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非洲的出口,一般人的印象均是農產品、礦物等原始產品。然而,借助太陽能發電,非洲有朝一日或將電力出口至歐洲。
據英國廣播公司 ( BBC ) 報道,在摩洛哥阿特雷斯山腳下,矗立著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之一:瓦爾扎扎特發電站。該發電站耗資 6.6 億美元,有著數以百計巴士大小的曲面鏡。其占地 140 萬平方米,大約相當于 200 個足球場。
太陽能在曲面鏡的匯集下,可以將其下管道中的新型合成油加熱至 350 攝氏度。隨后,熱油將被用來加熱鍋爐,產生水蒸氣以驅動位于發電站中心的渦輪發電機。摩洛哥太陽能計劃負責人巴耶說道:" 這和化石燃料發電的原理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用的是太陽能。" 發電站在太陽下山后仍可繼續工作。白天多余的熱量將被特制的硝酸鹽吸收,可維持發電三小時。這一技術使得發電站在夜晚的用電高峰期也能持續供電。據悉,在發電站未來的二期工程中,這一技術將會更大規模地運用,能使發電站在夜晚持續供電八小時。
太陽能發電一直以來具有幾個局限。首先,其對日照的要求頗高。但幸運的是,瓦爾扎扎特發電站位于全世界光照最充足的地區之一,一年約有 330 個日照日。其次,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較高。但借助技術上的突破,太陽能發電的成本現已幾乎可以與產油國石油發電的成本相當。最后,太陽能發電對水資源有較大消耗,而摩洛哥又恰恰是一個缺水國。對此,發電站準備采用干式冷卻系統,并采用高壓氣槍而非水槍清潔曲面鏡以節約用水。

發電站的三期工程將采取新的設計方式。一座覆蓋著 7000 面平面鏡的發電塔將取代遍地的曲面鏡,發電機則將置于塔內。這種設計可減少熱量傳輸過程中的損耗,提升發電效率,并節約土地資源。據悉,相似的設計在南非、西班牙、美國已有運用,而瓦爾扎扎特發電站將建的發電塔為世界最高。
摩洛哥每年的能源消耗在以 7% 的速度增長,但摩洛哥政府仍制定了減少使用化石能源的新能源計劃。如今,瓦爾扎扎特發電站的一期工程發電量已超出預期,這對于摩洛哥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計劃來說無疑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利好消息。據悉,在摩洛哥西南地區,明年將會有兩座太陽能發電站動工。另外,摩洛哥的穩定和繁榮也在為新能源計劃背書,瓦爾扎扎特發電站 60% 的投資來自歐盟。
摩洛哥計劃在 2020 年實現 14% 的能源來源于太陽能,在 2030 年將這一數字提高到 52%。該新能源計劃足以與發達國家媲美,例如英國計劃在 2020 年實現 30% 電力來源于新能源,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希望在 2030 年這一比例達到 20%。
摩洛哥在太陽能上的成功有望激勵其它非洲國家將目光投向太陽能。非洲太陽能發展潛力巨大,占全球太陽能理論發電量的 40%,而其經濟發展卻正遭遇能源短缺的阻礙。世界能源組織估計,非洲約有 6 億人無法使用電力,高速增長的人口令情況雪上加霜。對此,另辟蹊徑以自身優勢發展太陽能不失為良策。" 非洲國家不必執著于開發高碳舊技術。"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在 2015 年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我們可以擴大發電量,并通過跨越式發展,利用正在轉變的全球能源新技術來獲得能源。"

如今,除摩洛哥外,南非已是世界十大太陽能利用國,盧旺達在 2014 年建成了東非第一座太陽能發電站,加納和烏干達也正在籌建大型太陽能發電站。這種種都說明非洲的綠色野心不遜于任何地區。非洲充足的太陽能資源甚至足以向外出口電力。瓦爾扎扎特發電站總經理薩蘭對此寄予高度期望:"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但若有剩余,也可以出口至其它國家。" 他笑稱,自己已經夢到過柏林街頭的電動車用著產自摩洛哥的電力。
無獨有偶,據《科學美國人》 ( Scientific American ) 報道稱,歐洲在 2008 年已經成立了 " 沙漠技術 " 計劃。這項預計耗資 4000 億歐元的工程致力于將北非的太陽能電力輸送至歐洲,預計可在 2020 年滿足歐洲 15% 的用電需求。其負責人認為,這一計劃用更安全的太陽能替代了歐洲目前所依賴的核能,同時能為歐洲和非洲帶來共同機遇。來自撒哈拉的電力將點亮歐洲的夜空,或許這一天并不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