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中國和全球北斗光伏新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新機遇,推進中國北斗光伏新能源EPC的發展與合作。中國EPC工程承包在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業主傾向于EPC模式,希望總包方能夠提供成套解決方案。作為中國乃至全球唯一的北斗光伏全面解決方案技術研發方和裝備提供商之一,中國北斗科技中心、中國北斗科技產業聯盟、中國新型房屋科技建設投資聯盟、中科投股份、中技報股份敏銳地捕捉到EPC的巨大商機,即將規劃和投資中國光伏史上第一個應用北斗微波傳輸的EPC總承包項目――交城縣北斗光伏發電廠30兆瓦機組工程。
中國北斗科技產業聯盟理事長兼秘書長范忠福說,今年上半年,中國科技投資聯盟和中國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揮一體化協同優勢,先后在太原北斗光伏、滄州北斗光伏、沈陽北斗光伏、廣州北斗光伏、喀什北斗光伏等EPC項目籌備中,不斷將這一領先的建管理念引入水務投資、北斗孵化器、中小學校改造、銀行改造、工業及民用建筑等行業。3月15日,中國科技投資聯盟與中國建設證券、中國教育基金、中國北斗產業投資基金達成框架協議,發揮中國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技報(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科技投資與配套建設全產業系統的綜合優勢,深化對外合作,積極拓展科技基礎設施EPC總承包業務,從科技基礎產業投資業務到社會化合作建設業務,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為中國高科技產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實的步伐。來自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全球依然有1/7的人口缺乏電力供應,“一帶一路”國家人均電力裝機水平僅為330瓦,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亞洲、非洲以及新興國家對光伏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依然很大。2015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0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近4000份,新簽合同總額近930億美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說,中國企業要有效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參與到與周邊國家電力互聯互通建設,加深傳統電力市場深耕細作的同時,抓住“一帶一路”共建帶來的EPC建設新機遇。中國能建副總經理于剛說,“十三五”期間,海外EPC業務的發展趨勢將呈現新的變化趨勢,如金融創新力度更大;EPC業務模式不斷創新;EPC各方面均得到提升,市場更加壯大等。工程總承包已成為普遍通行的工程項目組織實施模式,國際市場超過一半的工程采用工程總承包的方式建造。中國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北斗新能源置業有限公司在每個省投資3個中國北斗太陽能光伏示范電站,每個電廠發電規模在30兆瓦至200兆瓦不等,每個電廠投資在3億至10億不等,加快發展我國傳統電力行業向新興高科技產業過渡?;I備成立太原、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天津、長春、松原、喀什、滄州、大連、綏化、張家口等地組建中國北斗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石家莊、濟南、津南區、于洪區、通州區、保定市、大慶市、東莞市、珠海市、鹽城市、文昌市、無錫市等地中國北斗太陽能光伏電站產業園。
中國北斗科技中心主任范忠福說,太陽和其他恒星來的能量就是經過連續聚變反應產生的,在核反應中是由四個氫核發生聚變產生一個氦核和兩個正電子,在太陽內每秒中就有6億噸氫聚合成氦,這反應產生的熱量使太陽核心的溫度保持在幾百萬度,太陽表面溫度為2*107℃,太陽能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利用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稱為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地球有可能利用的能量為1.8*1014KW,若從地球表面來計算平均可達183W/㎡(日照總量為1400 W/㎡)如何將太空太陽能轉變為電能并利用微波發射的地球,此系統包括4大變換,太陽光→電功率;直流電功率→高頻微波電功率;微波電功率→(北斗衛星電合)→微波電功率(地球);微波→商用電力。這四項中技術含量最高的部件是把太陽能光伏發電出來的功率變換為微波。眾所周知,磁控管是家用微波爐常用的微波管,微波爐的磁控管將電能轉化為微波能。利用磁控管把太陽能電池的電功率轉變成微波從空中發射到地面,經過地面接收之后,再將微波電功率轉換成電能送往千家萬戶用電。EPC是指公司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總價合同條件下,對其所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進行負責。EPC模式不僅包括具體的設計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個建設工程內容的總體策劃以及整個建設工程實施組織管理的策劃和具體工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建筑設備材料采購,而更多的是指專業設備、材料的采購;其內容包括施工、安裝、試車、技術培訓等。中國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全國北斗光伏EPC市場開發和建設過程中,以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服務優勢,充分發揮自身行業投資作用和中建、中核、中交、中鐵建、中電建、中能建、中科建等單位配套施工企業合作能力,確保安全、質量、進度可控,促進設計、施工、裝備制造深度融合、緊密銜接,實現優勢互補和相互合作,促進總承包項目各方實現雙贏。中國EPC企業需要“走出去”深耕國際EPC市場,轉變跨國經營理念,加強國內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相互學習借鑒成功經驗,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創新完善中國科技基礎設施EPC模式,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提升中國EPC企業在國際基礎設施大項目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