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開始,中國從 PC互聯網時代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目前中國擁有近 5.2億智能手機用戶,是智能手機第一大國,幾乎每兩人就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移動終端讓人時時保持在線,這不但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同時也催生了一大批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和創新企業。
進入2015 年,互聯網企業開始從消費領域進入了產業領域,讓傳統企業見識到了互聯網強大的生產力。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進入到光伏產業。
比如阿里,對光伏的關注點是光伏的金融屬性,金融證券化。目前來看,完虐余額寶,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出現光伏寶一類的產物。
IBM,早早的進入了光伏領域。一直都在做能源管理,算得上光伏的老玩家。而且其本身也一直在做能源行業,并處于上游階段。
綠能寶,最近比較流行的光伏理財產品,流程是先用自有資金做一個光伏電站,然后將這個電站放到平臺上,讓別人融資,為期3個月,收益是從回收的電費和國家的補貼上來。
在國外,光伏金融玩的比較好的是SolarCity。
Google,也在2014年4月和美國第二大光伏面板生產商SunPower合作,投資2.5億美元采購屋頂太陽能面板,租給普通消費者使用,正式進入新能源產業。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這些互聯網企業為何看中了光伏產業?
理由一:國內電站市場發展迅速。
近兩年,由于國家對國內光伏電站實施度電補貼,國內光伏電站市場迅速崛起,雄踞全球第一大光伏電站市場。近期雖說剛剛下降了補貼,不過成本在下降,補貼下降也是合理的。業界都比較淡定。
在能源領域,光伏最活躍,同時阻力也最??;門檻較低,投資較少;看的見,摸的著。從建設速度來說,除去前期路條后期并網審核的時間,光伏電站建設期是極快的,一般電站建設期很少超過6個月,而火電水電都是以年計算工期的,明顯優勢是工程短,且資金流動性強。從成本角度而言,光伏電站運營成本非常低,資金收入支出非常透明,良好的收益預期非常適合做財務規劃。國內在目前的補貼下,無論是集中式光伏電站還是分布式光伏電站,都具有了較高的投資收益率,這無疑吸引了各路資本的紛紛進入。
理由二:光伏產業靈活性更強。
互聯網本身具有強大的顛覆能力,很多看似無堅不摧的光伏龍頭企業,短期內便會被一些沿用“互聯網 +光伏”思路的小企業所打倒?;ヂ摼W企業進軍光伏,既是發展機遇,又是挑戰。
要想抓住機遇,得首先想通最適合自己的互聯網化商業模式。這使得一些光伏企業開始對自身原有的商業邏輯進行思考、領悟和重構。由于光伏是新興行業,在重構過程中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但相比較而言,光伏產業較傳統制造業,依舊有很大的靈活性優勢,與互聯網理念結合,更有可能殺出一條路子來。
理由三:互聯網進軍光伏大有可為。
相比與制造業部分的紅海市場,光伏應用領域現在是規模較大的藍海市場。在應用領域發展好的話可以輕松大賺一筆。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在目前階段看,確實是地面電站大大地賺錢。因為地面電站的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土地產權明確。設備成本的降低讓光伏產業告別了依靠政府補貼才能生存的狀態,成為了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
互聯網時代最核心的生產方式是共享,不同于之前工業時代的商業模式。對傳統企業來說,信息共享以為這自身經營機密信息的泄漏,這是萬萬行不通的。在能源系統,理想狀態下,信息是完全共享的,目前狀態下也可以做到某些環節上的共享,這也方便企業達到最優配置。
光伏技術在近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成本下降,其次未來藍??隙ㄓ幸徊糠志驮陔娏δ茉搭I域,電站的發展值得看好。而在光伏企業重構商業模式的過程中,將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完全融入進來,而不是靠互聯網技術對原有業務內容進行修補,才算真正的重構成功。大時代背景下,從“0”到“1”再到“N”的互聯網發展模式,才能助推光伏企業產生顛覆性的效果。
進入2015 年,互聯網企業開始從消費領域進入了產業領域,讓傳統企業見識到了互聯網強大的生產力。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進入到光伏產業。

比如阿里,對光伏的關注點是光伏的金融屬性,金融證券化。目前來看,完虐余額寶,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出現光伏寶一類的產物。
IBM,早早的進入了光伏領域。一直都在做能源管理,算得上光伏的老玩家。而且其本身也一直在做能源行業,并處于上游階段。
綠能寶,最近比較流行的光伏理財產品,流程是先用自有資金做一個光伏電站,然后將這個電站放到平臺上,讓別人融資,為期3個月,收益是從回收的電費和國家的補貼上來。
在國外,光伏金融玩的比較好的是SolarCity。
Google,也在2014年4月和美國第二大光伏面板生產商SunPower合作,投資2.5億美元采購屋頂太陽能面板,租給普通消費者使用,正式進入新能源產業。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這些互聯網企業為何看中了光伏產業?
理由一:國內電站市場發展迅速。
近兩年,由于國家對國內光伏電站實施度電補貼,國內光伏電站市場迅速崛起,雄踞全球第一大光伏電站市場。近期雖說剛剛下降了補貼,不過成本在下降,補貼下降也是合理的。業界都比較淡定。
在能源領域,光伏最活躍,同時阻力也最??;門檻較低,投資較少;看的見,摸的著。從建設速度來說,除去前期路條后期并網審核的時間,光伏電站建設期是極快的,一般電站建設期很少超過6個月,而火電水電都是以年計算工期的,明顯優勢是工程短,且資金流動性強。從成本角度而言,光伏電站運營成本非常低,資金收入支出非常透明,良好的收益預期非常適合做財務規劃。國內在目前的補貼下,無論是集中式光伏電站還是分布式光伏電站,都具有了較高的投資收益率,這無疑吸引了各路資本的紛紛進入。

理由二:光伏產業靈活性更強。
互聯網本身具有強大的顛覆能力,很多看似無堅不摧的光伏龍頭企業,短期內便會被一些沿用“互聯網 +光伏”思路的小企業所打倒?;ヂ摼W企業進軍光伏,既是發展機遇,又是挑戰。
要想抓住機遇,得首先想通最適合自己的互聯網化商業模式。這使得一些光伏企業開始對自身原有的商業邏輯進行思考、領悟和重構。由于光伏是新興行業,在重構過程中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但相比較而言,光伏產業較傳統制造業,依舊有很大的靈活性優勢,與互聯網理念結合,更有可能殺出一條路子來。

理由三:互聯網進軍光伏大有可為。
相比與制造業部分的紅海市場,光伏應用領域現在是規模較大的藍海市場。在應用領域發展好的話可以輕松大賺一筆。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在目前階段看,確實是地面電站大大地賺錢。因為地面電站的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土地產權明確。設備成本的降低讓光伏產業告別了依靠政府補貼才能生存的狀態,成為了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
互聯網時代最核心的生產方式是共享,不同于之前工業時代的商業模式。對傳統企業來說,信息共享以為這自身經營機密信息的泄漏,這是萬萬行不通的。在能源系統,理想狀態下,信息是完全共享的,目前狀態下也可以做到某些環節上的共享,這也方便企業達到最優配置。

光伏技術在近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成本下降,其次未來藍??隙ㄓ幸徊糠志驮陔娏δ茉搭I域,電站的發展值得看好。而在光伏企業重構商業模式的過程中,將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完全融入進來,而不是靠互聯網技術對原有業務內容進行修補,才算真正的重構成功。大時代背景下,從“0”到“1”再到“N”的互聯網發展模式,才能助推光伏企業產生顛覆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