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的股票平台,合法配资平台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上海高層調研新能源 敲定主打"薄膜太陽能技術"

   2009-05-08 東方早報李曉輝14890

  上海市新能源戰略規劃逐漸浮出水面。

  曾經作為中國新能源發展先鋒的上海市正試圖尋找那些丟失的領地,一場或將影響到未來上海市經濟布局的巨大“新能源戰略規劃”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而其所具有的實際價值將成為上?!皟纱笾行摹贝_立后,發展未來經濟的“第三極”。

  早報記者了解到,由上海市委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的,一場全面深入上海市本地新能源企業生存發展狀況的調研,從3月底開始低調進行。期間歷時達1個月。此次調研幾乎囊括了上海市新能源領域燃料電池、太陽能、風能等領域的所有重要企業,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企業發展狀況。

  上海市發改委一位內部人士對早報記者透露,發改委能源處的相關負責人最近兩個月都在上海市乃至全國四處調研,就是為準備新能源產業政策的事情,同時也已經向上海市政府做了數次匯報,不過具體的方案還未出臺?!?月下旬,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到我們這里了解公司和太陽能行業的情況,其中也包括經委的相關負責人。這次是對上海市新能源全面的調研。”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新能源協會會長朱元昊對早報記者表示,年內市政府應該會有一個產業政策出臺,整體考慮怎樣把上海的太陽能和其他的新能源發展起來。

  一般我們所說的“新能源” 包括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石油替代等,不過其中太陽能占據這些新能源體量的90%之多,實際成為新能源產業化的絕對主力,圍繞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成為當前新能源發展的重點。

  “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對于上海的新能源發展尤其是太陽能發展現狀很不滿意。”在5月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太陽能光伏展期間,歐瑞康太陽能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孫海燕對早報記者透露。另外頗為重要的是,在太陽能發展方面,上海市實際已經敲定重點發展“薄膜太陽能”技術,這對于產業支持和引導尤為重要。朱元昊也對早報記者表示,“上海市委主要領導確實對薄膜太陽能技術很感興趣,我們現在也正在攻堅發展這項技術?!?/P>

  現有機制約束產業發展

  “上海市目前太陽能的裝機量還不到10MW(1MW等于1000千瓦),這其中還包括世博會的4MW,還有之前臨港新城0.2MW、崇明項目1MW,上海的太陽能發展很慢?!鄙虾J刑柲軐W會光電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大學教授魏光普對早報記者表示。

  接受早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對上海市光伏產業“起步最早,發展緩慢”的狀況感到惋惜。魏光普對早報記者表示,上海發展太陽能的主要兩家公司――交大泰陽和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01年就正式成立了,但因為其主要是國有股份,整體投資不可能很大,造成發展緩慢。

  2008年底,全球太陽能產量是6100MW,中國產能占到了2000MW,其中大約有800MW是江蘇的。其中,上海市太陽能電池總產能是200MW,上海最大的太陽能企業交大泰陽也只有100MW。

  與此相對應的是,幾乎與交大泰陽同時起步的尚德太陽能今年初太陽能產能已達到1000MW。這正是因為其打通了資本市場而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2008年全球光伏企業產能前10排名中,中國大陸有3家,分別為排名第三的尚德電力,還有河北的英利和晶澳。但在前25名里沒有一家上海企業。

  朱元昊對早報記者表示,“沒有和資本市場對接,這是我們發展緩慢最大的問題,現在的體制下很難做,需要靠資本撬動其發展”。

  靈活的機制和龐大的資本,正是最近5年太陽能產能極速膨脹甚至過剩的最大推動力。據一位業內人士對早報記者介紹,在2005年前后,投入一條多晶硅生產線只需要4000萬-5000萬元,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民營企業因為機制靈活已經做起來了一批,現在太陽能產業是民營企業的天下。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交大泰陽背靠上海電氣集團,但是因為其國企機制的死板,另外上海電氣有8家上市公司,無暇考慮到這一塊的長期戰略發展。

  交大泰陽的發展受限,成為上海新能源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個典型。

  就在去年12月30日,上海電氣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1.38億元的價格,掛牌出售交大泰陽36%股權給鹽城市東投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其還剩余25.35%的股權。實際上,交大泰陽在上海電氣的利潤中占比不到0.5%,那次股權出售后不再將交大泰陽納入合并報表。

  朱元昊對早報記者表示,原來他們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是要退出來的,但是現在的受讓方鹽城東投會有變化,原來的協議已經作廢,有另外的公司接收。

  一位消息人士對早報記者表示,交大泰陽的資產實際上隨著上海市政府現在新能源產業政策的調整和變化,不可能轉給外省企業,并且其肯定會受到上海市政府重點扶持,會對其作另外的安排。預計這個安排很有可能是轉至在上海國資新能源平臺的上海申能集團旗下。不過,上述消息并未獲得涉及的幾大主體確認。

  “十萬屋頂計劃”的帶動

  在3月底,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資金》,最高補貼標準分為20元/瓦和15元/瓦,財政部后續在其網站上公布了被稱為“太陽能屋頂計劃”的《

 
標簽: 太陽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深圳市凌科電氣有限公司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