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利,有這樣一個企業信條,不斷創新、增強信任、履行責任。企業的經營發展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履行責任,便是英利發展不忘社會的有力證明。
善盡責任 勇于擔當
2020年,新冠肺炎疫強席卷國內,乃至全球。作為實體企業,英利一方面堅定落實黨中央疫情防控方針政策,另一方面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堅定謀發展。自疫情爆發以來,英利聯合我國首個零碳研究機構——零碳研究院向全體員工發起募捐倡議,4000余名員工參與其中,共計向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捐贈174.38萬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其實,自成立之日起,豪情、勇敢的英利人便認真履行經濟、環境、公益三重責任,用盡責至善讓可持續發展之路更有溫度。
企業的首責在于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作為光伏行業SA8000社會責任體系認證企業,英利擔當起來的遠不止這些。
經33年發展,英利已經成為集光伏組件制造、光伏系列產品開發與應用、電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及建設運維、低碳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城市運營服務及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酒店餐飲、現代金融和綠色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集團,助推了保定市乃至全省、全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
飲水思源,英利以一己之力鼎力支持國內光伏事業發展。2009年在敦煌10兆瓦太陽能特許權招標項目中,以每瓦六毛九的報價,打破了光伏產品價格高不可攀的神話,剝掉了其貴族外衣,推動了光伏發電應用普及;2010年,以明顯低于國際市場同期售價的價格支持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建設,中標金太陽70%的光伏組件,讓利9000萬美元,有力地支持了國家建設;連續多年都是國內最主要的光伏組件供應商,特別是2011年,先后中標青海格爾木中廣核、黃河水電、國電龍源、中節能等一批大型光伏電站項目,提供的組件超過300兆瓦。
此外,英利的發展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稅收。集團旗下易通公司在接受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再就業的同時,不僅是簡單的吸納就業,而是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和能力的平臺,鼓勵他們尊嚴勞動、體面生活、自食其力,數百名殘疾人由國家供養人口就業成為納稅人,被中央文明辦、民政部、中國殘聯聯合命名為“全國志愿助殘示范基地”。
對于地方經濟,英利也在盡著一份力。2002年—2003年,英利積極參與國家“光明工程”四川阿壩光伏電站建設,為西部無電缺電人口送去光明和希望;2005年,為西藏捐贈400套戶用供電系統,他們從此告別了酥油燈,生活質量得到提升,被稱為“牛背上的太陽”;2007年,出資232萬元為甘肅會寧三房吳中學建設了一座29.7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日均發電量120度,不僅滿足了全校877名師生的用電需求,還將多余電力輸送到附近村民家中;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際,以現金及光伏電站、光伏應用產品等方式捐贈1000萬改善藏區基層中小學教育設施和教學條件;2017年,為河北省張北縣128座村級扶貧電站提供光伏組件,電站發電產生的收益全部歸村集體所有,確保扶貧成效覆蓋范圍的最大化。
多年來,英利積極履行環境責任。自1998年進入太陽能光伏領域以來,英利一直致力于清潔可再生能源事業,響應國家清潔能源戰略,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目標,始終把技術創新、節能減排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并主動為行業樹立清潔生產標桿。聯合我國光伏代表企業共同編制的光伏行業首個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光伏電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對深入推廣清潔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牽頭主編的國家標準《太陽能級多晶硅片、硅錠晶體缺陷密度測定方法》可提高硅片的A級品率及電池效率。截至目前,英利主持和參編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101項,被國家環保部認定為“環境友好企業”。
此外,早在2003年,英利便參加“中國能源立法研討會”,為光伏發電行業立法建言獻策;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臺后,組織“可再生能源法”宣傳普法活動,協助全國人大舉辦第一屆“可再生能源法地方立法培訓班”;2009年5月,成功加入國際環保組織PV CYCLE,成為其第40個會員,是加入該組織的首家中國光伏企業,和其他成員一起制定回收及再利用組件總量目標、擬定自愿回收協議、完善PV CYCLE的運營模式和發展戰略;2013年,英利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成為全球首家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的太陽能公司,并超前完成其加入該項目時所做的減排承諾。
發展不忘初心,熱心公益事業。2008年,英利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107萬元及200支太陽能手電筒;2009年,組織并贊助河北的一支聾啞人足球隊;2010年,向遭遇罕見特大暴雨的海南捐贈600多萬元;2011年,出資6000萬元建設保定市樂凱北大街消防站,無償提供給公安消防支隊使用;2012年,舉辦“心系家鄉,愛我家鄉,建設家鄉”捐贈儀式,向保定市西北部地區遭受特大暴雨的11個縣市捐贈600萬元。
同時,支持部隊建設的款物總價值約7000余萬元。在駐保部隊設立“科技強軍獎勵基金”,全力支持部隊開展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智力練兵和部隊營房、訓練設施建設,支付基金超過150萬元;與66336部隊開展“軍民攜手,幫建和諧”活動,把保定市淶水縣寺皇甫村作為幫建對象,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每年與駐保部隊開展慶“八一”系列活動,通過慰問等多種形式共同探索新時期軍民融合發展新模式。憑借在軍民共建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英利在2011年被授予“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公司武裝部民兵營被授予“全國先進民兵工作單位”稱號。
此外,從2013年開始,英利每年與保定市區環衛工作者共度元宵佳節,以此來感謝環衛工作者為美麗保定建設作出的突出貢獻,并呼吁更多人關心、關注環衛工作者,榮獲“關心支持環衛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17年開始,每年開展全國光伏電站公益巡檢,巡檢對象不限地域、不限品牌,不收取任何費用,并于巡檢結束后實時發布年度巡檢報告,截至目前,公益巡檢共計涉及23個省級行政單位,行程約40萬公里;2019年,開展“不忘初心走紅路”系列活動,通過產銷合作的形式,支持革命老區特色農產品發展,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的同時,也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紅色果”、“老區情”。
截至目前,英利累計向災區、貧困地區、國防、文化教育和體育事業捐贈款物1.6億元。以實際行動,探索出一條企業與社會“和諧共贏”的發展模式。
善盡責任 勇于擔當
2020年,新冠肺炎疫強席卷國內,乃至全球。作為實體企業,英利一方面堅定落實黨中央疫情防控方針政策,另一方面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堅定謀發展。自疫情爆發以來,英利聯合我國首個零碳研究機構——零碳研究院向全體員工發起募捐倡議,4000余名員工參與其中,共計向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捐贈174.38萬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其實,自成立之日起,豪情、勇敢的英利人便認真履行經濟、環境、公益三重責任,用盡責至善讓可持續發展之路更有溫度。
企業的首責在于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作為光伏行業SA8000社會責任體系認證企業,英利擔當起來的遠不止這些。
經33年發展,英利已經成為集光伏組件制造、光伏系列產品開發與應用、電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及建設運維、低碳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城市運營服務及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酒店餐飲、現代金融和綠色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集團,助推了保定市乃至全省、全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
飲水思源,英利以一己之力鼎力支持國內光伏事業發展。2009年在敦煌10兆瓦太陽能特許權招標項目中,以每瓦六毛九的報價,打破了光伏產品價格高不可攀的神話,剝掉了其貴族外衣,推動了光伏發電應用普及;2010年,以明顯低于國際市場同期售價的價格支持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建設,中標金太陽70%的光伏組件,讓利9000萬美元,有力地支持了國家建設;連續多年都是國內最主要的光伏組件供應商,特別是2011年,先后中標青海格爾木中廣核、黃河水電、國電龍源、中節能等一批大型光伏電站項目,提供的組件超過300兆瓦。
此外,英利的發展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稅收。集團旗下易通公司在接受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再就業的同時,不僅是簡單的吸納就業,而是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和能力的平臺,鼓勵他們尊嚴勞動、體面生活、自食其力,數百名殘疾人由國家供養人口就業成為納稅人,被中央文明辦、民政部、中國殘聯聯合命名為“全國志愿助殘示范基地”。
對于地方經濟,英利也在盡著一份力。2002年—2003年,英利積極參與國家“光明工程”四川阿壩光伏電站建設,為西部無電缺電人口送去光明和希望;2005年,為西藏捐贈400套戶用供電系統,他們從此告別了酥油燈,生活質量得到提升,被稱為“牛背上的太陽”;2007年,出資232萬元為甘肅會寧三房吳中學建設了一座29.7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日均發電量120度,不僅滿足了全校877名師生的用電需求,還將多余電力輸送到附近村民家中;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際,以現金及光伏電站、光伏應用產品等方式捐贈1000萬改善藏區基層中小學教育設施和教學條件;2017年,為河北省張北縣128座村級扶貧電站提供光伏組件,電站發電產生的收益全部歸村集體所有,確保扶貧成效覆蓋范圍的最大化。
多年來,英利積極履行環境責任。自1998年進入太陽能光伏領域以來,英利一直致力于清潔可再生能源事業,響應國家清潔能源戰略,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目標,始終把技術創新、節能減排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并主動為行業樹立清潔生產標桿。聯合我國光伏代表企業共同編制的光伏行業首個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光伏電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對深入推廣清潔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牽頭主編的國家標準《太陽能級多晶硅片、硅錠晶體缺陷密度測定方法》可提高硅片的A級品率及電池效率。截至目前,英利主持和參編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101項,被國家環保部認定為“環境友好企業”。
此外,早在2003年,英利便參加“中國能源立法研討會”,為光伏發電行業立法建言獻策;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臺后,組織“可再生能源法”宣傳普法活動,協助全國人大舉辦第一屆“可再生能源法地方立法培訓班”;2009年5月,成功加入國際環保組織PV CYCLE,成為其第40個會員,是加入該組織的首家中國光伏企業,和其他成員一起制定回收及再利用組件總量目標、擬定自愿回收協議、完善PV CYCLE的運營模式和發展戰略;2013年,英利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成為全球首家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的太陽能公司,并超前完成其加入該項目時所做的減排承諾。
發展不忘初心,熱心公益事業。2008年,英利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107萬元及200支太陽能手電筒;2009年,組織并贊助河北的一支聾啞人足球隊;2010年,向遭遇罕見特大暴雨的海南捐贈600多萬元;2011年,出資6000萬元建設保定市樂凱北大街消防站,無償提供給公安消防支隊使用;2012年,舉辦“心系家鄉,愛我家鄉,建設家鄉”捐贈儀式,向保定市西北部地區遭受特大暴雨的11個縣市捐贈600萬元。
同時,支持部隊建設的款物總價值約7000余萬元。在駐保部隊設立“科技強軍獎勵基金”,全力支持部隊開展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智力練兵和部隊營房、訓練設施建設,支付基金超過150萬元;與66336部隊開展“軍民攜手,幫建和諧”活動,把保定市淶水縣寺皇甫村作為幫建對象,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每年與駐保部隊開展慶“八一”系列活動,通過慰問等多種形式共同探索新時期軍民融合發展新模式。憑借在軍民共建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英利在2011年被授予“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公司武裝部民兵營被授予“全國先進民兵工作單位”稱號。
此外,從2013年開始,英利每年與保定市區環衛工作者共度元宵佳節,以此來感謝環衛工作者為美麗保定建設作出的突出貢獻,并呼吁更多人關心、關注環衛工作者,榮獲“關心支持環衛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17年開始,每年開展全國光伏電站公益巡檢,巡檢對象不限地域、不限品牌,不收取任何費用,并于巡檢結束后實時發布年度巡檢報告,截至目前,公益巡檢共計涉及23個省級行政單位,行程約40萬公里;2019年,開展“不忘初心走紅路”系列活動,通過產銷合作的形式,支持革命老區特色農產品發展,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的同時,也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紅色果”、“老區情”。
截至目前,英利累計向災區、貧困地區、國防、文化教育和體育事業捐贈款物1.6億元。以實際行動,探索出一條企業與社會“和諧共贏”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