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第三方光伏電站資產管理服務領域,暉保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暉保智能”)頻放大招,風頭高過媒體關注度一度很高的華為:7月18日,暉保智能和招行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能源大數據資產,為金融機構提供風控和長期資管服務;7月24日,暉保智能構建的國內第一個“能源互聯金融平臺”又撩開面紗,引來高度關注,而這貌似暉保智能僅僅小芽才露尖尖角,“能源互聯金融平臺”貌似一個大工程建設,暉保憑什么有如此底氣?
暉保智能的底氣在哪里?
眾所周知,光伏電站的全產業生命周期有20~25年,為光伏電站提供第三方技術服務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各路資本云集,包括華為在內的一批傳統企業也積極涉足這一領域。那么,為什么招商銀行選擇暉保智能做戰略合作,而不是名氣更高的華為呢?暉保智能的底氣到底在哪里?
暉保智能董事總經理徐天曾在被媒體記者問及時表示,“與華為相比,我們這種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小體量公司在行業縱深方面,可能比巨無霸們走得更加快和前衛。現在硅谷很多企業都類似我們這樣”
這句話部分透露了上述問題的答案: 暉保智能目前是一家高度聚焦于能源資產大數據運營的小而美的公司,它天然的具有互聯網基因,會走得更加快和前衛,無論是在理念和執行力上,它可能會一直在引領這個行業的縱深發展。
華為在2013年進軍光伏電站逆變器領域,2014年由逆變器銷售延生成為提供捆綁逆變器的智能運維解決方案提供商,2015年開始全面提供遠程集中控制和管理系統,而且由于這一概念與逆變器的融合, 很快成為這個領域的第一軍團, 和暉保智能形成正面的市場“沖突”。暉保智能也曾表示,由于華為大品牌形象,在光伏電站遠程集控服務領域以免費送軟件的服務與企業形成戰略合作從而占領了集控領域的市場,也影響了暉保智能與其他企業的進一步合作。但是,這只是表象而已,由于兩家根本就不是一個類型的公司,未來的業務演化路徑也未必相同。
華為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軍光伏電站智能運維領域,靠的主要是其硬件產品,也就是逆變器所積累下的客戶資源,若論對光伏產業的理解,恐怕不及在這個領域深耕了十余年的暉保智能,要知道,暉保智能早在2005年已經在歐洲開展光伏電站的效率分析和效率提升,另外,暉保智能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DT(數據)公司,而華為是從硬件設備切入這一領域,邏輯原點可能僅僅是延長其產業鏈而已。
在對客戶需求的理解上,暉保智能的體察就非常到位。比如光伏產業目前的痛點是什么?徐天認為,光伏產業的金融屬性非常明顯,對資金的渴求非常旺盛,但金融的甘霖一直未能澆灌到這個行業,原因就在于金融和光伏產業找不到對節點。而暉保智能就利用自身的大數據技術優勢,建成國內首個能源互聯金融平臺,將能源大數據向金融機構開放,從而打破了金融和產業對接的僵局。
小螞蟻的大夢想
徐天自稱暉保智能是“小螞蟻“公司,但可別被徐天的自謙所迷惑,這個美麗的小公司不僅擁有巨大的能量,還具有更大的夢想和抱負。
7月24日,暉保智能的能源互聯金融平臺正式開放,能源互聯金融平臺只是暉保智能未來“大平臺”夢想的一個核心業務和重要分支,基于能源互聯網金融平臺之上,暉保智能還要搭建另外兩塊核心業務:新能源生態互動平臺和品質產業電商平臺,這三大平臺一道,不僅構筑暉保智能強大的平臺互動能力,還將改變甚至顛覆光伏行業融資規則、交易規則、甚至是監管規則。
因此,從未來的演變來看,有著互聯網基因的暉保智能本質是一家DT公司,目標是成為一家開放性、平臺類的能源資產數據運營公司。與招商銀行合作只是第一步,未來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光伏電站被接入平臺。
暉保智能這只“小螞蟻“,還能讓人小覷嗎?
暉保智能的底氣在哪里?
眾所周知,光伏電站的全產業生命周期有20~25年,為光伏電站提供第三方技術服務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各路資本云集,包括華為在內的一批傳統企業也積極涉足這一領域。那么,為什么招商銀行選擇暉保智能做戰略合作,而不是名氣更高的華為呢?暉保智能的底氣到底在哪里?
暉保智能董事總經理徐天曾在被媒體記者問及時表示,“與華為相比,我們這種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小體量公司在行業縱深方面,可能比巨無霸們走得更加快和前衛。現在硅谷很多企業都類似我們這樣”
這句話部分透露了上述問題的答案: 暉保智能目前是一家高度聚焦于能源資產大數據運營的小而美的公司,它天然的具有互聯網基因,會走得更加快和前衛,無論是在理念和執行力上,它可能會一直在引領這個行業的縱深發展。
華為在2013年進軍光伏電站逆變器領域,2014年由逆變器銷售延生成為提供捆綁逆變器的智能運維解決方案提供商,2015年開始全面提供遠程集中控制和管理系統,而且由于這一概念與逆變器的融合, 很快成為這個領域的第一軍團, 和暉保智能形成正面的市場“沖突”。暉保智能也曾表示,由于華為大品牌形象,在光伏電站遠程集控服務領域以免費送軟件的服務與企業形成戰略合作從而占領了集控領域的市場,也影響了暉保智能與其他企業的進一步合作。但是,這只是表象而已,由于兩家根本就不是一個類型的公司,未來的業務演化路徑也未必相同。
華為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軍光伏電站智能運維領域,靠的主要是其硬件產品,也就是逆變器所積累下的客戶資源,若論對光伏產業的理解,恐怕不及在這個領域深耕了十余年的暉保智能,要知道,暉保智能早在2005年已經在歐洲開展光伏電站的效率分析和效率提升,另外,暉保智能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DT(數據)公司,而華為是從硬件設備切入這一領域,邏輯原點可能僅僅是延長其產業鏈而已。
在對客戶需求的理解上,暉保智能的體察就非常到位。比如光伏產業目前的痛點是什么?徐天認為,光伏產業的金融屬性非常明顯,對資金的渴求非常旺盛,但金融的甘霖一直未能澆灌到這個行業,原因就在于金融和光伏產業找不到對節點。而暉保智能就利用自身的大數據技術優勢,建成國內首個能源互聯金融平臺,將能源大數據向金融機構開放,從而打破了金融和產業對接的僵局。
小螞蟻的大夢想
徐天自稱暉保智能是“小螞蟻“公司,但可別被徐天的自謙所迷惑,這個美麗的小公司不僅擁有巨大的能量,還具有更大的夢想和抱負。
7月24日,暉保智能的能源互聯金融平臺正式開放,能源互聯金融平臺只是暉保智能未來“大平臺”夢想的一個核心業務和重要分支,基于能源互聯網金融平臺之上,暉保智能還要搭建另外兩塊核心業務:新能源生態互動平臺和品質產業電商平臺,這三大平臺一道,不僅構筑暉保智能強大的平臺互動能力,還將改變甚至顛覆光伏行業融資規則、交易規則、甚至是監管規則。
因此,從未來的演變來看,有著互聯網基因的暉保智能本質是一家DT公司,目標是成為一家開放性、平臺類的能源資產數據運營公司。與招商銀行合作只是第一步,未來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光伏電站被接入平臺。
暉保智能這只“小螞蟻“,還能讓人小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