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慶
浙江正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節能分公司副總經理
首先,傳統的電網更像是Web1.0的電網。
作為“互聯網+能源”背景下的能源互聯網,更像Web2.0的電網。
那么,從Web1.0到Web2.0的價值重心轉移則如下圖。
如果從用戶價值的角度去理解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則如下圖。
下面從能源互聯網的價值特性來闡述一下。
能源互聯網代表著價值重心的轉移。
能源互聯網具有兩重含義。
未來能源互聯網技術圖景。
若用計算機網絡分級去理解的能源互聯網構成,則如下圖。
其實,能源互聯網需要考慮多種形式的能源集成與互動。
先來了解下廣義的能源
電(水電、煤電、核電、風電、光伏、生物質、余熱發電)
水(自來水、污水、雨水、工業用水、中水利用)
熱(高溫蒸汽、低溫蒸汽、工業熱水、生活熱水、采暖熱水、熱回收、過程加熱、)
冷(冷水、冰、冷凝系統、冷卻系統)
氣(天然氣、煤制氣)
油(汽油、柴油、煤油、重油)
機械能(壓縮氣體、電動機與傳統系統)
儲能(電池、蓄熱、蓄冷、機械儲能裝置)
更為重要的是,能源互聯網,不僅僅是電能的網絡。
能源互聯網是源、網、荷的互聯互通與互動。
能源互聯網的某些可能的形態。
兵無常形,能源互聯網并沒有絕對固定的形式,而是綜合考量地理位置、氣候特征、用能特點、負荷特征、網絡結構、能源獲得、市場價格和經濟性、技術特征,形成的用戶能源方案的組成部分。
下面談一下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技術三要素。
接下來講講上述能源互聯網三要素是緊耦合關系。
下面談談建筑能源互聯網(LAN)的設計。
然后談一談建筑能源互聯網的未來的熱點在于用戶側的應用。
能源互聯網的創新必須關注用戶價值。
本人認為,未來智慧的能源互聯網將是三流合一。
另外,要用生物智能的眼光看待能源互聯網的未來。
作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人,在能量、運動、適應性方面體現的是復雜系統的典型特點:子系統內自洽(自組織)、多層次復雜交互(水平和垂直)、多系統間協調與決策協調,實現在動態震蕩中的非精確穩態控制。這是所有智能化系統的未來形態。
而云計算只是部分適合能源互聯網。
云計算無法解決兩個問題:
信息過載(大腦決策中樞其實只處理極少量信號,大量重復性的信號與控制在子系統層面完成,如呼吸心跳)
控制實時性(針刺到以后本能的縮手,是最短信號回路起到最優保護)
最后,談三點體會。
(一)能源互聯網只是借鑒了一些互聯網的理念,不要用含糊不清的互聯網思維去解讀,能源互聯網面向家庭的部分(2C)可以接近互聯網,但是面向電網和行業用戶的(2B)的理念、內涵和商業模式不同于互聯網
(二)能源互聯網必須有系統思維,一是要從全能源的角度而非僅僅是電的角度去理解;二是 能源互聯網是一張網,各要素在網上多層次廣泛互動影響,所以是復雜系統,而且會不斷進化
(三)能源互聯網不是簡單的技術理念,而是融合了金融、服務、技術的商業對象,必須借助市場的力量去推動,用價格反映供需關系,用價格去調節和引導市場技術,讓市場說話,政府只要設計好規則,確保公平透明公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