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來,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稅總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落實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光伏產業裝機容量出現了大幅增長,截至去年12月底,我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652萬千瓦(絕大部分為光伏發電),同比增長67.0%。在裝機量不斷攀升的背后,融資難問題日益突出,近年來,在政府、銀行、企業的共同推動下,相關的政策已在逐步完善,各種形式的融資渠道也在打通。
中國融資租賃的發展
2014年以來,陸續有投資公司與光伏企業合作,或成立相應光伏電站基金,進入光伏電站運營;或成立專業投資公司,投資下游光伏電站開發與運營。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開始適度進入光伏發電領域。除傳統的銀行貸款、股東擔保、資本市場融資等融資模式外,已開始涌現出眾籌、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電站資產擔保融資等新興融資模式。業內認為,創新融資模式將是解決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推廣瓶頸的思路,實際上,許多光伏企業已經率先嘗試以實物融資租賃的方式解決融資難題。目前光伏發電融資租賃的四種運營模式分別是:直接租賃模式、售后回租模式、經營性租賃模式和經營性售后回租模式。經過研究發現,美國的SolarCity已經有光伏租賃的出色成功案例。上海租賃協會會長高傳義認為,或許在中國也可以復制SolarCity光伏電站融資的方式。
中國的融資租賃從1980年引進第一家租賃開始,到現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國內的融資租賃真正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是在2007年商務部設定融資租賃試點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關于融資租賃的立法調研,緊接著銀監會開始對商業銀行放開做金融租賃的試點,在這樣一個發展的契機下,國內的金融性租賃公司開始發力。到去年年底,全國共有商務部和銀監會體系內1026家租賃公司,其中銀行系統租賃公司123家,內資123家,外資880家,然而真正能夠為光伏行業提供服務的不超過三家企業。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中國特色的光伏應用推廣可以通過實物融資租賃的方式將太陽能發電設備租給需要建設太陽能電站的企業、農村地區以及工礦企業。發電取得的一部分電費付給太陽能發電板的所有者,承租企業也可以從出租方的電力投資中獲利。這種方式有助于解決分布式光伏發電融資難、建設動力不足這一核心問題。其中,作為一種產業融資方式,擁有較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建立金融產品信任背書,是非常重要的。
我國光伏產業的現狀和趨勢
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體系,目前產能已處于絕對的世界第一,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還相差太遠。
工信部顯示,2015年1-5月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顯示,光伏相關行業投資回升,同比增長62.8%,比1-4月高0.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66.6個百分點。2014年是我國光伏產業否極泰來的一年。經歷了2011~2013年的持續虧損之后,中美日等國家光伏市場的發展成為推動行業復蘇的重要力量,使光伏產業回暖態勢明顯,多數企業扭虧為贏,經營狀況得到較大改善。我國各相關部門積極落實繼續完善國務院《關于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配套措施,光伏貿易糾紛得到有效處理。這些都為光伏產業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政策拉動下,我國光伏市場連續兩年保持了10GW以上的增長速度。2014年新增光伏裝機量達到10.6GW,其中分布式光伏系統2.05GW,占總裝機量的19.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累計光伏并網裝機容量28.05GW,光伏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200%。除傳統的專注于發電功能的大型地面電站與屋頂電站,2014年水光互補電站、農業大棚、漁光互補電站等多種電站形式持續推進,光伏發電在其他行業領域中的應用不斷拓展,融合發展趨勢明顯。同時,光伏應用產品更加豐富。在晶體硅光伏發電產業創造輝煌歷史的同時,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技術一直在韜光養晦,有央企業負責人提出,隨著時間推移,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將可能會逐漸替代部分晶體硅光伏發電產品。在今年5月份的北京新聞發布會上,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大規模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線的(擁有銅銦鎵硒量產技術以及移交規?;~銦鎵硒交鑰匙產線能力的)德國Manz公司就向記者介紹了其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項目在中國本土落地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在目前Manz的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技術路線圖中,和晶體硅電池相比,引入Manz公司的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線,在一定規模基礎上,相對較短時間內投資企業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他們認為,在中國生產晶硅組件的環保成本非常高,如果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能在中國本土進行生產,項目將會非常具有經濟性以及前瞻性。
隨著光伏裝機量的增多,2014年,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繼續實施,并在2014年年底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優化了光伏企業兼并重組的市場環境。國家能源局在2014年出臺10多項與光伏有關的促進政策,完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環境。銀監會、國開行等金融機構積極與行業主管部門合作,出臺光伏產業金融扶持政策。地方層面,已有十余個省份對光伏發電給予電價或投資補貼。
光伏產業發展要借力時代機遇
當下,“互聯網+”為中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轉型提供了新思路。“互聯網+能源”的概念可以改善人們的能源消費體驗,提高能效水平和能源使用的舒適感。“這將對國家電改,特別是能源的生產革命、消費革命起到很大作用。”除了將太陽能電站建設與金融租賃相結合之外,現在還有“互聯網+光伏產業”的推廣模式。
同時,我們的光伏產業也將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受益。中國光伏應用技術有實力參與到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之中,并且這一戰略會給光伏產業帶來發展契機。“一帶一路’沿線是光照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現在我們可以把太陽能應用技術提供給沿線國家。以太平洋島國和東南亞地區島嶼為例,將太陽能發電和ZPD儲能發電做成微電網,可以為整個島嶼提供能源解決方案,這是非常大的機遇。“一帶一路”沿線不乏能源應用較貧乏的國家,將中國的能效管理技術、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推廣出去,可以避免這些國家重走歐洲、美國、中國能源開發的老路,使它們可以一開始就用成本較低廉的清潔能源為后續工業發展打下基礎。“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較好的能源結構,也使全球的碳減排受益。
隨著2025規劃的推進,相信有更多的新興產業將會涌現,而作為重要原材料的稀有稀土金屬,其應用需求和消費需求也必將得到拉動。在“互聯網+”興起時,泛亞就已經在試水“互聯網+稀有金屬”,而泛亞集團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泛融網的問世則開啟了民間商業收儲的嶄新的投融資模式,這在稀有金屬乃至有色金屬領域都是首創。泛融網不僅惠及稀有金屬和稀土產業,隨著廈商所在自貿區業務的發展,也將利好下游高新技術和高端制造產業,并將促進稀有金屬和稀土在國際市場的流轉?;ヂ搫撔氯谫Y模式助力光伏產業的新發展添磚加瓦。
中國融資租賃的發展
2014年以來,陸續有投資公司與光伏企業合作,或成立相應光伏電站基金,進入光伏電站運營;或成立專業投資公司,投資下游光伏電站開發與運營。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開始適度進入光伏發電領域。除傳統的銀行貸款、股東擔保、資本市場融資等融資模式外,已開始涌現出眾籌、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電站資產擔保融資等新興融資模式。業內認為,創新融資模式將是解決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推廣瓶頸的思路,實際上,許多光伏企業已經率先嘗試以實物融資租賃的方式解決融資難題。目前光伏發電融資租賃的四種運營模式分別是:直接租賃模式、售后回租模式、經營性租賃模式和經營性售后回租模式。經過研究發現,美國的SolarCity已經有光伏租賃的出色成功案例。上海租賃協會會長高傳義認為,或許在中國也可以復制SolarCity光伏電站融資的方式。
中國的融資租賃從1980年引進第一家租賃開始,到現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國內的融資租賃真正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是在2007年商務部設定融資租賃試點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關于融資租賃的立法調研,緊接著銀監會開始對商業銀行放開做金融租賃的試點,在這樣一個發展的契機下,國內的金融性租賃公司開始發力。到去年年底,全國共有商務部和銀監會體系內1026家租賃公司,其中銀行系統租賃公司123家,內資123家,外資880家,然而真正能夠為光伏行業提供服務的不超過三家企業。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中國特色的光伏應用推廣可以通過實物融資租賃的方式將太陽能發電設備租給需要建設太陽能電站的企業、農村地區以及工礦企業。發電取得的一部分電費付給太陽能發電板的所有者,承租企業也可以從出租方的電力投資中獲利。這種方式有助于解決分布式光伏發電融資難、建設動力不足這一核心問題。其中,作為一種產業融資方式,擁有較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建立金融產品信任背書,是非常重要的。
我國光伏產業的現狀和趨勢
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體系,目前產能已處于絕對的世界第一,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還相差太遠。
工信部顯示,2015年1-5月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顯示,光伏相關行業投資回升,同比增長62.8%,比1-4月高0.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66.6個百分點。2014年是我國光伏產業否極泰來的一年。經歷了2011~2013年的持續虧損之后,中美日等國家光伏市場的發展成為推動行業復蘇的重要力量,使光伏產業回暖態勢明顯,多數企業扭虧為贏,經營狀況得到較大改善。我國各相關部門積極落實繼續完善國務院《關于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配套措施,光伏貿易糾紛得到有效處理。這些都為光伏產業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政策拉動下,我國光伏市場連續兩年保持了10GW以上的增長速度。2014年新增光伏裝機量達到10.6GW,其中分布式光伏系統2.05GW,占總裝機量的19.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累計光伏并網裝機容量28.05GW,光伏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200%。除傳統的專注于發電功能的大型地面電站與屋頂電站,2014年水光互補電站、農業大棚、漁光互補電站等多種電站形式持續推進,光伏發電在其他行業領域中的應用不斷拓展,融合發展趨勢明顯。同時,光伏應用產品更加豐富。在晶體硅光伏發電產業創造輝煌歷史的同時,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技術一直在韜光養晦,有央企業負責人提出,隨著時間推移,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將可能會逐漸替代部分晶體硅光伏發電產品。在今年5月份的北京新聞發布會上,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大規模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線的(擁有銅銦鎵硒量產技術以及移交規?;~銦鎵硒交鑰匙產線能力的)德國Manz公司就向記者介紹了其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項目在中國本土落地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在目前Manz的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技術路線圖中,和晶體硅電池相比,引入Manz公司的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線,在一定規模基礎上,相對較短時間內投資企業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他們認為,在中國生產晶硅組件的環保成本非常高,如果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能在中國本土進行生產,項目將會非常具有經濟性以及前瞻性。
隨著光伏裝機量的增多,2014年,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繼續實施,并在2014年年底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優化了光伏企業兼并重組的市場環境。國家能源局在2014年出臺10多項與光伏有關的促進政策,完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環境。銀監會、國開行等金融機構積極與行業主管部門合作,出臺光伏產業金融扶持政策。地方層面,已有十余個省份對光伏發電給予電價或投資補貼。
光伏產業發展要借力時代機遇
當下,“互聯網+”為中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轉型提供了新思路。“互聯網+能源”的概念可以改善人們的能源消費體驗,提高能效水平和能源使用的舒適感。“這將對國家電改,特別是能源的生產革命、消費革命起到很大作用。”除了將太陽能電站建設與金融租賃相結合之外,現在還有“互聯網+光伏產業”的推廣模式。
同時,我們的光伏產業也將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受益。中國光伏應用技術有實力參與到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之中,并且這一戰略會給光伏產業帶來發展契機。“一帶一路’沿線是光照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現在我們可以把太陽能應用技術提供給沿線國家。以太平洋島國和東南亞地區島嶼為例,將太陽能發電和ZPD儲能發電做成微電網,可以為整個島嶼提供能源解決方案,這是非常大的機遇。“一帶一路”沿線不乏能源應用較貧乏的國家,將中國的能效管理技術、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推廣出去,可以避免這些國家重走歐洲、美國、中國能源開發的老路,使它們可以一開始就用成本較低廉的清潔能源為后續工業發展打下基礎。“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較好的能源結構,也使全球的碳減排受益。
隨著2025規劃的推進,相信有更多的新興產業將會涌現,而作為重要原材料的稀有稀土金屬,其應用需求和消費需求也必將得到拉動。在“互聯網+”興起時,泛亞就已經在試水“互聯網+稀有金屬”,而泛亞集團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泛融網的問世則開啟了民間商業收儲的嶄新的投融資模式,這在稀有金屬乃至有色金屬領域都是首創。泛融網不僅惠及稀有金屬和稀土產業,隨著廈商所在自貿區業務的發展,也將利好下游高新技術和高端制造產業,并將促進稀有金屬和稀土在國際市場的流轉?;ヂ搫撔氯谫Y模式助力光伏產業的新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