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以技術護城河、財務韌性、全球化戰略三大支柱“逆周期蓄力”,通威股份的突圍路徑,既是中國光伏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01 逆周期蓄力
剛剛過去的4月底,通威股份發布了2024年年度和2025年一季度報告。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通威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919.94億元和159.33億元,同比下降33.87%和18.58%。
光伏行業業績承壓,并非個案。從國內各大光伏巨頭的2024年財報數據來看,收入下滑、由盈轉虧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光伏行業仍在調整期探索。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在內的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的產品價格,近期一直在底部區間震蕩。
也因此,市場對包括通威在內的光伏龍頭的業績表現,早有預期。
財報發布后,通威股份股價一度觸及低點后,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
這背后,出貨量這一關鍵指標扮演了重要角色。產能過剩背景下,通威股份核心產品銷量持續增長,且市場占有率保持領先。
2024年,高純晶硅銷量46.76萬噸,同比增長20.76%;產銷量約占全國30%,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
同期,太陽能電池銷量87.68GW,同比增長8.70%,連續八年蟬聯全球電池出貨量榜首,全球市占率約為14%。
組件方面,公司2024年光伏組件銷量為45.71GW,同比增長46.93%。
能夠憑借一體化布局“多點開花”,其展現出的抗跌韌性背后,技術降本與創新、財務韌性以及全球化布局的“三大支柱”不可忽視。
依靠這三大支柱,通威股份有望在光伏寒冬之下“逆周期蓄力”。
02 雙重引擎:技術降本與創新
在以求生存為首要目標的行業底部,企業被迫卷入產能過剩的“價格戰”,陷入了無窮盡負循環。
在此情景下,頭部企業保持高強度技術研發引領高質量發展,需要極大魄力和決心。
通威的策略,是以技術降本與革新的“雙引擎”,對沖行業價格下行。
一方面,通威以優化工藝和創新機制持續降本增效,提高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多維度技術創新,為即將到來的技術迭代儲備充足彈藥。
技術降本方面,通威導入60對棒還原爐、高沸裂解、廢硅粉回收等關鍵設備和技術優化工藝與創新流程機制,多項降耗成效明顯。其中綜合電耗、硅耗分別降至46度、1.04Kg以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通威內蒙基地生產現金成本降至2.7萬/噸以內(不含稅)。
技術創新方面,通威主要聚焦“卡脖子”瓶頸,采取多線并進的技術突破策略。其TOPCon系列組件TNC和HJT組件系列THC的功率,多次刷新紀錄。
3月20日,通威股份光伏技術中心宣布,經國際權威認證機構TüV測試,在2382*1134mm標準尺寸下,通威TNC2.0組件正面功率達到682.8瓦(較目前市場同版型量產主流功率提高約60瓦),轉換效率達25.28%;在2384*1303mm標準尺寸下,通威TNC2.0組件功率達到778.5瓦(較目前市場同版型量產主流功率提高約60瓦),轉換效率達25.06%,再次刷新了TOPCon兩種主流版型的組件效率和功率紀錄。
TNC組件量產主流功率檔位,也有望在一系列電池、組件一體化的提效動作下,2025年繼續提升25W以上。
并且,作為行業TOPCon PECVD技術發展的領頭企業,推動PECVD技術逐步成為行業主流。
在HJT領域,通威的HJT 210-66版型組件功率連續9次打破世界紀錄,最高組件功率達790.8W,對應組件效率為25.46%。而銅互連2.0技術路線,也助力無銀化HJT方案的實施。
在BC領域,TBC產品順利取得TUV萊茵認證和出貨資質;中試線210R-66版型批次功率達成660W,已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鈣鈦礦等技術前沿,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達34.17%,并完成兆瓦級試驗線設備選型論證及布局規劃。
這一切,離不開通威對技術研發持續投入與團隊力量保障。
在光伏各業務板塊科研體系基礎上,通威股份成立了光伏技術中心,擁有多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分中心,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超110億元。截至2024年末,研發人員同比上年末增加1120人至5277人。
在這樣的人才基礎上,截至2024年末,通威光伏板塊累計授權專利2675件,涵蓋高純晶硅、光伏電池、組件三大環節多個細分領域的數項核心技術。
這些核心技術儲備,或將為通威在即將到來的新一輪技術迭代的競爭中,筑牢技術與專利護城河。
按照光伏產業成長的一般邏輯,技術路線一直是各大陣營、各主要巨頭爭奪的高地。誰掌握技術標準和主導權,誰就會取得發展先機。
伴隨行業企穩回暖,技術的儲備將驅動公司走向價值回歸,競爭也將從單純的價格戰、產能戰轉向高效差異化的技術戰。
不斷積累的技術優勢,終將促進產能結構的優化升級,最終轉化為產品溢價的核心。
而近期政策紅利頻繁釋放,也更加利好“技術流”企業和先進產能。
去年11月,工信部正式發布修訂后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新規進一步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對各項技術指標、生產能耗、資本金比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規提高了各類電池及組件的效率指標,同時提高了光伏制造項目(多晶硅、硅錠、硅棒、硅片、電池、組件)的電耗、水耗指標。對于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也由原20%提升至30%。
這些政策,或將引導市場進一步淘汰落后低效產能、加快技術迭代,行業集中度也隨之將向頭部傾斜,通威等優質行業龍頭有望受益。
03 財務韌性:穿越周期的安全墊
2024年至今下行期,光伏行業不少公司,暴露出現金流危機?,F金流斷崖式下滑,經營現金流由正轉負也不少見。健康的財務狀況和穩定的融資能力,在此刻尤為凸顯其重要性。
充沛的現金流和堅實的資金儲備,是通威穿越行業周期的底氣所在。
2024年,通威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保持正流入。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通威的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總和約400億元。其中,貨幣資金291.46億元,較年初上漲77.20%。
基于對行業發展、公司經營的充分信心,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控股股東對公司實施增持計劃,累計增持公司股份6251萬股,增持金額約13億元。
同時,通威于2024年4月啟動了股份回購計劃,截至2025年3月6日,公司累計回購1.02億股,占總股本的2.2588%,回購金額為20.08億元,是當年光伏行業規模最大的回購案例。
而前述通威多項核心業務的銷量及市占率穩固,不僅體現了其產業鏈議價能力與運營效率,也為應對市場波動提供了堅實的財務支撐。
04 全球化布局:揚帆海外的新敘事
隨著國內光伏市場走向紅海內卷,各大光伏巨頭紛紛出海尋找新增長空間。
過去的2024年,是通威深耕海外市場破局之年。
戰略層面,通過技術輸出與本土化合作,通威重點布局高潛力市場,加速全球市場滲透。
2024年,通威新增16個區域產品認證,收獲沙特、波蘭等多國GW級項目訂單以及南非、阿聯酋等地訂單,全年海外銷量同比增長98.76%,并入選福布斯中國出海全球化旗艦Top30榜單。
截至目前,通威的組件足跡遍布70多個國家與地區,廣泛應用于戶用屋頂、工商業分布式及集中式大型電站等各類多元化場景。
其中,歐洲市場是海外主戰場。針對該市場,公司推出TNC-G12/G12R系列組件新品,實現了455W至720W的全功率覆蓋。在歐洲,通威與波蘭R.Power S.A、荷蘭PVO International B.V.等多家歐洲頭部經銷商簽訂合作協議。
方興未艾的中東及非洲市場,也是通威的重要出海目標地。
去年9月,通威與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ACWA POWER)正式簽署了沙特PIF四期MUWAYH光伏項目的供貨協議。根據協議,通威將為該項目提供1.175GW的TNC-G12R 66高效光伏組件。
通威還與ACO、AMEA Power等海外光伏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拓展南非、埃及等非洲市場。
2024年10月,公司與澳大利亞知名分銷商Blue Sun Group簽署了戰略分銷協議。協議約定,通威將在未來五年內向Blue Sun Group供應1GW的高效組件。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業績承壓,既是光伏行業從無序生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陣痛,也是龍頭企業重構競爭力、奪取技術制高點的歷史契機。
在光伏行業周期性調整的至暗時刻,通威股份以技術護城河、財務韌性、全球化戰略三大支柱“逆周期蓄力”,更以“剩者為王”的姿態重構競爭壁壘。
這樣的突圍路徑,既是中國光伏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而行業集中度提升與政策引導的疊加效應,或將在未來進一步放大龍頭企業的馬太效應。