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色協會硅業分會】2014 年 10 月份多晶硅進口繼續保持高位,當月進口量為8070 噸,同比大幅度增長 51.5%。1-10 月份累計進口 81253 噸,比上年同期增長 26.6%,預計全年多晶硅進口將突破 10 萬噸,比以往最高年份增長 21%。
中國有色協會硅業分會認為,造成中國對美韓歐多晶硅“雙反”裁決后進口量持續 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規避“雙反”漏洞 明顯,10 月份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為 5695 噸,占比高達 70.6%!其 中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 1178 噸,在當月自美國進口總量中占 89%,其余從 一般貿易渠道進口的為不受“雙反”影響的半導體多晶硅。二是對韓國企業只 裁定低至 2.4%的反傾銷稅率,助長了韓國多晶硅企業繼續擴張之風,加大對中 國市場的沖擊,海關統計 10 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 3873 噸,占總進口量的 48.0%,接近總進口量的一半!連續六月位居進口量首位。三是給予德國瓦克價 格承諾讓步后,德國多晶硅企業開足馬力生產,進口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協會 預計,隨著商務部和海關部署發布的“關于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 業務申請受理” 的 58 號公告落實,加工貿易進口的漏洞將于年底生效,屆時 可以阻止美國進口多晶硅。

圖 1 2013 年 10 月-2014 年 10 月多晶硅進口量及進口均價示意圖

圖 2 2014 年 10 月各國進口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值得業內關注的有三點: 第一,8 月 14 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的“58 號公告”使得各地開始在執行日之前突擊審批新的多晶硅加工貿易業務,總量 超過 10 萬噸多晶硅,在一年內執行完畢,超過以往任何年份的進口數量,尤其 是美國的一家企業和國內企業簽訂高達 3 萬多噸多晶硅加工貿易合同,有的國 內企業甚至突擊審批了多達近 10 筆的跨年度進口合同。此文件的出臺,使國外 多晶硅企業全量落實了新一年的銷售計劃,而國內多晶硅企業卻無法落實一份 實質性銷售合同,更嚴重的是,這些突擊審批的加工貿易合同有效期為一年, 如此便可執行加工貿易進口到 2015 年 8 月 31 日,嚴重違反了商務部和海關總 署的58號文件中對個別特殊情況才允許延遲執行至2014年12月31日的規定。 但是,業內也需了解,“58 號公告”中所指“可在合同有效期內執行完畢的加 工貿易業務”是指 9 月 1 日之前簽訂的單筆貿易業務,這種單筆貿易合同量為 數不多,可在合同期內執行完畢,即最多可執行到 2015 年 8 月 31 日。而文件 中所指可“在 2014 年 12 月 31 日前執行完畢的加工貿易業務”是指在 9 月 1 日 之前簽訂的多筆貿易業務,這種多筆貿易合同量占多數,必須在 2014 年 12 月 31 日前執行完畢。因此,加工貿易進口在 2014 年底會有好轉。
第二,按貿易方式來分,2014 年 10 月份我國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 2375 噸,占比為 29.4%,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 5695 噸,占比為 70.6%。分國別 具體看來:10 月份自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2571 噸,占自韓國進口 總量的 66.4%,從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多晶硅量比當月從美國進口總量 尚且高出近一倍,可以看出韓國對這 2.4%稅率毫無遮攔地規避,“雙反”效用 被極度弱化;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1178 噸,占自美國進口總量的 89.0%,除去不在“雙反”范圍內的 146 噸半導體用多晶硅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 口外,其他全部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 征稅,正是由于有加工貿易和 臺灣轉口的渠道,美國企業 REC 和 HEMLOCK 都開足馬力,滿產釋放;自德 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944 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 59.6%,較上月占 比有增加的趨勢,可以看出,通過加工貿易進入中國市場的價格相對于承諾價 仍具有客觀優勢。可見,“58 號文件”暫停加工貿易進口申請的空檔期不僅使 被征相對高懲罰性關稅的美國與中國簽訂大量加工貿易合同,而且惠及韓國甚 至德國,使得加工貿易進口量居高不下。但是畢竟 12 月 31 號會有一批加工貿 易合同會被終止,因此屆時國內市場會略有好轉。
第三,10 月份自韓國進口量仍高達 3873 噸,在當月進口總量中占比高達 48.0%,將近總進口量的一半,占比再創新高。從韓國進口占比日漸增加,主要 原因是:首先,2.4%的反傾銷稅對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響,故韓國向中國出口 多晶硅無論按照一般貿易方式還是加工貿易方式都毫無顧忌;其次,對美國和 德國相對高的懲罰性關稅促進了美國和德國多晶硅廠商在韓國建廠設立多晶硅 項目;最后,韓國本土多晶硅企業經歷“雙反”終裁后,被征稅率較低的企業 逐漸恢復生產,產量逐漸釋放。綜上導致連續六個月來,從韓國進口量一直位 居首位。因此,韓國對我國的傾銷幅度確不容小覷,積極采取補救措施才是良 策。

圖 3 2014 年 10 月進口多晶硅各貿易方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圖 4 2013 年 10 月-2014 年 10 月從韓、美、德進口多晶硅單價走勢圖 數據來源:海關
分國別具體統計如下:
韓國:
2014 年 10 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小幅下降至 3873 噸,環比降幅為 4.3%; 進口單價小幅下滑至 20.73 美元/千克,環比降幅為 1.05%。

圖 5 我國從韓國進口多晶硅料情況 數據來源:海關
美國:
2014 年 10 月份從美國進口多晶硅量減至 1324 噸,環比降幅為 29.9%;進 口單價上漲至 19.47 美元/千克,環比增幅為 20.93%。

圖 6 我國從美國進口多晶硅料情況 數據來源:海關
德國:
2014 年 10 月份從德國進口多晶硅量大幅降至 1584 噸,環比降幅為 44.2%; 10 月進口單價小幅下滑至 23.20 美元/千克,環比降幅為 6.83%。

圖 7 我國從德國進口多晶硅料情況 數據來源:海關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 10 月份我國多晶硅出口為 150 噸,環比增 加 31.6%。
附表 1:

作者劉晶,系中國硅業協會
中國有色協會硅業分會認為,造成中國對美韓歐多晶硅“雙反”裁決后進口量持續 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規避“雙反”漏洞 明顯,10 月份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為 5695 噸,占比高達 70.6%!其 中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 1178 噸,在當月自美國進口總量中占 89%,其余從 一般貿易渠道進口的為不受“雙反”影響的半導體多晶硅。二是對韓國企業只 裁定低至 2.4%的反傾銷稅率,助長了韓國多晶硅企業繼續擴張之風,加大對中 國市場的沖擊,海關統計 10 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 3873 噸,占總進口量的 48.0%,接近總進口量的一半!連續六月位居進口量首位。三是給予德國瓦克價 格承諾讓步后,德國多晶硅企業開足馬力生產,進口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協會 預計,隨著商務部和海關部署發布的“關于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 業務申請受理” 的 58 號公告落實,加工貿易進口的漏洞將于年底生效,屆時 可以阻止美國進口多晶硅。

圖 1 2013 年 10 月-2014 年 10 月多晶硅進口量及進口均價示意圖
數據來源:海關 據 10 月份分國別進口數據顯示,自韓國、美國、德國三國共進口多晶硅6781 噸,占總進口量的 84.0%,其中從韓國進口量為 3873 噸,占總進口量的 48.0%;從美國進口量為 1324 噸,占總進口量的 16.4 %;從德國進口量為 1584 噸,占總進口量的 19.6 %;其他地區進口量為 1289 噸,占總量的 16.0%。

圖 2 2014 年 10 月各國進口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值得業內關注的有三點: 第一,8 月 14 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的“58 號公告”使得各地開始在執行日之前突擊審批新的多晶硅加工貿易業務,總量 超過 10 萬噸多晶硅,在一年內執行完畢,超過以往任何年份的進口數量,尤其 是美國的一家企業和國內企業簽訂高達 3 萬多噸多晶硅加工貿易合同,有的國 內企業甚至突擊審批了多達近 10 筆的跨年度進口合同。此文件的出臺,使國外 多晶硅企業全量落實了新一年的銷售計劃,而國內多晶硅企業卻無法落實一份 實質性銷售合同,更嚴重的是,這些突擊審批的加工貿易合同有效期為一年, 如此便可執行加工貿易進口到 2015 年 8 月 31 日,嚴重違反了商務部和海關總 署的58號文件中對個別特殊情況才允許延遲執行至2014年12月31日的規定。 但是,業內也需了解,“58 號公告”中所指“可在合同有效期內執行完畢的加 工貿易業務”是指 9 月 1 日之前簽訂的單筆貿易業務,這種單筆貿易合同量為 數不多,可在合同期內執行完畢,即最多可執行到 2015 年 8 月 31 日。而文件 中所指可“在 2014 年 12 月 31 日前執行完畢的加工貿易業務”是指在 9 月 1 日 之前簽訂的多筆貿易業務,這種多筆貿易合同量占多數,必須在 2014 年 12 月 31 日前執行完畢。因此,加工貿易進口在 2014 年底會有好轉。
第二,按貿易方式來分,2014 年 10 月份我國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 2375 噸,占比為 29.4%,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 5695 噸,占比為 70.6%。分國別 具體看來:10 月份自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2571 噸,占自韓國進口 總量的 66.4%,從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多晶硅量比當月從美國進口總量 尚且高出近一倍,可以看出韓國對這 2.4%稅率毫無遮攔地規避,“雙反”效用 被極度弱化;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1178 噸,占自美國進口總量的 89.0%,除去不在“雙反”范圍內的 146 噸半導體用多晶硅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 口外,其他全部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 征稅,正是由于有加工貿易和 臺灣轉口的渠道,美國企業 REC 和 HEMLOCK 都開足馬力,滿產釋放;自德 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944 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 59.6%,較上月占 比有增加的趨勢,可以看出,通過加工貿易進入中國市場的價格相對于承諾價 仍具有客觀優勢。可見,“58 號文件”暫停加工貿易進口申請的空檔期不僅使 被征相對高懲罰性關稅的美國與中國簽訂大量加工貿易合同,而且惠及韓國甚 至德國,使得加工貿易進口量居高不下。但是畢竟 12 月 31 號會有一批加工貿 易合同會被終止,因此屆時國內市場會略有好轉。
第三,10 月份自韓國進口量仍高達 3873 噸,在當月進口總量中占比高達 48.0%,將近總進口量的一半,占比再創新高。從韓國進口占比日漸增加,主要 原因是:首先,2.4%的反傾銷稅對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響,故韓國向中國出口 多晶硅無論按照一般貿易方式還是加工貿易方式都毫無顧忌;其次,對美國和 德國相對高的懲罰性關稅促進了美國和德國多晶硅廠商在韓國建廠設立多晶硅 項目;最后,韓國本土多晶硅企業經歷“雙反”終裁后,被征稅率較低的企業 逐漸恢復生產,產量逐漸釋放。綜上導致連續六個月來,從韓國進口量一直位 居首位。因此,韓國對我國的傾銷幅度確不容小覷,積極采取補救措施才是良 策。

圖 3 2014 年 10 月進口多晶硅各貿易方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圖 4 2013 年 10 月-2014 年 10 月從韓、美、德進口多晶硅單價走勢圖 數據來源:海關
分國別具體統計如下:
韓國:
2014 年 10 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小幅下降至 3873 噸,環比降幅為 4.3%; 進口單價小幅下滑至 20.73 美元/千克,環比降幅為 1.05%。

圖 5 我國從韓國進口多晶硅料情況 數據來源:海關
美國:
2014 年 10 月份從美國進口多晶硅量減至 1324 噸,環比降幅為 29.9%;進 口單價上漲至 19.47 美元/千克,環比增幅為 20.93%。

圖 6 我國從美國進口多晶硅料情況 數據來源:海關
德國:
2014 年 10 月份從德國進口多晶硅量大幅降至 1584 噸,環比降幅為 44.2%; 10 月進口單價小幅下滑至 23.20 美元/千克,環比降幅為 6.83%。

圖 7 我國從德國進口多晶硅料情況 數據來源:海關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 10 月份我國多晶硅出口為 150 噸,環比增 加 31.6%。
附表 1:

作者劉晶,系中國硅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