還將有更多企業退出市場。
低FiT通過零FiT之路
金融機構一直在等待光伏行業出現價格反彈跡象。然而,太陽能行業是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建成,不斷削減的補貼意味著企業無法從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獲益。因此,市場需求仍處于疲軟狀態。此外,由于本土政治與商業關系以及法律限制,沒有上網電價補貼的新興市場依然錯綜復雜。一瞬間,太陽能產業似乎成為“沒有希望”的行業?! ×硪环矫?,歐洲政府也開始大幅削減上網電價補貼,加快通往零補貼的速度。鑒于一些國際系統企業將開始推出零FiT商業模式,2013年一直被視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市場很可能將更為接近平價上網,市場需求會得到激勵。
強調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節能”質量而非其“盈利能力”乃新商業模式的關鍵所在。
太陽能企業指出,目前太陽能電池價格約為每瓦0.35美元,太陽能組件價格約為每瓦0.50歐元(合0.64美元)。在德國,基于當前激勵政策,就規模大于1MW小于10MW的大型商業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而言,總安裝成本約為100萬歐元。倘若100%的電力以每瓦0.128歐元的價格售給政府,系統可以在20年內獲得256萬歐元。
就規模小于1MW屋頂太陽能光伏系統而言,只有90%的電力售給政府,余下10%的電力自用。按前述的成本結構計算,20年內系統產生的電力價格相當于230.4萬歐元。加上不使用傳統電力而節省的費用(約每年2.5萬歐元),20年即可節省50萬歐元。那么系統產生的總價格有望達280.4萬歐元。這個方法比將100%的電力銷往政府更有利可圖。強調節約成本的關鍵在于更高的投資回報率(IRR)。
太陽能企業補充道,歐洲許多客戶一直要求系統企業增加系統中自用電力的百分比。此外,大多數居民使用的電力量小于系統生產的電力量,因此智能電網在德國已日益普及,尤其對于存儲功能而言。
隨著傳統電力價格持續上漲,預計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能源成本節約特點將越來越受到歡迎。
新市場,更少的競爭者
新商業模式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融資。歐洲的銀行已經熟悉FiT商業模式并一直運用政府FiT來計算貸款利息。金融機構需要尋找新的公式計算沒有政府FiT之下的貸款利息,并對諸如業主銀行可貼現性以及EPC企業之類的信息做出風險評估。
歐洲太陽能企業透露,德國政府一直希望與銀行進行商討,并發揮核心作用。此外,德國政府要求傳統發電廠將電網與獨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廠結合起來。這有利于那些希望進軍工業發電市場的零FiT系統企業。
另一方面,太陽能產品價格下跌已令上游廠商連續七個季度虧損。隨著平價上網的臨近,一些太陽能企業將退出市場。不過,目前還存在一些其它不明朗因素(比如貿易壁壘)阻礙電網平價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